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13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31.
《环境监控与预警》是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主管、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江苏省环境监测协会共同协办的期刊。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2-18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6732。本刊致力于传播和推广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聚焦环境前沿科技,介绍国内外环境监测、环境预警、环境信息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跟踪国家及地方的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的变化。本刊为双月刊,大16开国际标准版,64页,每逢单月30日出版。国内定价(含邮费)15元/期,全年90元。  相似文献   
232.
张晏 《绿叶》2012,(5):75-81
环境决策背后普遍隐含着保护与发展的利益冲突。我国的立法和实际表明目前尚未真正将公众健康和环境权益置于利益衡量的天平上,更不用说是将健康赋予优先的地位进行考量。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应当关注公众的健康,更应当关注公众的地位与作用,这需要立法上对于冲突利益的优先顺位进行指引,同时对于确保公众有效参与的程序机制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33.
"与民众感受一致",从本质上要求制定与实施环境标准绝不能忽略公众的健康,绝不能只考虑发展因素而牺牲公众的健康。PM2.5监测有了具体时间表。昨天,在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明年,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2.5和臭氧监测(12月22日《新京报》)。PM2.5纳入监测的"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重点区  相似文献   
234.
我国环境标准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2000年全国要实现“一控双达标”目标,实施环境标准是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 ,是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为此系统地分析了环境标准帛来,发展和实施特点,并阐述了进一步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5.
结合环境监测实际 ,探讨了部分常用环境标准存在的行文问题、选配分析方法问题、标准与选配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部分技术术语问题、同一标准内的逻辑统一问题、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等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6.
李晓 《四川环境》2023,(5):221-226
我国环境标准在生态环境责任认定中的效力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而《民法典》在设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时使用“违反国家规定”的表述,实则是从立法层面肯定了环境标准作为国家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认定的法律效力,但对于其效力边界的判断,仍需要结合传统侵权法的理论和环境标准的设立逻辑进行分析。因此,按照污染类型和效力层级的角度对环境标准进行分类讨论,得出以下司法使用规则:强制性环境标准及推荐性标准及行业标准中的污染控制要求强制性生态环境标准或者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引用并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的,应当被认定为“国家规定”;地方强制性标准作为执行标准时,也应被视为“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237.
由于该公司排污标准的提高和部分排放指标的削减,必须搞好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总量控制,提高排污达标水平。主要措施为:清洁生产,水污染物回收利用,深度净化污水,污水设施运行稳定可靠。经过实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