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92篇
安全科学   706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158篇
综合类   1014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871.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陈腐垃圾中不同组分的热解特性。通过实验得到了陈腐垃圾及其主要组分(包括草木、腐殖质和塑料)的TG/DTG曲线。通过对TG/DTG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它们的热解温度、挥发分完全析出温度等重要参数。采用Doyle法研究了热解过程的动力学特性,计算出了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72.
热解技术处理废弃电路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回收废弃电路板的热分离方法,综述了热解技术在废弃电路板处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其所具有的优势。阐述了废弃电路板热解产物的资源价值及热解油的分离与提纯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热解技术处理废弃电路板过程中消除剧毒有机溴化合物及HBr回收的研究进展,同时简介了真空热解技术的研究概况,并指出真空热解技术是今后处理废弃电路板的研究方向之一,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3.
微波辐照再生载苯酚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无载气、无预处理条件下,将载苯酚的饱和活性炭放入微波炉中再生.通过改变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能量密度、活性炭处理量和活性炭再生次数,研究微波再生活性炭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炭再生率随微波辐照功率、辐照时间和能量密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且高微波辐照功率更有利于活性炭再生和能量利用.10 g饱和活性炭在700 W微波辐照功率下再生5 min,再生率为74%,而在300 W微波辐照功率下再生45 min,再生率可达96%;此外,活性炭再生量越大,能量利用率也越高.研究还表明,微波辐照能实现活性炭的反复多次再生,再生炭的吸附性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微波再生载苯酚活性炭过程中,部分苯酚随水分蒸发,大部分苯酚经高温裂解为CO2,少部分裂解为链状有机物或缩合为环状有机物.   相似文献   
874.
目的 探究身管烧蚀和机械磨损的作用机理,完善身管热化学–机械烧蚀磨损模型,指导身管寿命预测和结构设计。方法 以弹炮耦合系统摩擦行为为切入点,提出一种计及摩擦热的热化学烧蚀材料退化模型。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和动压润滑原理,以动压润滑摩擦替换传统弹炮耦合过程采用的干摩擦,提出一种身管机械磨损材料退化模型。结果 身管内膛烧蚀磨损主要集中在坡膛和炮口位置,500发射击后坡膛位置最大径向、周向烧蚀量分别为1.3、0.8mm,炮口位置最大径向、周向机械磨损量分别为0.32、0.26mm。结论材料退化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弹炮耦合系统中身管内膛的烧蚀磨损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膛线烧蚀磨损具备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75.
为解决常规沸石再生过程药耗较高的问题,满足当下双碳目标的要求,构建了结构化磁致自辅热沸石控温载体,利用磁热效应实现沸石氨氮原位吸附过程调控,避免再生过程中的药剂消耗。在优化筛选磁场条件与发热内核构型基础上,应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动力学模型及粒子内扩散模型考察了局部自辅热对沸石氨氮原位吸附及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自辅热使沸石氨氮吸附行为更满足Freundlich模型,以物理吸附为主,动力学过程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粒子内扩散和液膜扩散为主。同时,局部自辅热使沸石氨氮12 h解吸率提升约29%,动力学拟合更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解吸过程,扩散方式以以粒子外部扩散为主。最终证实,磁致自辅热可以有效调控沸石氨氮吸附解吸过程,可为沸石可控再生提供一种低耗高效途径。  相似文献   
876.
为探究新型碳气溶胶组分在线分析系统(CASS)对大气中碳质气溶胶测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将CASS系统与在线SUNSET OC/EC分析仪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应用CASS系统对南京2020年秋季大气碳质气溶胶的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南京北部郊区秋季用CASS系统测量,其黑碳(BC)与元素碳(EC)的计算系数为0.78;经校正后的CASS系统所测得的总碳(TC)、有机碳(OC)和EC结果与在线SUNSET OC/EC分析仪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斜率分别为1.04 (R2=0.9)、0.87 (R2=0.92)、1.05 (R2=0.92),2台仪器的各个碳质组分的测量误差在10%以内;OC和EC分别占PM2.5的32%和10%左右,二次有机碳(SOC)占OC的38%左右;EC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燃烧(占比约80%);棕碳(BrC)在370 nm处的光吸收占比为21.18%±6.91%,一次排放污染物居多。综上所述,经过校正后的CASS系统与传统的热光法SUNSET OC/EC分析仪相比,两者...  相似文献   
877.
