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2篇
  免费   1249篇
  国内免费   3852篇
安全科学   1682篇
废物处理   243篇
环保管理   375篇
综合类   7207篇
基础理论   910篇
污染及防治   972篇
评价与监测   185篇
社会与环境   136篇
灾害及防治   163篇
  2024年   287篇
  2023年   885篇
  2022年   815篇
  2021年   768篇
  2020年   591篇
  2019年   603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619篇
  2013年   497篇
  2012年   631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473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32篇
  2006年   476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14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4 毫秒
621.
ACF电极电解处理含NaCl结晶紫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吸附结晶紫达到饱和的活性炭纤维为阳极,在NaCl介质中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结晶紫染料废水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实验考察了NaCl浓度、pH值和电流密度等对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游离氯浓度及不同电解时间后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后溶液的归一化吸光度比值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溶液中所产生的游离氯的浓度随电解时间的增加快速上升,20 min时就几乎达到了最大值;在活性氯的作用下,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溶液迅速脱色;电解液中所含的NaCl浓度、电解液的pH值和电流密度等都对脱色率有影响;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结晶紫染料废水在电解60 min后脱色率可高达99.3%。  相似文献   
622.
考察了微波-活性炭联合处理技术对模拟染料废水中亚甲基蓝和Cd2+的去除效果。对于100 mL浓度为1 0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活性炭用量为10 g时,新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9.99%;采用700 W微波对吸附亚甲基蓝的活性炭辐射10 min进行再生并回用,经微波辐射再生10次后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9.68%,未经微波作用反复使用10次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85.41%。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有效地减缓了活性炭吸附能力的下降速率,实现了活性炭再生和反复使用。在吸附过程中,Cd2+使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略有下降,而共存的亚甲基蓝则促进了活性炭对Cd2+的吸附,对新炭和再生后活性炭物理化学特性的表征证明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对Cd2+的吸附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23.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研究比较了北京和上海两地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通过现场和资料调研的方式获得此阶段的能量物质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外排数据。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两地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的环境影响潜值分别为-0.428 Pt和9.776 Pt,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土地占用和无机物对健康的损害三方面;每提高10%的回收率,其环境影响潜值北京和上海可分别降低5.446 Pt和5.799 Pt;上海地区纸塑铝复合包装处置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在任何同回收率的情况都要高于北京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上海地区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释放量过大和再生企业距离打包点较远。  相似文献   
624.
麻质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麻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粉状活性炭,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Cu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起始pH值、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起始Cu2+质量浓度等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和活性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活性炭对Cu2+的吸附率在60 min内超过50%,初始浓度在10~50 mg/L时,活性炭对Cu2+的吸附量与起始浓度近似成正比。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nudlich模型。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了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酸性官能团可能是吸附Cu2+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625.
根据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适于降解高浓度有机物废气的特性,结合活性炭吸附法,提出了吸附器的吸附浓缩和热脱附-等离子体氧化净化有机废气的方法。在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最初2 h内甲苯净化率达到100%,随着时间的增加净化率下降;在热脱附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净化过程中,甲苯降解效率最高为97.3%。将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出口气相产物收集进行FT-IR检测,发现放电后有CO2、CO、H2O和NO2产生,并分析了甲苯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626.
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耦合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Fenton氧化一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对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处理效果,分析了Fenton氧化一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Fenton氧化与活性炭吸附耦合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最优条件是:H2O2投加量为5mL/L,FeSO4·7H2O投加量为200mg/L,活性炭投加量为2g/L,反应pH=4.0,反应时间为20min。在此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82.6%,出水水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27.
中国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CDM项目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新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从总体情况、地理分布、国际比较、国外合作方和开发机构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CDM项目发展的现状:与其他类型CDM项目相比,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项目规模小,估计年减排量少;项目签发量远少于设计估算的年减排量;年批准项目数增长快,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及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相比其它类型的CDM项目,中国在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CDM项目上位于全球第二位,而拉美国家占据优先;项目主要的国际合作方为欧盟国家。最后总结了项目开发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28.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生物资源开采超过当地土地负荷,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持续下降,资源日益紧张,呈不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超出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的3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生态圈)除襄樊、荆州、荆门因人口多,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等原因导致SDI值较高外,其他市州的SDI值均较低;神农架的SDI最小;武汉城市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人口控制较好,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快;鄂西生态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增长速率大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人口控制较差,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慢;按照现有发展模式,无论是武汉城市圈还是鄂西生态圈,无论其当前发展是可持续性还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他们都将进入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对“两圈”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制定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29.
分别从水样浓度、pH、反应时间、药剂投加量以及两者联用时的投加顺序等方面研究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苯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污染发生时,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是可行的;先投加粉末活性炭再加高锰酸钾处理比先投加高锰酸钾再投加活性炭的去除效果好;当水样pH在中性条件下,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联用处理技术的去除效果好;应急处理的反应时间是30 min.  相似文献   
630.
介绍了国内外烟气脱硫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研究了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对烟气脱硫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AC)为载体,选用8种不同的金属硝酸盐作为浸渍液,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金属氧化物负载型催化剂。以脱硫效果较好的Fe2O3/AC为例,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金属负载量以及焙烧时间对催化剂脱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e2O3/AC催化剂脱硫率随着金属负载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最优金属负载量为10.0%(质量分数);脱硫率随着焙烧温度的增加显著提高,最优焙烧温度为350℃;脱硫率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最优焙烧时间为3.0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