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2篇 |
免费 | 195篇 |
国内免费 | 15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39篇 |
综合类 | 431篇 |
基础理论 | 151篇 |
污染及防治 | 68篇 |
评价与监测 | 18篇 |
社会与环境 | 16篇 |
灾害及防治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41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42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测定在室内培养情况下南京水稻土中挥发性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产生H2S、羰基硫(COS)和二甲基硫(MDS)气体.当土壤中加入胱氨酸后,检测到甲硫醇(CH3SH)、二硫化碳(CS2)、COS、H2S和DMS气体.除DMS之外,这些气体的释放量随胱氨酸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水稻土中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CH3SH、CS2、COS、H2S等4种气体产生释放的来源之一.在厌氧条件(充氮淹水)下检测到的含硫气体低于好氧条件(普通大气淹水).光照、pH值、土壤含水量等对含硫气体的释放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62.
63.
外源Cd对不同利用方式红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通过将外源Cd添加到同一母质、全镉含量相近的不同利用方式的红壤中(林地、水稻土和菜园土),研究了外源Cd污染对不同利用方式红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培养过程中,Cd污染对3种红壤脲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且随重金属浓度的增强而增强。同剂量Cd污染对3种红壤脲酶活性的抑制效应不同,大小为林地>水稻土>菜园土。实验设定的Cd处理水平下,对林地、水稻土和菜园土脲酶活性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5)的Cd浓度分别为5、30和50 mg/kg土。 相似文献
64.
65.
研究了将单层Langmuir模型(MLM)和Freundlich经验模型(EFM)应用于单层或多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蒙脱土对单溶质水溶液中溶质苯酚或三氯乙烯的吸附作用.MLM和EFM中各溶质的参数由单溶质吸附等温线拟合算出,并应用于双溶质吸附模型中.应用基于单溶质MLM的Langmuir扩展模型(ELM)和基于单溶质EFM的理想溶液吸附理论(IAST)预测了CTAB-蒙脱土对苯酚和三氯乙烯双溶质系统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描述单溶质在CTAB-蒙脱土上的吸附作用时,EFM要好于MLM;描述双溶质在CTAB-蒙脱土上的吸附作用时,IAST要好于ELM. 相似文献
66.
施用磷石膏对碱化土壤氟含量及其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就施用磷石膏对土壤氟含量和土壤对氟吸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连续4年施用磷石膏改良土壤后,0—20cm土层全氟积累现象明显.但是,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却随磷石膏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土壤对氟的吸附数据均能与Langmuir,Freundilich和Temkin方程很好地拟合,施用磷石膏处理土壤对氟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没有施用磷石膏处理的.影响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和吸附特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土壤钙含量的增加和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67.
以壳聚糖/蒙脱土插层复合物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并以此催化氧化去除水中的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考察了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制备条件,对酚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条件、动力学特性以及固定化酶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 5.0,酶与载体质量比20 mg·g-1,固定化6 h,所得固定化酶的载酶量为12.12 mg·g-1,每克单位载体酶活为12.76×103 U·g-1.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酚类化合物的最佳去除条件为:苯酚溶液pH 7.0,温度30 ℃;4-氯苯酚溶液pH 5.0,温度20 ℃;2,4-二氯苯酚溶液pH 5.0,温度30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酶与底物质量比为20 mg·mg-1时,固定化多酚氧化酶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溶液去除率分别为63.6%、85.8%和87.8%.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米氏常数Km值依次减小,最大反应速率Vmax依次增大,表明固定化酶对2,4-二氯苯酚的亲和力最强,催化速度最快.固定化酶循环使用6次(24 h)后对苯酚、4-氯苯酚和2,4-二氯苯酚的去除率分别为15.7%、24.2%和27.8%. 相似文献
68.
结构的动力特性直接影响到动力荷载的作用效应。动力特性分析中,土体的影响不可忽视。与地震荷载不同,动风荷载自结构向土体传播,土体的惯性力可以忽略。无质量地基法可以满足针对风荷载的土-结构动力分析的要求。本文首先推导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以剪力墙箱型基础结构为基本分析对象,确定有限地基域的范围,分析土-结构整体动力特性。认为:足够的基础埋深,可以有效控制建筑物的摆动;为控制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可以采取措施适当使地基土增加一定的刚度;如何在上部结构的质量和刚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以控制土-结构系统的动力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沈尔卜;胡兴龙;徐民主;张柏泉;杨武 《四川环境》2024,(1):146-152
海相淤泥堆弃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二次污染风险高。对瓯海底泥展开单因素试验发现,单一胶凝材料对瓯海底泥固化效果不佳,而混料试验模型表明在水泥∶水渣∶石膏=6.2%∶1.8%∶2.0%的配合比和掺量条件下,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2.12MPa,与实际试验结果2.36 MPa相接近。在该最佳配合比条件下固化土的液塑限、击实性能和CBR值得到显著改善,路用性能优于传统水泥固化土,同时复合固化后瓯海底泥由轻污染等级转变为安全等级,环境安全性可靠。通过微观分析,经复合固化淤泥微颗粒之间的孔隙显著减少,进一步论证了复合固化土性能提升的潜在原因。资源化利用海相淤泥制路基填筑可大规模消纳底泥,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本次试验为海相淤泥的道路应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0.
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将重金属的总量作为确定污染土环境风险评价对象,存在低估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足。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重金属有效态为评价对象的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同时考虑数据离散性和生物有效性,并且量化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风险。以盐城市大丰区某化工企业区域污染土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程度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潜在生态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显示Cr、Cu元素均呈现四级生态危害程度,Pb元素呈现强生态危害程度,而Co元素和VOCs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ri达到极强,该污染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4613.43,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