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0篇 |
免费 | 226篇 |
国内免费 | 47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6篇 |
废物处理 | 39篇 |
环保管理 | 191篇 |
综合类 | 1285篇 |
基础理论 | 243篇 |
污染及防治 | 222篇 |
评价与监测 | 148篇 |
社会与环境 | 67篇 |
灾害及防治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139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94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34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41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32篇 |
2008年 | 115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综合光电检测技术和光谱分析技术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制多参数便携式地表水水质检测系统,能够现场快速检测出磷酸盐、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和NH3-N水质参数。对水体中吸收特征波长在可见光部分的物质,使用摄像头采集其可见光谱,并对其可见光谱图像的灰度图进行卷积神经网络建模,吸收特征波长在紫外波段的物质,通过光电检测技术测其浓度值,将建立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移植到ZYNQ中,结合紫外光电传感器,将被检测物质的浓度值通过LCD显示出来,以此实现水质检测仪的便携性。结果表明:所得卷积神经网络预测值为样本溶液在8种浓度值输出类型中的倾向值,准确率最高为100%,最低为40%。COD浓度值的最高误差为10%,证实该检测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文章以某石化废水处理厂炼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处理流程各阶段废水进行毒性测试,评价各阶段对生物毒性的削减效果;为探明主要毒性来源及其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甄别各处理阶段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致毒类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关系。毒性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对废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削减效率分别为(90.25%±3.19%)和(97.17%±1.95%),调节池与A/O池分别表现出对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显著削减效果。毒性鉴别评价结果表明,系统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为非极性有机物和金属阳离子。致毒类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r2=0.80,p=0.01)和总石油烃(r2=0.90,p=0.01)显著影响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为炼油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探究废水毒性物质对生物处理阶段潜在影响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63.
64.
人工神经网络在道路交通噪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根据某公路交通噪声的实测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经检验,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从而为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5.
66.
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等斜率灰色聚类法对大同市1994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得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评价结果,该方法以等斜率方式构造白化函数,具有分辨率高、信息利用率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67.
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为了探索人工神经网络用于湖泊营养化评价的可能性,提出了基于多准则学习的模糊神经网络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模型。该模型应用于我国五大主要湖泊水质营养化的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湖泊水质营养化评价,具有简便、实用、客观性和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68.
69.
目前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主岛)脆弱性评价方面的研究仅有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研究,对生态环境方面的脆弱性研究尚未见诸文献中。针对此情况,文章首先从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因素和环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模型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分区。脆弱性分区结论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为中强度脆弱,其中极强脆弱区为白青乡,强度脆弱区为北厝镇和苏澳镇,中度脆弱区为中楼乡、澳前镇和敖东镇,轻度脆弱区为平原镇、潭城镇和流水镇,微脆弱区为芦洋乡。文章从增加防护林的面积和种类、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方面提出了降低研究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