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3篇
  免费   1051篇
  国内免费   4183篇
安全科学   689篇
废物处理   684篇
环保管理   1148篇
综合类   9776篇
基础理论   1788篇
污染及防治   2290篇
评价与监测   319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468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524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356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940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799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776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805篇
  2007年   850篇
  2006年   815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709篇
  2003年   673篇
  2002年   517篇
  2001年   410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309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污染底泥修复研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文章概括介绍了污染底泥的修复技术及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底泥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底泥修复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三大类技术。物理修复见效快,但成本高;化学修复成本较低但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投入低,处理量大,但处理效率低,难以见效。将这三类技术联合使用,取长补短,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92.
生物滴滤塔处理正丁醇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分别采用清水吸收法和生物滴滤法处理模拟正丁醇废气,结果表明,在实验工况条件下,清水吸收的净化效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净化效率可达99%,最佳液气比为2.1L/m3;生物滴滤塔的净化效率随着进气流量、液体流量和进气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进气流量<1.0m3/h时,其对降解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3.
生物滴滤塔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生物滴滤塔净化VOCs废气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简化处理后得出了基于生物降解为一级反应动力学和零级反应动力学的污染物浓度沿填料层高度变化的方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的方程能较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但常数ξα/Q却随入口浓度Cgi的增大而升高。最后,采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ξα/Q随Cg变化的曲线。  相似文献   
994.
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如何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仍无好的解决方案。实验采用的生态大棚系统可在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下提供适宜的人工小环境,保证生物处理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热平衡、O2-CO2的循环平衡和水循环的平衡。采用的好氧生物-土地处理工艺不仅能保证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还解决了长期以来高原蔬菜种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995.
渗滤液回灌对填埋垃圾含水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渗滤液回灌频率、回灌量和回灌速率对压实密度不同的垃圾的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通道流的存在和影响,渗滤液的产生时间提前于填埋垃圾达到其有效贮水率的时间;渗滤液回灌频率越高、回灌量越大、回灌速率越慢、垃圾体温度越低、垃圾压实密度越高,则填埋垃圾的有效贮水率越大、含水率越高。在实施渗滤液回灌操作时,须综合考虑滤液回灌频率、回灌量、回灌速率、垃圾温度和垃圾压实密度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与高效混凝沉淀工艺对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进行了2 m3/h规模的中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被污染的地表水进行了600m3/h规模的工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中度污染水资源通过这一工艺处理,可以满足电厂循环冷却水补给水的水质要求,并可以取得较高的处理效率。工程试验证实,此工艺运行稳定,系统易启动,抗冲击能力强,管理方便,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针对PCB废水难降解及含重金属铜的特点,在经过一系列的物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AF+BAF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中,通过控制污水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得废水在AF中水解酸化,以增加废水的可生化性,在此基础上利用BAF的生物膜来去除污水中剩余的有机物。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对PCB废水中的COD、Cu2+去除效果良好,出水COD、Cu2+的含量分别稳定在10~50mg/L和0.02~0.1mg/L,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8.
一株蒽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蒽的高效降解菌株JUST-1,JUST-1可在以蒽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能利用蒽的最高浓度为70mg/L左右。经形态学观察并进行ITS序列分析,初步判断菌株JUST-1属于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或该菌的一个株系。JUST-1的菌丝呈白色或粉红色,并存在三类孢子,分别为小型分生孢子(microconidia)、大型分生孢子(macroconidia)和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s),但大孢子分隔数较少,隔膜1~2个。JUST-1菌株为好氧菌。投菌量、初始蒽浓度、pH和H_2O_2浓度是影响蒽降解效率的因素。JUST-1菌株对蒽的最适宜降解条件为:蒽浓度40mg/L,投菌量10%~20%,pH7.0~8.0。在此条件下,摇床培养5d后,葸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99.
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处理废光盘回收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催化氧化处理废光盘回收废水,探讨了微波功率等因素对废光盘回收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100mLCOD为4217mg/L的废水(初始pH=4)在微波功率为800W,辐射10min,活性炭用量1g,H_2O_2用量1mL,FeSO_4用量为0.08g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93.7%。  相似文献   
1000.
以改性海泡石为载体,用真空浸渍法、沉积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负载Cu,制备Cu/海泡石催化剂,以CO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该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在对比评价催化剂活性的同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载体的改性以及铁组分的掺杂对催化氧化CO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真空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中,负载量为5%(质量)的Cu/海泡石催化剂对CO氧化有较高的活性。载体的改性亦对Cu/海泡石催化剂产生较大影响;Fe的加入并没有明显改善Cu/海泡石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