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08篇
基础理论   164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研究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200目(<75μm)以下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评估,基于静电火花和粉尘质量浓度对粉尘爆炸的影响,对玉米淀粉的静电火花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质量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爆炸指数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对玉米淀粉爆炸危险性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80 MPa,粉尘质量浓度在250~750 g/m3范围内,粉尘的最小点火能量随着粉尘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其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 mJ之间;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在50~60 g/m3之间;在粉尘质量浓度为75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为0.66 MPa;在粉尘质量浓度为50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为17.21 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Ⅰ级。  相似文献   
32.
玉米麸质铁去除废水中的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玉米麸质铁去除废水 Cr(VI)过程中酸度、流速对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再生和实验室放大试验等问题.结果表明,Cr(VI)去除率可达99.9%,动态饱和吸附量是27mg/g.实验室放大试验结果满意.用0.3mol·L~(-1)NH_3·H_2O可以再生.为小规模含铬废水的治理提供了一种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通过不同施药方法,探讨了林丹在小麦、玉米中的残留水平。结果表明,林丹在作物中的残留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递增。采用喷雾,4(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073ppm;土壤处理,100(a.i.)g/亩,林丹在小麦中的残留为0.0134ppm;撒颗粒剂,0.015(a.i.)g/株,林丹在玉米中的残留为0.0600ppm.林丹在土壤中消解很快,当土壤处理[200(a.i.)g/亩],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3.7~25.2d,消解99%需160d左右。作者认为,在我国部分害虫防治中起用林丹不可能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34.
膨胀颗粒污泥床处理玉米槽液的生产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科学》2001,22(4):44-46
  相似文献   
35.
田间试验表明,在河南地区施用农药林丹的残留量,玉米为1~1.7μg/kg,平均1.4μg/kg;大豆为3.3~5.7μg/kg,乎均4.8 μg/kg。直接喷于作物上,大豆为5.2~6.4μg/kg,平均5.7μg/kg,土壤为6.2~10.1μg/kg,平均8.2μg/kg。残留消解动态曲线表明,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5 d。作物籽粒吸收林丹有一个过程。玉米籽粒在施药3 d后、大豆在施药34 d后籽粒中残留量达最高点,往后便逐渐降解。林丹在籽粒中的残留动态曲线呈一缓慢的峰形。林丹在大豆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玉米。大豆在被收获前31~11 d施药时,籽粒中的残留量超过联合国推荐的允许量100μg/kg。   相似文献   
36.
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的计算,探讨了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及其水分来源的变化规律,并利用ArcGIS软件对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以绿水足迹为主,占50%左右;对比不同降水年型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枯水年最高,平水年次之,丰水年最低;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空间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玉米生长过程水足迹最高,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  相似文献   
37.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作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15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在0.003 8~0.079μg/kg之间,空白加标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在3.9%~11.7%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9.3%~115.3%之间.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38.
研究连续2年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施氮量达到216 kg·hm^-2时,产量最高,施氮量超过216 kg·hm^-2时产量有降低的趋势。相同施氮处理玉米产量年际变化明显,2010年较2009年产量提高0.69%~4.75%。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年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以施氮240 kg·hm^-2最高,且有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对浅层地下水构成潜在的威胁。与施氮240 kg·hm^-2相比,施氮168、192 kg·hm^-2和216 kg·hm^-2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残留量2年平均减少39.87%、35.84%和29.38%。相同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无机氮累积量2010年较2009年略有降低。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效益,该地区最适施氮量20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39.
玉米对受污染河道复合沉积物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城市河道沉积物的受污染程度,利用温室盆栽玉米对其中的污染物进行了修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体内累积最多的重金属是zn,占沉积物中Zn总量的56.69%,其中地上部分为1 985.56 mg·kg-1,占沉积物中Zn总量的30.16%,其余重金属(Pb、Cu、Ni、Cd)均为地上部分小于地下部分;Cd在玉米地上部分的累积量为2.33 mg·kg-1,为沉积物中Cd总量的40.10%;地上部累积的Zn、Pb、Cu和Ni等重金属数量与其离子交换态量显著相关,与重金属总量相关性不明显.种植玉米后沉积物中大分子有机物逐渐向小分子过渡,有效降低了有机物的污染.玉米的根际作用增加了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和酶活性.种植玉米较好地修复了受污染河道复合沉积物.  相似文献   
40.
每到秋收时节,秸秆焚烧形成的满城烟雾令人苦不堪言,目前这一情况有望得到缓解。记者昨天获悉,苏州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通过4年的研究,以玉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出了生物质酒精、木糖醇、纸浆、有机肥和果树营养液,这一技术全国领先,而且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水、无废气、无废物,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