高温ASBR处理热水解污泥的梯度升温法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二明  王伟  龙能  李怀 《环境科学》2009,30(4):1105-1109
采用序批式运行方式、梯度升温方法进行了高温ASBR处理热水解污泥的启动实验.结果表明,梯度升温法能在131 d内较快地启动高温ASBR反应器.在3个梯度升温阶段中(35℃→40℃→47℃→53℃),反应器的性能都出现了一定的波动,其中在中温→中温(35℃→40℃)、高温→高温(47℃→53℃)阶段出现的波动比较小,而在中温→高温(40℃→47℃)阶段反应器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出水COD和反应器内微生物量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反应器的性能波动较大,40℃和47℃分别为中温和高温的上限和下限.在反应器启动过程的稳态期,反应器的平均产气量为2.038 L/d,甲烷含量为72.0%,COD产气率(CH4/COD投入)为188.8 mL/g,TCOD和S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8%和83.3%.扫描电镜和DGGE分析结果表明,启动过程中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形态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启动初期(35℃)和稳定期(53℃)的优势菌种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78.
C/C复合材料是一种碳纤维增强的新型复合材料,作为抗烧蚀材料而广泛地应用于飞行器的热防护领域。在热化学烧蚀作用下,C/C复合材料通过质量损失,带走大量的热,从而阻止高温对飞行器内部结构部件的损害,保证工作人员和仪器的安全。C/C复合材料的热化学烧蚀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不连续问题。不同于传统偏微分方程在不连续边界上的奇异性,近场动力学(PD)理论采用积分-微分方程避开了这一问题,可以在不引入其他复杂判定条件的情况下,用于描述烧蚀界面的移动问题。通过对热化学烧蚀作用下C/C复合材料质量的损失和结构边界移动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数值模拟,分析了热化学烧蚀与温度场耦合作用下C/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79.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煤掺烧干污泥燃烧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干污泥和煤及二者混合样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介质、升温速率25℃/min、温度范围20~1000℃的情况下,干污泥分别在280℃、480℃出现2个失重峰,煤在500℃时出现1个失重峰.随着干污泥掺烧比增加,混合样失重速率峰值及最大燃烧速率值增大,出现温度提前.一定比例范围的干污泥掺烧可以改善煤的着火性能,有利于煤的稳定燃烧,燃料的可燃烧性指数增加,使燃烧特性改善,该指数介于干污泥和煤单一成分燃烧特性指数之间.  相似文献   
880.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的高级氧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本研究系统地考察了三氯生在热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过程中的动力学、中间产物和降解途径.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或增加过硫酸盐的浓度,可加快三氯生的降解.三氯生的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活化能(Ea)为142 kJ·mol-1.水中的腐殖酸显著抑制了三氯生的降解,而氯离子(Cl-)对三氯生降解的影响比较复杂.当Cl-浓度为5 μmol·L-1时,三氯生的降解受到了轻微的促进;但是当Cl-的浓度增加至10 μmol·L-1甚至更高时,三氯生的降解反而受到了抑制.通过质谱分析发现三氯生降解过程中生成了4-氯-邻苯二酚、2,4-二氯苯酚和2-氯-5-(2,4-二氯-6-羟基苯氧基)-1,4-苯醌等6种主要中间产物,并由此推测醚键的断裂和酚环羟基化是三氯生的可能降解途径.本研究为基于SO4·-的高级氧化技术去除水中三氯生的应用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