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706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1014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91.
为探明不同气氛热解生物炭可溶性有机碳(BDOC)的性质特征,在不同热解气氛(CO2、N2和空气限制)和热解温度(300~750℃)下制备了一系列小麦秸秆生物炭,通过提取其BDOC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方法对BDOC性质进行分析.热解温度为300℃时,CO2和N2热解生物炭释放的DOC含量高(CO2:10.55mg/g,N2:10.17mg/g);而热解温度为450~750℃时,空气限制热解生物炭释放的DOC含量高(0.31~2.88mg/g).生物炭释放DOC含量与生物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H/C和(O+N)/C呈正相关关系.空气限制热解BDOC具有更低的分子量,更高的芳香性(SUVA254范围:7.66~16.86),腐殖化程度(HIX范围:10.77~52.21)和类腐殖酸物质含量,而CO2和N2热解BDOC含有更多的类蛋白物质.此外,CO2和N...  相似文献   
692.
基于2018年11月29日~12月15日三峡水库支流香溪河峡口站点的水文气象等实测数据,讨论了香溪河初冬一次典型降温过程中水体的垂向混合结构动力过程,以及水-气界面的热通量和风应力在其中的贡献机制.结果表明,该时段香溪河表层约8m水深范围的垂向混合结构呈显著的日间弱分层,夜间强混合模式,且日间分层时段较短,仅发生在正午前后的约4h内(最大浮力频率约2×10-4s-1).水-气界面的能量输入或耗散过程对水体分层混合过程的贡献显著大于风应力对水体的机械扰动作用.太阳短波辐射是表层水体日间吸热从而分层的主要驱动力,长波辐射在夜间放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潜热和感热过程在水体放热过程中作用相当.风应力以机械扰动的方式对水体混合模式的影响极小(湍能通量最大值2×10-7m3/s3),主要集中在表层水体约0.5m内,但其可通过影响潜热和感热的方式显著增强中层水体混合特征.由于研究时段香溪河水温较低,蒸发放热较小,而水-气温差相对较大,风应力通过感热驱动的湍能通量(8×10-7m3/s3)略大于潜热(7×10-7m3/s3).  相似文献   
693.
韩露  韩芸  代洋  张进  钟晨  卓杨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8):3653-3659
以污泥热水解滤液作为外加碳源,通过对SBR反应器脱氮效果、碳氮平衡及活性污泥EPS的分析,探究了污泥热水解滤液的脱氮性能,并与传统碳源乙酸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污泥热水解滤液和乙酸钠作为碳源可将出水TN从27.64mg/L分别降至12.05mg/L和7.98mg/L,说明两种碳源的投加均能强化反硝化过程;通过碳氮平衡分析可以看出,未加入碳源时污水TN去除率只有47.83%,加入热水解滤液后污水的TN去除率达到了81.30%,且滤液增加的氮负荷远远小于滤液作为外加碳源去除污水中TN的量;加入热水解滤液和乙酸钠时,活性污泥的EPS均有增加,但乙酸钠为碳源时的EPS含量更高,而EPS的增加引起了污泥SVI的增大.  相似文献   
694.
基于热光反射法(IMPROVE A)和热光透射法(RT-Quartz)二种协议分析方法和新型OC/EC分析方法对济南市碳质气溶胶含量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表明,协议方法在OC/EC的观测过程中因分析定义会造成碳质气溶胶质量浓度高估或者低估,且膜采样系统使离线分析的OC约为在线的1.65倍,而新型OC/EC测量方法相对于2种协议方法,去除了原理上和环境参数(如VOCs)可能导致的误差,在OC/EC/TC测量结果上均有一定优势,在实际运行中更具有准确性、稳定性和实用性,更加适合颗粒物中OC/EC长期业务化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695.
