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0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18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4篇 |
废物处理 | 14篇 |
环保管理 | 47篇 |
综合类 | 544篇 |
基础理论 | 190篇 |
污染及防治 | 79篇 |
评价与监测 | 21篇 |
社会与环境 | 20篇 |
灾害及防治 | 2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8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借助乙炔(C2H2)抑制和添加外源铵盐,采用批式培养试验,在初始CH4浓度为16%的条件下模拟填埋场高CH4浓度环境,通过分析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及铵对CH4氧化的抑制率,研究了填埋场覆盖土、矿化垃圾、砂土和黏土中氨氧化菌对CH4协同氧化及铵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供试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在5.64%~16.24%之间,次序为砂土黏土覆盖土矿化垃圾,覆盖土中的贡献率为14.90%,比矿化垃圾低8.25%,填埋场样品(矿化垃圾和覆盖土)是一般土壤(砂土和黏土)的1.8~10.9倍.铵对CH4氧化过程的抑制率在11.90%~24.84%之间,次序为砂土黏土覆盖土矿化垃圾,覆盖土中为23.21%,比矿化垃圾低6.56%,填埋场样品是一般土壤的0.9~2.1倍.填埋场样品中氨氧化菌对CH4氧化的贡献率及铵对CH4氧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一般土壤. 相似文献
992.
993.
研究磷在原状土中的淋溶规律及不同因素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原状土淋溶柱,探讨了磷在原状土中的淋溶规律。分别用pH值为4.0、6.8和9.0的淋溶液淋溶原状土,当淋溶液p H值由9.0降至6.8时,磷的总淋出量由2120.mg升至238.1 mg,增幅较小,p H值继续降至4.0,磷的总淋出量增加至271.9 mg;与未酸化的土壤相比,酸化后土壤中,磷的淋出量增加了22.18%,说明土壤酸化会增加磷的流失;以4 d为一个冻融周期,进行了不同冻融频次和冻前含水率的交替冻融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频次小于5次时,磷的淋失量与冻融频次呈正相关,当冻融频次大于5次时,磷的淋出量随冻融频次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冻前含水率越大,磷的淋失量也越大,冻前含水率由15%增加到25%时,淋失量由217.3 mg增长到316.2 mg,增长了45.50%。 相似文献
994.
995.
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存量巨大且不断增长的污染土壤与治理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国土壤治理必须从长远考虑。因此目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使用目的达到"风险管控",但这一做法对已建污染场地存在局限。文章对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上述重点难点进行探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饱和粉土粉粒含量影响的动孔压发展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多功能静动液压剪切三轴仪,进行大量不同粉粒含量的饱和粉土试验。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粉粒含量对饱和粉土振动孔压发展的影响。试验在达到液化标准后继续施加动荷载,使试验结果能够模拟液化破坏严重情况下的孔压发展的完整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粉粒含量的粉土其孔压发展可以用同一个改进指数函数表达式来表示,该表达式包含2个参数a,b。粉粒含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数b上,系数b随着粉粒含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而系数a则基本不受粉粒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该模式得到的理论值与试验值拟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997.
沈水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6(1):122-122
大家知道,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爪硅岛的印度洋近岸地震引起了印度洋的海啸,对南亚、东南亚,印度洋上的几个岛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及财产损失。其影响甚至到了2000km外的东非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直接死亡近15万人,失踪4万多人。而且,南亚、东南亚的港湾及海岸设施也遭受了空前的损坏。为修复被破坏的沿岸地区是海岸工程师,海岸岩土工程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998.
天津郊区土-水界面污染流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7年4月~2008年10月,在强降雨条件下,定点采集天津市郊土-水界面污染流样品64个,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16种PAHs含量范围在145.6~7495.1μg·L-1,平均含量1220.5μg·L-1,以3、4和5环PAHs为主,分别占PAHs总量的36.5%、26.3%和27.9%.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值法和典型源三角图判别法对研究区土-水界面污染流中PAHs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PAHs主要来自于煤炭、化石燃料以及生物质等的燃烧过程,且研究区各监测样点PAHs不是来自于同一个污染源,而是多种污染源共同复合累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镉铜污染尾矿土中添加耐镉铜菌剂J5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解法和化学裂解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安徽铜陵镉铜污染尾矿土中提取出土壤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并应用PCR-DGGE技术对比研究尾矿土中添加外源硫酸镉、硫酸铜和耐镉铜菌剂J5(Pseudomonassp.)后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尾矿土中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分子量大小为21kb左右,未复垦的尾矿砂中微生物总DNA量较少,CdSO4处理后的尾矿土中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量明显下降,而添加菌剂J5的尾矿土中微生物基因组总DNA量上升.DGGE电泳图谱进一步显示,尾矿土样中添加镉离子使图谱条带减少,分析表明尾矿土中的细菌种类数减少;而添加菌剂J5使图谱中条带明显增加,表明菌剂J5可提高尾矿土中土著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丰富度,可用于复合重金属污染尾矿区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