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73篇
综合类   450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3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论“土焦”的合理改造郭延杰国家计委老干部司“土焦”是指用落后的原始的生产方式,将原煤炼制成焦炭。它是一种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和大量浪费资源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曾多次下文严令限制土法炼焦。一、“土焦”与“机焦”评价土焦(含土炕焦、兰炭...  相似文献   
832.
预处理破稳污泥木质纤维素并厌氧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剩余污泥中往往含有大量木质纤维素物质,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难以降解,最终残留于熟污泥中,这也是导致污泥有机物稳定并转化能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稳定性,本实验选择酸、碱、热解及超声波4种预处理方式,采用适宜的条件预处理剩余污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污泥中木质纤维素结构,继而进行污泥厌氧消化,获得了较好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同时,实验筛选出热解为最佳的预处理技术方式.在T=150℃与t=30 min预处理工况下,污泥在厌氧消化后最高可实现52.6%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主要归功于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大幅降解.相对未预处理污泥,预处理能有效促进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的厌氧消化,从而提高污泥有机质的能源转化率.  相似文献   
833.
治理大气污染,实现超低排放和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和应用先进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是环保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活性焦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原理及国内外应用情况进行重点介绍,同时对在目前国内600 MW机组设计上同其他脱硫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结果表明:该技术具有流程和维护简单、无二次污染、吸收剂利用率高,特别是近零水耗和宽谱净化性能方面表现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834.
为研究污泥热解中同步提升热解产气品质和制取低重金属含量半焦吸附剂,文章分别在800℃和900℃下进行干化后污泥的快速热解实验,对比研究了通入HC(l0.1%体积分数)气体对热解气体产物组分、半焦中重金属含量及制取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热解过程中通入HCl可在提高热解气组分中H2、CO含量的同时提高重金属去除率、降低热解半焦中重金属残余量,增大热解半焦比表面积、提高其吸附性能,但对于半焦吸附性能的影响程度要小于对热解产气及重金属残余量的影响。900℃通入HCl时H2和CO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35.01%和30.68%,同时半焦中重金属浓度最低,且同时具有最大比表面积、最高吸附性能,对Pb2+最大吸附量为19.2 mg/g。  相似文献   
835.
本文简要介绍了SCR系统中的四种制氨系统,包括液氨法、氨水法、尿素热解法和尿素水解法,并对其各方面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液氨法最为经济有效;尿素法最安全;而氨水法所需成本最高,不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836.
通过对焦油渣、煤沥青开展配煤捣固炼焦实验,分别分析不同炼焦残渣配比下,焦炭成分的变化,确定其较优掺入比例,并分析残渣对焦炭和尾气中多环芳烃、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焦油渣掺入比例为4.5%,煤沥青掺入比例为6%是较为适宜的。此条件下,焦炭中重金属含量较高,进入到尾气中的部分有限,而多环芳烃含量极少,大部分都进入到尾气中,故炼焦尾气需要经冷凝、过滤和吸附净化后再排放。  相似文献   
837.
回转窑热解气化炉处理生活垃圾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目前固定床热解气化法在常温下进行存在燃气热值和气化效率较低、燃料适用范围小和预处理复杂等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了不同预热空气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对小型回转窑式热解气化炉处理村镇生活垃圾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空气温度升高有利于垃圾热解气化产气,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温度超过600 ℃时垃圾的气化产气明显下降;当过量空气系数为0.4时,垃圾的热解气化效率达到最大值,并且焦油产量最小.垃圾原样在过量空气系数为0.4、空气预热温度为500 ℃下对底渣、飞灰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飞灰中的铅含量远高于GB 18598—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相关标准限值,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排放,二英采样分析结果显示其含量均低于GB 18485—2014《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限值.研究显示,该回转窑式热解气化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的最佳过量空气系数为0.4,最佳空气预热温度为500 ℃,在此最佳工况条件下焦油产量小,飞灰及焦渣中重金属含量小,ρ(二英)低于0.10 ng/m3.   相似文献   
838.
水生植物热解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水生植物生物油抑藻机制,研究了芦竹300℃、芦苇400℃以及香蒲400℃这3种生物油对中肋骨条藻丙二醛含量变化及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3种生物油作用下,生物油浓度越高MDA含量越高,当生物油浓度为10 mg·L-1时,中肋骨条藻丙二醛(MDA)含量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生物油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芦竹300℃及香蒲400℃生物油作用下随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在24 h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3.6 U.(107cells)-1、8.23 U.(107cells)-1,而在芦苇400℃生物油作用下72 h内始终保持升高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同样也随生物油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芦竹300℃、芦苇400℃生物油作用下POD活性先升后降,香蒲400℃作用下则呈波动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这3种生物油作用下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生物油浓度越大,CAT活性越高.生物油引起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藻细胞内产生氧化胁迫,可能是其抑制藻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9.
热解条件对废电路板真空热解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间歇式固定床真空热解中试装置对废线路板进行了真空热解试验;研究了物料尺寸、热解终温、升温速率、真空度及恒温时间等热解条件对热解产物产率分布的影响和废线路板真空清洁热解过程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热解条件决定废线路板的真空热廨规律,热解终温是影响热解产物产率分布的最重要的热解条件,其它热解条件对热解产物产率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在物料尺寸为50 mm×50 mm、热解终温为550℃、加热速率为10℃·min-1、热解压力为20 kPa及恒温时间为60 min的热解条件下,有利于降低热解固体产物产率,同时有利于提高热解液体产物产率和减少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840.
为了研究层燃炉块煤热解时有机气体的析出规律,在自行设计的可移动式-固定床上对神木煤进行了热解实验,煤颗粒尺寸为3~5mm;热解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为1.76s,热解温度分别为1100K、1400K和1600K;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试分析了热解气中有机气体的析出规律;离线测试热解气体试样。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气中饱和脂肪烃含量降低,其中2-甲基戊烷和2,2,3-三甲基丁烷降低幅度分别为83.29%和59.66%;芳香烃含量升高,其中甲苯浓度增加了8倍。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热解气CH组分中,碳含量增大,氢含量减小;热解气中的部分饱和脂肪烃经历浓缩、环化和析氢过程形成芳香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