可燃固废无害化处理需求日益增长,采用焚烧方法可有效实现其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可燃固废的热化学特性对燃烧过程的组织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可燃固废来源和种类的多样性,可燃固废特别是混合可燃固废的热化学性质表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以某几种典型的可燃固废作为基元,可以简化、高效、系统地表征其他可燃固废的热化学特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降维,再通过层次聚类方法将可燃固废归类,基于完备性、独立性和确定性3种基元性质和中心原则、简单原则2种筛选机制的约束下,量化比选出乳胶手套、硬塑料袋、PE、PET、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8种物质作为基元,并对基元的热重特性进行表征,依据热重特性分析并建立了可燃固废热转化基元表征的方法。并通过对一种工业可燃固废(包装布)进行拟合(灰色关联度高达0.989),验证了降维和聚类筛选基元方法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为可燃固废的热转化特性和处置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6.
以东北地区黏土为研究对象,配置模拟污染土,通过实验室小试探究抽提速率、土壤含水率以及热强化作用对气相抽提修复苯污染土壤的影响,同时探究了不同含水率土壤在中心热源加热条件下的传热效果和土壤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气相抽提修复苯污染东北黏土的最佳抽提速率为10 L/min;2)黏土土壤含水率为5%~20%时,气相抽提修复效果随着含水率升高而逐渐降低;但在热强化作用下,其修复效果随含水率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且修复效果在含水率为5%时最佳;3)在中心热源加热条件下,黏土在含水率为5%时传热效果最好,土壤温度由热源中心沿径向呈非线性衰减,越靠近热源点附近衰减越明显;4)热强化气相抽提修复苯污染黏土时,中心热源温度为160 ℃时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97.
陈智康  刘柳君  尹立普  岳瑞  毛旭辉 《环境工程》2022,40(4):224-234+243
我国目前存在大量地质条件复杂,常规抽提技术难以快速有效地修复污染场地。电阻加热(electrical resistance heating,ERH)技术受土壤异质性影响小,处理深度大,加热速度快,能快速有效地去除地质条件复杂的土壤渗流区和饱和区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但该技术在国内应用较晚,相关研究较少。简述了ERH技术的修复机制,包括促进污染物的迁移和提高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土壤电导率、电场强度、地下水流动和土壤异质性等因素如何影响ERH的修复效率。介绍了ERH技术与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修复及其他原位热处理技术的耦合,ERH场地实施的建井方法、设备布署和部分国外的场地实施案例等。最后,针对ERH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ERH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8.
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含能材料烤燃试验和烤燃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主要是炸药和推进剂等烤燃试验研究成果,以及装填含能材料的弹药系统的烤燃数值模拟研究成果。结果发现,小型含能材料烤燃试验技术是目前烤燃试验开展的重点,其中烤燃过程可视化、烤燃响应程度的量化是烤燃试验的关键技术。小型烤燃试验研究结合烤燃数值模拟是评估弹药系统热安全性的重要方法。针对烤燃数值模型的完善(热-机械-化学耦合烤燃模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99.
目的使空调假人得到的温度数据更加接近真实数值。方法采集相同环境下真人衣服表面温度与空调假人的温度,并将二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和拟合。结果揭示了空调假人温度与真人衣服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将二者的关系拟合为二次方程,得到了空调假人温度修正公式,使空调假人温度数据更接近真人衣服表面的实测温度数据。结论对比发现,空调假人所采集的温度数据与真人温度数据有较大不同。得到的修正公式可用于基于空调假人的热舒适性评价,可以提高热舒适性计算的准确性。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简便,有利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700.
水温结构是湖库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基础,热分层稳定性对深水湖库水体物理、化学和生物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水体热分层特征及关键控制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DYRESM水动力模型模拟了红枫水库2014年全年的水温变化特征,并对影响水体热分层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 DYRESM水动力学模型可有效模拟红枫水库的水体热分层特征及时间演化规律,可准确预测水体热分层形成和消亡的时间及去分层强度。2)气温变化对水库水体热分层具有明显影响,增温可加速水体热分层的形成,造成温跃层下潜和去分层延迟;短波辐射的增强(40%)不会对红枫湖水温结构造成明显影响,但可导致去分层发生时间后延;风速是水体热分层稳定性的敏感因素,当风速增加40%后,热分层演化发生较大变化,表现在6~9月份中层及底层水温大幅升高(从9℃上升到14℃),去分层时间提前30天,相应造成分层期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