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0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1737篇
安全科学   455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321篇
综合类   4045篇
基础理论   776篇
污染及防治   289篇
评价与监测   322篇
社会与环境   284篇
灾害及防治   283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31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43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对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12个地点的木麻黄人工林根瘤生态分布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木麻黄根瘤生物量与土壤中的N、P有显著正相关,与B有显著负相关;幼年根瘤生物量除了与N、P正相关外,还与微量元素Co有显著正相关。林龄较小的木麻黄人工林根瘤数量多于林龄较大的,且小根瘤的数量占根瘤总数的绝大多数。在结构疏松的滨海沙土中。根瘤分布在5~30cm深的侧根侧面;在砖红壤的土壤中,根瘤分布在地表0~10cm范围。  相似文献   
972.
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中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潮土1m土层中硝态氮的计中状况结果表明:3年不施氮肥的土壤仍有6~16kg/hm2的硝态氮,其中0~20cm土层占20%~34%.80%~100cm上层占10%~18%;每季施氨量小于225kg/hm2时.1m上层中各时期硝态氮含量变化不大,在11.4~41.3kg/hm2之间;当施氮量增加到375kg/hm2时,1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增加1.5~7.4倍,有7.4%~29.9%分布在0~20cm上层中,10%~16%分布在80~100cm上层中225kg/hm2对作物斋求及对土壤环境来说是一个合理的施只量。  相似文献   
973.
北京市夏季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着重研究了夏季空气微生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比较分析了北京市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空气细菌、空气真菌和空气放线菌的粒度分布特征各不相同, 并且不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空气细菌呈偏态分布,大于2.0 μm的粒子约占总数的80.0%,小于1.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9.0%.空气真菌呈对数正态分布,1.0~6.0 μm的粒子约占70.0%,小于1.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5.0%.空气放线菌粒度分布与正态分布恰好相反,大于8.2 μm和小于1.0 μm的粒子约占60.0%;3.0~6.0 μm的粒子最少,约占10.0%.此外不同功能区优势真菌粒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枝孢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粒度主要分布在F3,F4和F5(1.0~6.0 μm)中,约占总数的85.0%,呈对数正态分布.而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无孢菌(nonsporing)主要分布在前4级(>2.0 μm),分别约占总数的90.0%和75.0%,呈偏态分布.在过去1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空气微生物粒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但是空气真菌粒度分布的峰值由原来的3.0~6.0 μm降低到2.0~3.0 μm.  相似文献   
974.
北京地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利用2002年7月—2003年6月可吸入颗粒物(PM10)20余站点的监测资料,分析获得了北京地区PM10的浓度水平和地域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远郊区县城关镇与市区污染水平相当;西南部和南部较其他地区污染严重;北京地区背景浓度很高,是国家标准年浓度限值的75%。这一分析结果可为颗粒物污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5.
滇池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在滇池外海不同方位选取6个采样点,研究了水质现状,沉积物Eh,pH,总氮,总磷以及间隙水重金属的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水体仍属富营养化状态。在氧化表层下,Eh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沉积物深层为还原状态。pH在沉积物剖面变化不大,为7 0~8 5。滇池沉积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8 67和3 46g kg。剖面分布表明,沉积物表层总氮和总磷含量远高于底层,在表层0~10cm含量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重金属元素在水-土界面的浓度梯度为沉积物向水体的扩散提供了条件。不同采样点相比,位于昆明市附近的S6点沉积物内负荷较大。在外源减少的情况下,沉积物内负荷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成为控制滇池水质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976.
南疆地区AOD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南疆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采用MODIS MCD19A2数据集2010-2019年的气溶胶数据,分析南疆地区近10 a来AOD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对AOD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空间分布上,AOD高值区分布在海拔较低的盆地地区,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季节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77.
基于2015—2020年海南省18个市县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结合Cressman客观差值、相关分析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对PM2.5和PM10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PM2.5和PM10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上均呈北半部高于南半部的特征,同时2015—2020年均表现为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982(PM2.5)和-0.935(PM10),通过了99.9%的信度检验.PM2.5和PM10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质量浓度最高,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低.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现U形的逐月变化,最低值出现在7月,最高值出现在12月. 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双峰双谷”型的日变化,受人为活动影响较为显著. PM2.5和PM10与...  相似文献   
978.
为深入了解江苏小洋口地区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状况,分析近岸生产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于2020年在小洋口近岸海域采集了10个点位的沉积物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其中的石油烃及多环芳烃总量,揭示了正构烷烃(n-Alkane)分布特征并探讨了石油烃来源.结果表明,小洋口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总量介于3.95—13.28μg·g-1之间,碳数分布为C11—C36;洋口港、洋口化学工业园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相对较低,港口和化工生产项目未对邻近海域中石油烃浓度产生明显影响.河口附近石油烃含量相对较高,可能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大部分点位沉积物中石油烃为陆海混合来源,个别点位沉积物中石油烃以陆源输入为主;数据显示该海域可能受到轻度石油污染.此外,小洋口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介于53.1—117.0 ng·g-1之间,与该海域其它研究浓度相当,在国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以三环和四环芳烃为主,可能是燃烧与石油混合来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9.
微塑料在全球海洋水体及沉积物中广泛存在,然而关于近海养殖海区的微塑料污染特征鲜有报道,本研究调查了中国近海养殖海区茅尾海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对其微塑料污染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茅尾海区域广泛分布着微塑料,茅尾海水体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2.01±1.23) n·m-3,泡沫(60.1%)是主要的类型.沉积物中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22.4±19.6) n·kg-1,薄片(50%—100%)在采样点中占主要部分.茅尾海水体、沉积物中的微塑料粒径都以1—5 mm为主(33.3%—100%),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主要来自钦江的输入、旅游活动以及海水养殖活动.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初步得出,茅尾海区域微塑料的污染水平属于中等偏低水平,水体中微塑料整体污染风险等级显著高于沉积物,生态风险等级分别属于Ⅲ级(较高风险)和Ⅱ级(较低风险).风险指数最高的点位于茅尾海入海河流钦江入海处,达到了Ⅳ级(高风险),各沉积物采样点的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Ⅰ—Ⅱ级,属于较低风险.危害评分高的聚合物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是水体中微塑...  相似文献   
980.
外来入侵植物对金沙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构成了较大威胁,但对其本底状况知之甚少.为掌握金沙江下游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库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组成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而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83个调查点位上的757个群落样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库区共有外来入侵植物103种,隶属28科70属,并以菊科(24种)、豆科(15种)和茄科(10种)为主.区系组成上,科、属表现出较强烈的热带分布性质,并有63种外来入侵植物原产地为北美洲.引入途径分析结果显示,62种被有意引入,占比60.19%.从入侵等级来看,65种具有明显入侵性,包括19种恶性入侵种和26种严重入侵种.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innaeus)、白苞猩猩草(Euphorbia heterophylla Linnaeus)、赛葵[Malvastrum coromandelianum (L.) Gurcke]等10种入侵植物重要值较高,是优势入侵物种.在空间分布方面,乌东德电站库区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数(87种)多于白鹤滩电站(59种).库区海拔800-1 200 m范围内入侵植物种类数最多,并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