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第二集白棉纱·黑化石·自然之死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如果把时间压缩,用5000万年代表一年,那么地球的寿命是92岁,而人类仅仅出生了8小时。而就在短短的"5分钟"以前,人类世界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然而,就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02.
沉水植物黑藻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过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叶春  王博  李春华  叶斌  江源  孔祥龙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0):2653-2659
为探究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作为研究用沉水植物,在实验室内模拟了黑藻在初春温度下腐解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盐碳、氮、磷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黑藻在试验初期迅速腐解,该过程中向水体释放大量碳(81.31%)、氮(81.62%)、磷(85.94%).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藻向水体释放的磷大部分沉积进入底泥,而氮有部分沉积进入底泥,同时有部分以气体形式移出水体.黑藻腐烂分解产生的厌氧条件以及高TOC供给促进水体反硝化作用加快氮素移出水体.但是较大生物残留量会引起水体缺氧,植物残体分解加剧,导致水质严重恶化,因此需要适时收割水生植物来控制水体残留生物量.  相似文献   
103.
对四川道地药材丹参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出抑制多重耐药致病菌的新型抗菌物质.通过分离纯化丹参茎和叶中的内生真菌,得到145株菌株,将菌株发酵液分别进行普通致病菌(肠炎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多重耐药致病菌(沙门氏菌耐药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和大肠杆菌耐药株)的抑菌试验,筛选得到3株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其中抑菌效果最显著的一株菌株S4,经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为Phomopsis sp.对S4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大类成分、LC-MS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发酵液中富含酚性物质、生物碱、对羟基苯乙醇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表明丹参内生真菌抑菌效果显著,富含活性物质,为耐药菌的控制提供了新的资源.表5图4参20  相似文献   
104.
通过江苏省东台市黄海原种场田间试验,研究施加磷石膏和糠醛渣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和番茄菌根化苗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番茄菌根化苗移栽至盐碱地后根系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 M)真菌侵染率及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菌根化的对照苗(P0.05),土壤pH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此基础上施加磷石膏和糠醛渣对AM真菌侵染率均无显著影响,其中施磷石膏处理可进一步降低土壤pH(P0.05),但土壤电导率趋于升高.番茄最终收获时菌根化苗的果实产量及其可溶性糖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苗(P0.05),在此基础上施加磷石膏与糠醛渣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体物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施糠醛渣处理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趋于升高,而硝酸盐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本研究表明,菌根化育苗在滨海盐碱地番茄栽培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施加磷石膏和糠醛渣可进一步促进菌根化苗生长并改善番茄果实品质,其中施用糠醛渣的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05.
正2014年7月30日来自美国EPA科学协调与政策办公室(OSCP)的一个研究小组表示,美国EPA用于估计化学物质暴露的高通量工具适合用于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级。该研究小组在参加《联邦杀虫剂、杀真菌剂和杀鼠剂法》(FIFRA)科学顾问小组的一次关于与用于估计化学品暴露的新高通量方法相关的科学问题的会议上,重点讨论了ExpoCast——一项旨在开发基于人类暴露潜力筛查化学物质的高通量工具的环保署计划。  相似文献   
106.
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2阶段生物修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建立了污染土壤预制床处理工程,对不同类型原油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堆腐处理,历时2个阶段,共运行210d.当稀油、稠油、特稠油和高凝油污染土壤中石油烃总量(TPH)为25.8~77.2g·kg-1时,经过53d(为第1阶段)的运行,TPH去除率38.37%~56.74%.第2年(为第2阶段)继续处理156d,TPH降解率达到66.59%~80.96%.连续运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易分解的石油烃污染物大部分在第1阶段得到降解,第二阶段降解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7.
金银花根围AM真菌多样性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金银花根围AM真菌季节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011年3月、6月、9月和12月在河北省安国市中药材基地分0-10、10-20和20-30 cm 3个土层采集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根围土壤,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AM真菌多样性季节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相关性。4个季节共分离出15种AM真菌分子种,AM真菌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从春季到冬季先降后升,夏季最低。土壤采样深度对AM真菌多样性有显著影响,随土层加深AM真菌多样性指数降低。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季节AM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但总体来说冬季和春季群落结构相似,夏季和秋季相似。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丰富度和香农-威纳指数与土壤速效P和全N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全N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其中全N影响最大,随全N含量升高,AM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先升后降。说明金银花根围AM真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这种变化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这为深入了解AM真菌、宿主植物和土壤环境之间关系,利用菌根生物技术提高金银花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与控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厂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选择鄂尔多斯市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格栅间、配水池、氧化沟、二沉池、污泥脱水间和厂区门口6个功能区为对象,对各功能区产生的异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气溶胶浓度分布、污染特性和微生物粒子粒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不同功能区内异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浓度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二沉池和污泥脱水间产生的异养细菌和放线菌浓度均较高,真菌浓度较高的区域为厂门口和二沉池;根据相关微生物气溶胶污染评价标准,污泥脱水间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均达到污染级,二沉池、氧化沟和厂门口逸散的异养细菌浓度达轻微污染级,格栅间和配水池未受污染,而真菌浓度在各个功能区均未受到污染;各功能区产生的异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粒子粒径分布无明显差异,异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粒子粒径分别集中在第1、4级,第3、4级和第1、2、3级,大体上均呈正态分布;各功能区均逸散出一定比例的可以直接吸入人体呼吸道的微生物粒子,可能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过程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9.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是最为常见的粮食真菌毒素,易共存于谷物产品和动物饲料中,而目前对其联合毒性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为探究DON、AFB_1和ZEN的联合毒性作用,本论文以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为模型,分别评估了毒素混合物AFB_1+DON、AFB_1+ZEN、DON+ZEN和AFB_1+DON+ZEN对C.elegans的生长发育(体长)和生殖能力(产卵量)的毒性作用,并用Chou-Talalay模型来判定毒素混合物的相互作用类型。研究表明,AFB_1、DON和ZEN单独染毒C.elegans时,其毒作用强弱为AFB_1ZENDON。联合染毒时,AFB_1+DON对C.elegans产生协同作用,而DON+ZEN则产生拮抗作用;AFB_1+ZEN对体长(24 h)和产卵量的毒作用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由弱拮抗变为协同作用,而在毒素暴露48 h后,对线虫的生长发育呈协同作用;AFB_1+DON+ZEN除在EC50-24 h和EC75-24 h时对体长产生明显的毒性增强作用外,其他普遍表现出拮抗作用。由此表明,DON、AFB_1和ZEN对C.elegans的联合毒性作用与剂量和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