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8篇 |
免费 | 69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2篇 |
废物处理 | 21篇 |
环保管理 | 400篇 |
综合类 | 1801篇 |
基础理论 | 97篇 |
污染及防治 | 68篇 |
评价与监测 | 284篇 |
社会与环境 | 45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47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0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48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4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石海佳许乃中张玉环刘晓文 《环境影响评价》2018,(5):23-29
如何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与相关政府部门已有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目标体系有效衔接,并将其应用到多层级行政单元组成的区域和流域,是当前战略环境评价实践应用领域亟待发展的重要方向。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压力,将珠三角21个地级市划分为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包括特大型中心城市、城市群重点城市、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热点城市、沿海经济带城市和生态屏障功能城市,结合各级政府中长期规划体系和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近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中的分区管控相关思路和要求,提出了针对区域总体和6种环境管控单元类型对应的生态保护红线比例、环境质量底线、生态风险管控、资源利用上线以及相应的产业退出和准入建议。研究重点强化了优化发展区的发展规模管控要求,探讨了土地更新过程的产业退出负面清单要求。 相似文献
63.
64.
M(∧,∨)型模糊综合评价法误判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型模糊综合评价法容易造成误判,现从数学上探讨误判的根本。认为此法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不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5.
西湖引流钱塘江水9年后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湖引水工程于1986年9月30日建成通水,日取水能力为30万t,9年中共为西湖引入16192万m~3清澈的钱塘江水,引水量是西湖蓄水量的1846倍.对于引水后的西湖水体,已经在浮游藻类、西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效益、杭州西湖引水工程效益及配水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西湖引水9年后水体的理化特性和引水效果的调查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就西湖引水9年后主要湖区的透明度、耗氧量、浮游植物总量、氮、磷和叶绿素等水质指标的年周期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相似文献
66.
杨曼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4):116-124
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与环境质量恶化成为许多国家同时面临的问题,也让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思考,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继20世纪90年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提出以来,一些研究发现不仅收入的绝对水平会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收入差距对环境质量也有影响。本文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理论中收入差距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途径主要有三条。第一条途径是消费者途径,即收入差距影响着以消费为主的个人经济行为,进一步影响着社会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及其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总量。第二条途径是企业途径,即认为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削弱环保型产品的正外部性,不利于环保技术的创新活动,对未来环境质量的改善产生动态影响。第三条途径是政府途径,即认为收入差距会影响相关的环境政策方式与强度选择;而且在不同的社会政策决策机制下,收入差距对环境政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现有的社会决策机制分析框架主要有两种——权利权重型社会决策规则和简单多数规则。此外,本文还对现存的主要实证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大多数研究结论都支持收入差距对环境质量存在着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线性的。一方面,收入差距对环境的影响与研究的污染物种类有关,大多数研究都显示,收入不平等对CO 2排放和土壤污染存在着负向影响,但有关收入差距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影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或并不显著。另一方面,这种影响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在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是不同的,存在着阈值效应。最后本文总结了针对中国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其在我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7.
空气微生物对铜陵市环境质量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6,5(3):259-261
所测铜陵市区空气的平均细菌含量约4181.5CFU.m-3,总菌含量约4495.9CFU.m-3。与许多中国的大中城市比,污染不重,结果指示铜陵空气尚处于正常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68.
69.
上海市作为中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典型代表,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变化特征明显的同时,由于人口密度大,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显著而典型。文章借助遥感影像资料、自然及人文数据资料,基于ArcGIS平台,分析上海市城市化发展时空变化,构建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并对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居环境质量进行相了关性研究。研究表明,2010~2018年上海市城市用地扩张速度呈“圈层式”扩张,扩张强度先增后减,在距城市中心20~25 km达到峰值;各圈层建筑密度从市中心到边缘地区逐渐降低,建筑平均层数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缓;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在扩张强度超过0.000 5、扩张速度超过0.02时与其呈反向变化,与建筑平均层数呈正向变化,超过一定限值(22.3%)后受建筑密度制约。 相似文献
70.
中国环境质量拐点:基于EKC的实证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是"十三五"时期实现绿色发展和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环境治理政策的强势推进,中国环境质量是否已经跨越峰值和进入持续改善的通道?本文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一理论工具,依据环境统计数据和国际经验事实判断中国是否到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和具备促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经济特征。首先,应用中国各省份1998—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均收入水平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发现,人均烟粉尘排放自1998年以来持续下降,人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均在"十二五"中前期到达峰值。大部分东部省份已经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但环境质量改善仍然缓慢。多数中部省份处于峰值阶段,而西部省份大都处于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恶化的矛盾阶段。其次,基于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框架,将中国当前的经济特征与美、日、韩三国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经验进行比较,结论表明中国目前已基本具备了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经济驱动条件,但是相对滞后的城镇化进程将会导致污染物排放峰值的扁平化和波动性。以主要污染物排放在2014年的基础上削减30%—40%作为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转折点判断,中国环境质量将在2025年左右趋于全面改善。最后,为了促进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认为应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形势的不同,实施差别化环境治理政策。同时积极防范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进一步强化区域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