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0篇 |
免费 | 226篇 |
国内免费 | 47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6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191篇 |
综合类 | 1285篇 |
基础理论 | 243篇 |
污染及防治 | 222篇 |
评价与监测 | 148篇 |
社会与环境 | 67篇 |
灾害及防治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FeSO4·7H2O溶液为浸渍液,采用浸渍蒸干法制备载铁沸石非均相类Fenton反应催化剂,并用其催化H2O2降解阳离子红X-GRL染料废水。结果表明,浸渍液浓度为0.18 mg/L、煅烧温度为300 ℃时制备的催化剂铁含量较高、催化效果和稳定性较好。当反应时间为120 min、溶液pH为3.0、催化剂投加量为20.0 g/L、H2O2投加量为30.0 mmol/L时,催化降解效果最佳,对染料废水TOC、色度、CODCr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60.3%、99.4%、55.5%和49.9%;载铁沸石催化剂重复使用3次后,仍具有一定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53.
为了解决当前碳汇计量方法存在计量误差、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碳达峰目标下碳汇计量方法的研究。首先,基于碳达峰目标对碳汇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准确度较高的碳汇数据;根据BP神经网络构建碳汇计量BP神经网络模型,输出碳汇数据集;然后综合考虑碳库选择指标,选择与碳汇数据集匹配的碳库;最后,实现碳达峰目标下碳汇计量的目标。实验证明,此种计量方法具有较高的拟合度,计算值与原值更加接近,相对误差在1.01%~1.71%,始终保持在2%以下,证明该方法的碳汇计量结果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54.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分形吸附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6种染料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fendlich方程;由此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到3之间.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快速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而且溶液中剩余染料的浓度变化动力学符合方程:Cout∝t^-α,表明该过程具有类分形动力学特征;并由指数α计算上述动力学反应的分形维数D.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6种染料的吸附量和速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绿色染料吸附时的类分形动力学参数指数α和分形维数D也随之升高,而其它染料不呈现类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55.
56.
太湖叶绿素a浓度分布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2005—2009年20次太湖采样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研究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主要分布特征,分析了水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分布的季节性和空间性影响.结果表明,太湖叶绿素a浓度分布的空间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梅梁湾、竺山湾、太湖西部和西南部湖区为叶绿素a浓度距平经验正交分解(EOF)第一模态空间分布的显著正值区,太湖湖心和东南湖区则为负值区;影响叶绿素a浓度的因子有水温、溶解氧、总氮、磷酸根和总磷,但总磷和水温的影响相对更为显著,而各季节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因子则略有差异;影响藻类生长的因子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布差异,但总磷、水温和溶解氧是其主要限制性因子,氮类营养盐的影响则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57.
58.
59.
类柱试验中焚烧飞灰浸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类柱试验研究焚烧飞灰的浸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入系统中酸溶液体积的增加,系统pH先升高而后下降;在整个系统中,Ca的浸出质量浓度很高;Cr的浸出质量浓度要高于Cd、Cu、Zn、Pb和Ni,随着反应时间的推进,它们的浸出质量浓度都随着流入系统中酸溶液体积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同一时间浸出质量浓度曲线上,从系统的上游到下游,浸出质量浓度呈增加趋势,如Cu的浸出质量浓度在系统上游(单元1)为60.2 μg/L,而在系统下游(单元10)为158.0 μg/L. 相似文献
60.
二噁英及类二噁英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DLCs)是一类高毒性化合物的统称,对其毒理学的研究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已有证据表明,高毒二噁英及DLCs主要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物毒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有机污染物被发现具有类二噁英分子结构并存在潜在生物毒性或活性。与此同时,如何评估二噁英及DLCs对本土生态生物的危害及其风险也受到更多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现的新型二噁英物质、二噁英及DLCs的AhR致毒机制、相应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及AOP在指导探索新型物质及物种敏感性方面上的新观点和发现,同时也展望了二噁英及DLCs在生态毒理及风险评估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