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为维持发光细菌发光强度的稳定性,推进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技术应用于在线监测和分析,以明亮发光杆菌和鳆鱼发光杆菌为对象,通过添加各种保护剂,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菌液离心,重新悬浮于脱脂牛奶溶液冷藏(5℃),比较脱脂牛奶菌悬液冷藏、冻干粉复苏后即时冷藏以及新鲜菌液直接冷藏3种方法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脱脂牛奶菌悬液冷藏7 d后复苏,相对发光率达到93%.该方法明显提高了发光细菌生物活性的稳定性,对于提高在线毒性监测仪连续运行时间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2.
梁文海 《环境》2012,(Z1):79-79
针对COD在线自动监测仪器比对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引起监测结果不达标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发挥COD在线监测仪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明近年来中国典型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臭氧(O3)污染的发生规律,利用2005—2020年OMI-MLS (臭氧监测仪-微波临边探测器)对流层O3柱总量探测数据以及2015—2020年地面O3浓度监测数据分析我国三大城市群O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①对流层O3柱总量月峰值和年均值均呈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特征,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3柱总量均在夏季〔分别为50.0和44.4 DU (dobson unit)〕最高,而珠三角城市群在春季(42.2 DU)最高. ②三大城市群对流层O3柱总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同的特征,京津冀城市群对流层O3柱总量呈东南高于西北的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3柱总量随纬度升高而增大,珠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3柱总量南北局地差异较小;海拔对对流层O3柱总量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影响,海拔越高,对流层O3柱总量越低. ③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对流层O3柱总量均呈逐年显著升高的趋势,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25、0.28和0.27 DU,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在对流层O3柱总量较低的秋冬季年均增长(0.29 DU)最快,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分别在对流层O3柱总量最高的夏季和春季增长最快,均为0.39 DU. ④卫星探测的对流层O3柱总量与地面监测的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简称“O3-8 h浓度”)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相关性明显,而在珠三角城市群相关性较差. ⑤O3-8 h浓度呈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的特征,其中,京津冀城市群O3-8 h浓度在2018年(110.9 μg/m3)最高,空间上由2016年之前的北高南低转变为南高北低,多数城市O3污染较重且达标率较低;长三角城市群2017年O3-8 h浓度(106.7 μg/m3)最高,2016年起O3-8 h高浓度中心由东北逐渐向西部内陆迁移,沿海城市达标率增加;珠三角城市群O3污染程度最轻,达标城市较多,但O3-8 h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在2019年达最高值(100.4 μg/m3),且中心城市上升速率远大于外围城市. 研究显示,中国三大城市群对流层O3柱总量和O3-8 h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造成差异的因素也不同.   相似文献   
64.
电极法溶解氧监测仪,具有在线自动监测的优点,在水质自动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极法测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大气压、含盐量和样品流速等。本文从溶解氧测定原理以及仪器本身原因入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且提出了日常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65.
30年前——一场由液化石油气引发的悲剧1984年11月19日,大约凌晨5:30,在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圣胡安区(San Juan Ixhuatepec),一家液化石油气(LPG)储运站发生严重的火灾和一系列的爆炸。事故造成约600人死亡,7 000人受伤,20万人被疏散,储运站沦为一片废墟。20 km外的地震监测仪记录下了这些爆炸的强度,其中最猛烈的一次爆炸相当于里氏0.5级的地震。大多数的伤者和死难者都是周围社区的居民——这些居民的住所离储运站  相似文献   
66.
红外测油仪校正系数应重新测定并通过检验;测量不同浓度的样品应注意与不同光程比色皿的匹配,最好同时测量相应光程比色皿的校正系数;仪器测定低浓度芳烃时,回收率低,校正系数未能通过检验.  相似文献   
67.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标准传递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青岛市环境监测站采用标准溯源及仪器校准质量保证程序解决了对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使用的自动监测仪的标准传递问题。指出系统标准溯源参数主要包括监测仪器流量和标准物质特性两部分,在建立系统量值传递方法时.首先需要建立对一级标准的溯源,再根据量值传递系统的特点进行站运行仪器和内标源返回质量保证实验室的质量追踪,并以流量传递、零气源质量控制和标准物质传递等量值传递和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对标准量值传递影响的因素也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68.
以国内监测系统在用的臭氧校准仪为二级传递标准对臭氧监测仪开展了实验室校准,通过计算单次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和截距,符合中国相关标准中关于臭氧监测仪的校准指标:多点校准所得校准曲线的斜率为0.95~1.05,截距为-5~5 nmol/mol。进一步对2台臭氧监测仪进行了稳定性测试,12个月内臭氧监测仪的斜率变化为0.976 05~1.008 42,截距变化为-0.669 00~0.577 93 nmol/mol,臭氧监测仪的斜率、截距均符合臭氧监测仪校准指标的要求。稳定性测试表明,TF 49i型臭氧监测仪和EC 9810型臭氧监测仪经校准后均可用于实验室内臭氧标准传递比对工作。实验中臭氧监测仪更换臭氧涤除器、仪器零件后校准曲线的斜率均有明显变化,建议更换耗材后需采用高浓度臭氧对臭氧监测仪进行饱和并再次校准。  相似文献   
69.
采用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研究了pH对KS2301氨氮在线监测仪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碱度对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均有影响,其中,酸度的影响较碱度的影响要大。当PH为11.6~11.7时,显色剂的显色效果最好,仪器在这个值附近测量结果最稳定。  相似文献   
70.
紫外光度法臭氧自动监测仪及其标准传递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污染问题已成为大气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对臭氧进行自动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文中介绍了臭氧自动监测仪和臭氧量值溯源体系,重点探讨了臭氧监测干扰因素及标准传递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验证了带光度计的臭氧校准仪具有较好的输出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