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93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769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2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胞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胞外聚合物(EPS)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影响污泥的表面特性(污泥混合液疏水性和Zeta电位等)、生物絮凝、沉降及脱水等性能.就近年来国内外对EPS空间结构、组成成分、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综述了EPS在生物膜形成、污泥颗粒化、重金属吸附、生物除磷、膜污染等废水生物处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22.
不同填充率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产泥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填充率下(10%~70%)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生物膜特征和处理效果,以及填充率与污泥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填料上生物膜厚度逐渐减少,反应器中附着微生物浓度逐渐增加;污泥产率因填充率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同一个反应器内污泥产率随填充率的增加而减少;在进水COD为400 mg/L、NH+4-N为4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条件下,不同填充率下COD去除率均可达到94%以上,NH+4-N去除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923.
采用部分反硝化活性污泥耦合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处理低碳氮比废水(C/TN=1.63),考察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系统(IFAS)进行部分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PD/A)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耦合后两相中功能菌活性与菌群分布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系统耦合运行期间,出水TN为(5.07±0.2)mg/L,去除率为(90.7±0.1)%,厌氧氨氧化途径对TN去除的贡献率高达(86.61±3.4)%;固着相对厌氧氨氧化活性的贡献率为100%,悬浮相上,μ(NO3--N)占比为99.32%,μ(NO2--N)占比为99.22%;与耦合前相比,悬浮相中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由(0.43±0.05)μmol/(mgprotein·min)增加至(0.49±0.09)μmol/(mgprotein·min),亚硝酸盐转化率明显升高[(70±2.2)%~(90.01±2.3)%];IlluminaMiSeq结果显示,固着相上的优势菌属为Candidatus_Brocadia,且耦合前后丰度无明显变化(33.61%~33.43%),悬浮相上反硝化菌属Prosthecobacter,Ferruginiba...  相似文献   
924.
生物膜及其组分对4-氯酚的吸附速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4-氯酚在生物膜不同组分上的吸附速率特征.本实验中生物膜不同组分包括生长有生物膜外壳的模拟水体悬浮颗粒物(高岭土)、细菌细胞、胞外多糖、高岭土及有胞外多糖存在的高岭土5个部分.结果表明,生物膜及其不同组分均对4-氯酚发生吸附,以细菌细胞更为显著,但它们的时间动力学过程不同. 在所研究的5种吸附体系中,生长有生物膜外壳的高岭上体系较快地达到近平衡状态.并且吸附时间过程受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5.
针对受污染的城市地表水,采用新型蜂窝陶瓷载体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IAL-CHS)对其中的氨氮去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生物膜反应器能有效地去除地表水中的氨氮。研究中主要考查了HRT与NH4+-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并确定了最佳HRT。在HRT为50min,接触反应时间仅为24min条件下,对NH4+-N、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82.8%~95.8%、26.1%~60.3%,此反应器能承受较强的冲击负荷,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6.
水环境中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膜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在水体自净和工业应用方面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形成及微生物种群分布特征等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水环境中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27.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载体亲水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雪辉  周律  朱天乐 《环境科学》2007,28(2):368-370
采用聚合物共混法研究载体亲水性改善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电晕处理对亲水性能强化的效果和持续性.结果表明,共混方式能够改善载体亲水性能,接触角从108°降至88°,载体表面已经呈亲水性;电晕处理能够强化亲水性能,接触角可进一步降低至72°,但强化效果持续时间短.从检测指标和检测方法2方面建立载体生物学性能评价体系,研究亲水性能改善对载体生物学性能的影响.对比电晕处理前后载体,经20 d生物学性能试验检测表明,亲水性能经电晕处理强化的载体启动快,启动第2 d COD和NH+4-N去除率就分别高达80%和97%,同期未电晕处理载体仅为61%和63%;后期两者处理效果基本持平,说明电晕改性初期效果明显,而持续时间有限;也表明所建立的生物学性能评价体系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928.
炭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硝化作用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炭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无机含氮废水,通过改变进水氨氮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研究了反应器硝化性能、氧利用情况以及氨氮去除负荷,并对生物膜表面特性和硝化菌优势菌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膜内气压0.017 MPa,进水NH+4-N 50 mg/L,HRT为8 h条件下,NH+4-N去除率达到96%,出水NO-2-N平均为17 mg/L,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短程硝化,炭膜所供给氧气被生物膜全部消耗;系统比表面氨氮最大去除速率为9.7 g/(m2·d),炭膜表面有限的生物量制约了去除速率的进一步提高;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分析揭示生物膜内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Nitrosospira)为亚硝化细菌优势菌种,分别占细菌总菌数的19%和21%,硝化螺菌(Nitrospira)为硝化细菌优势菌种,占总菌数的20%,未检测到硝化杆菌(Nitrobacter)的存在.  相似文献   
929.
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新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岩  王永胜  白玉华  陈晨  吕鑑  张杰 《环境科学》2007,28(10):2249-2254
基于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联合工艺技术,开发了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污水处理新技术.试验阶段,泳动床/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表现出高效处理生活污水和实现污泥减量的显著特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2 h, COD负荷与NH+4-N负荷分别为2.03  kg/(m·d) 和0.52  kg/(m·d)时,分别获得COD 90.9%和NH+4-N 98.3%的平均去除效果.系统运行16 d开始出现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呈球形、椭球形和棒形,试验阶段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最高达5 640 mg/L, MLVSS/MLSS平均高达0.87.此外,镜检表明好氧颗粒污泥与生物膜均聚集大量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较长和较稳定的食物链,有利于污泥减量,运行过程中污泥产率(MLSS/CODremoved)为0.175 5,仅为普通好氧工艺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930.
常晓雷  康勇  李峰  姚心 《环境化学》2007,26(4):464-467
针对自行设计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生物膜反应器,以底物去除反映生物膜传质,考察了水力学条件对SRB生物膜传质的影响.发现底物比去除速率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大呈指数衰减趋势降低,当HRT从4.3h增大至26h时,底物比去除速率降低约11倍;在低流速下(μb<0.01cm·s-1),液相表面流速与SRB生物膜传质速率间呈线性正比关系;确定了SRB生物膜底物比去除速率与HRT以及液相流速间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