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108篇
综合类   752篇
基础理论   52篇
污染及防治   214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以低温短时(90℃、30 min)水热预处理后的混合及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高温((55±1)℃)厌氧消化连续性试验.研究了该预处理条件下这两类污泥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 d时的产气量、有机物分解率及物料平衡等,探讨了低温短时水热预处理对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TS约为35 g·L-1的预处理混合污泥与初沉污泥经高温厌氧消化后,投加单位VS的产气量分别为(343.00±9.86)m L·g-1和(365.00±7.61)m L·g-1,VS去除率分别为38.9%和45.8%.COD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表明,混合和初沉污泥中分别有33.6%和43.9%的固体有机物被分解转化,生物气中CH4含量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32.
麦秆酸预处理后与猪粪混合发酵提高产气量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的酸处理对麦秆混合发酵过程中各指标变化的影响,本试验通过测定不同醋酸浓度、时间处理后的麦秆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进程中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以及p H值变化和甲烷产量,探究各指标的关系并优化得出最佳醋酸处理组合,以期为酸预处理混合发酵实现高甲烷产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醋酸处理后的麦秆通过与猪粪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甲烷单位产量,增幅为124.28%~207.40%.发酵过程中还原糖、VFA、p H值间相互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得到醋酸处理的最优组合为浓度3.35%、时间6.75d,最大甲烷单位产量751.97 m L·g-1(以VS计).  相似文献   
133.
刘成  王杰  陈彬  陈卫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4):1123-1128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MIEX~)对高藻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能,并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双向电泳等手段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EX~预处理对DON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并可有效强化混凝工艺的处理效能.投加量为15m L/L时,MIEX~预处理可提升DON去除率20%;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种属的高藻水源水中藻类蛋白种类不低于230种,且大多数处于酸性端,分子量区间主要分布于15~40Ku、65~75Ku,处于MIEX~预处理可去除的分子量区间,从而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综上所述,MIEX~预处理可以作为强化去除高藻水源水中DON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4.
污水分散式处理有独特的优点,人工湿地是其中主要的方法,特别适合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地处理生活污水,具有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在新农村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人工湿地用于污染程度高的行业废水处理国内比较少见。该文依据一项中德环保合作项目——人工湿地技术处理蕲春某屠宰厂废水的示范工程,对人工湿地建造有关的设计及运行管理问题进行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5.
利用秸秆产沼气是秸秆无害化处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可行手段.本研究针对秸秆特殊结构而导致产沼气少、启动慢、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自培养漆酶预处理水稻秸秆,提高了秸秆产气率及利用率.通过研究发现,当漆酶添加量为40 mL、发酵温度为35℃、预处理7d的条件下,秸秆的产气量最高;同时发现,金属离子的添加对沼气产量有很大影响,其中Cu2添加后产气量提高最多.另外,研究发现预处理天数为24 d的秸秆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6.
针对顺丁橡胶废水有苯、钴等特殊污染物,温度高、悬浮物浓度较高等的特点,采取隔胶—混凝气浮—换热—吹脱—沉淀等工序的处理方法,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37.
秸秆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秸秆内木质纤维素的复杂结构和难降解性限制了秸秆的应用,因此秸秆预处理成为秸秆发酵产气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了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联合处理技术和秸秆厌氧发酵研究进展,并对秸秆预处理技术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8.
电化学预处理剩余污泥(waste activated sludge, WAS)厌氧发酵(anaerobic fermentation, AF)产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环境效益,然而不同电解质对电化学预处理剩余污泥以及厌氧发酵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实验考查了不同电解质(空白对照,NaCl,Na2SO4和CaCl2)在电流强度为1 A、预处理时间为60 min的电化学处理条件下,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VFA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05 mol/L NaCl作为电解质时,在电化学预处理阶段污泥有机质(溶解性COD、多糖、蛋白质等)溶出效果较其他电解质更好。在厌氧发酵阶段,该条件下VFAs最大累积量可达到2625.8 mg COD/L,相比空白对照组提升了51.6%,表明NaCl作为电解质的电化学预处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剩余污泥中有机质溶出,而且有利于产酸微生物(如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的富集,从而促进厌氧发酵产VFAs,达到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9.
为探究不同类型微污染水源预处理工程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征,采用光谱表征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盐龙湖预处理工程和通榆河预处理工程夏季各处理单元进出水水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蟒蛇河及通榆河原水DO含量低于Ⅲ类水标准,蟒蛇河原水中a(254)较高,而通榆河原水中CODMn、BOD5较高。盐龙湖预处理工程与通榆河预处理工程对CODMn、BOD5、a(254)的去除率分别为4.19%、37.50%、1.55%和10.31%、23.49%、24.88%;从分子结构来看,盐龙湖预处理工程的预处理单元与通榆河预处理工程的高密度沉淀单元对DOM的改变最为明显,使DOM的浓度下降、分子量变小、苯环C的聚合程度增加。差异性分析表明:SR与E465/E665、A2/A1、A3/A1呈显著正相关,a(355)与E250/E365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微污染水源预处理工程的优化运行及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0.
为提高青稞秸秆的综合利用率,选用KOH和NH3·H2O作为青稞秸秆固态预处理试剂进行中温批式厌氧发酵产甲烷试验研究,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来考察不同含量的KOH、NH3·H2O及预处理时间对青稞秸秆累积甲烷产量的交互影响. 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青稞秸秆累积甲烷产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NH3·H2O含量>KOH含量>预处理时间;通过响应面模型验证试验得到最优预处理条件为KOH含量5.13%、NH3·H2O含量3.35%、预处理时间13.87 h,该条件下累积甲烷产量实测值为282.34 mL/g(以VS计),与预测值(286.4 mL/g)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小于5%,证明验证模型有效. KOH和NH3·H2O联合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青稞秸秆厌氧发酵产甲烷能力(P<0.05),累积甲烷产量较7% KOH和5% NH3·H2O单一预处理及未处理分别提高了7.59%、20.82%和70.78%;二者联合预处理还能够有效降解木质素(降解率为29.21%),提高发酵液营养价值;同时,可减少回收预处理试剂的成本,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研究显示,Box-Behnken响应面法能较好地优化青稞秸秆厌氧发酵的预处理条件,KOH和NH3·H2O联合预处理是高效生产生物甲烷和环境友好的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