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40篇
基础理论   184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基于分别运行倒置/常规A2/O工艺的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碳源类型条件下两系统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何种进水碳源类型条件下,倒置A2/O工艺系统微生物基于Biolog所计算的AWCD(平均色度)值均高于常规A2/O工艺,分别提高15.22%和9.16%,倒置A2/O工艺微生物对碳源的代谢能力以及其代谢活性均高于常规A2/O工艺;进水中挥发性脂肪酸所占比例对工艺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有着显著影响,该比例从60%提高到100%时,倒置A2/O系统和常规A2/O系统AWCD平均值分别提高39%和32%,说明挥发性脂肪酸所占比例越高,对应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越强;不同工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进水条件变化的适应程度不同,倒置A2/O工艺系统和常规A2/O工艺系统中的显阳性碳源种类分别减少了2种和4种,说明倒置A2/O工艺系统微生物在进水条件变化时群落结构变化的程度小于常规A2/O工艺。  相似文献   
312.
从首钢焦化厂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1株能以吡啶为唯一碳、氮源的细菌BC026,它具有自絮凝特性,对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壮观霉素具有抗性,可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中良好生长.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确定该菌为Shinella zoogloeoides.纯菌对单基质的降解实验表明,在30℃、180 r/min和pH为7的条件下,当投菌量为0.1 g,L时,BC026可在17 h内将400 mg/L吡啶完全降解;在吡啶初始浓度为99~1 806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BC026均能保持降解活性,较高初始浓度的吡啶对BC026的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但BC026在适应后对吡啶的降解速率较快;降解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pH为8.BC026对吡啶的代谢途径研究表明:降解的第一步是断开吡啶的2条C-N链,生成氨氮和戊二醛,随后戊二醛被氧化为戊二酸,并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吡啶中的氮有59.5%转化成氨氮.  相似文献   
313.
1-萘酚是多环芳烃降解过程中极易积累的典型含氧多环芳烃,其难降解、毒性大,直接影响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修复效果.为探究微生物联合代谢1-萘酚的特性,以前期从含氧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两种共生菌株——成晶节杆菌NT16和芽孢杆菌NG16为受试菌株,结合HPLC、TOC、GC-MS等测定方法进行降解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NT16菌和NG16菌均能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两种菌株联合代谢比NT16菌、NG16菌单独降解1-萘酚的生长量分别高2.758×10~9 cfu·mL~(-1)和1.4×10~9 cfu·mL~(-1),对1-萘酚的降解率可提高20%,使体系中TOC值加速降低.NT16菌和NG16菌联合代谢1-萘酚可按照两个途径进行,其一,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NT16菌更易进入该途径,而NG16菌则不易通过该途径降解1-萘酚;其二,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苯丙酸代谢途径.NG16菌迅速将1-萘酚降解为对羟基苯乙酸,其在降解体系中积累,NT16菌无法高效降解1-萘酚却能够降解对羟基苯乙酸至较短烷基链的小分子化合物.该研究结果将为含氧多环芳烃污染环境实际修复中微生物群落协同作用降解污染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14.
三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知3株溶藻细菌L7、L8和L18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溶藻效果。为获得较高活性和浓度的目标产物,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对溶藻效果的影响;为考察溶藻活性代谢产物保存和应用的环境条件,研究了其热、酸稳定性。在牛肉膏蛋白胨、淀粉、查氏和高氏1号4种培养基里,淀粉培养基最适宜用于获得溶藻活性代谢产物。以淀粉培养基为基础,碳、氮源组合依次为淀粉 (NH4)2SO4、淀粉 (NH4)2SO4,葡萄糖 KNO3时,3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活性代谢产物溶藻活性最高。这一结果为目标产物的分离奠定了物质背景。3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代谢产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热处理后,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仍高于73%。L7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或2.5,2h后丧失溶藻活性;L8和L18的无菌滤液调至pH值4.0,2h后未丧失溶藻活性,调至pH值2.5,2h后丧失溶藻活性。上述结果为溶藻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15.
应用短乳杆菌去除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在养殖水体中去除亚硝酸盐的能力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短乳杆菌能够在复杂的养殖水环境中有效去除亚硝酸盐.短乳杆菌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去除的适宜条件为:水温25 ℃以上,pH≤8.0,菌液使用量≤10 mg·L-1,亚硝酸盐本底质量浓度≤1.0 mg·L-1,有效处理时间为0~48 h.除了活菌体,短乳杆菌的代谢产物也有去除亚硝酸盐的能力.研究表明,短乳杆菌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养殖水体环境生物修复产品而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16.
本文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羟基多溴联苯醚3'-OH-BDE-7在S.D.大鼠肝匀浆中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3'-OH-BDE-7的主要代谢产物为2,4-二溴苯酚和二羟基多溴联苯醚(diOHPBDEs),并且其在温孵30min,时代谢转化率为90%.3'-OH-BDE-7的代谢研究为其它羟基多溴联...  相似文献   
317.
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异柳磷(MeISP)在1.5mmol/L终浓度时对肝细胞有明显毒性,表现为膜通透性增高,细胞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β-葡糖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AcP)漏出率增高,且ALT和LDH漏出率同MeISP间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迅速耗损细胞内GSH;同MeISP共同温育30min的肝细胞膜发生明显的囊泡化;几乎完全抑制肝细胞蛋白质合成和糖异生功能.在15μmol/L终浓度下,在肝细胞内代谢迅速,符合代谢动力学一室模型(one—compartment model).  相似文献   
318.
319.
为了解诺氟沙星在环境中的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借助BIOLOG法对诺氟沙星作用下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及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用药后d 7、d 21、d 35,用药组(诺氟沙星含量1μg g-1、10μg g-1、100μgg-1)BIOLOG微平板上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低于对照组;用药d 7,1μg g-1、10μg g-1、100μg g-1组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d 21,10μg g-1、100μg g-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d 35仅100μg g-1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包括代谢强度和代谢多样性,但不同浓度的诺氟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100μg g-1的诺氟沙星在用药的前期和后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功能,土壤中诺氟沙星积累到该浓度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320.
为了弄清鱼类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s(CYPs)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别,选用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篮鳃太阳鱼Leponus macrohirus四种鱼作为受试生物,选用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三种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作为受试药剂,以外源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率为指标,在离体状态下间接测量了杀虫剂活化代谢物的相对生成量.离体试验表明,对于对硫磷,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为:斑马鱼、剑尾鱼、麦穗鱼>太阳鱼(p<0.05),最高的麦穗鱼和最低的太阳鱼之间相差10.0倍;对于马拉硫磷和毒死蜱,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高低顺序均为:剑尾鱼>太阳鱼>斑马鱼、麦穗鱼(p<0.05),最高的剑尾鱼和最低的麦穗鱼之间的分别相差66.9和137倍.毒性测定表明,对于对硫磷、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四种鱼96hLC50之间的最大差别分别是45、18和77倍.对马拉硫磷而言,96hLC50的种间差异特征与活化代谢物生成量的种间差异特征比较吻合,而对于对硫磷和毒死蜱而言,两者之间的吻合度较低.研究证实了肝脏CYP在活化硫代磷酸酯杀虫剂方面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同时也证实仅以活化代谢物的离体生成量这一指标来衡量鱼类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其结论可能会较大幅度地偏离生测结果.尽管如此,本研究证实在所测的鱼类当中,斑马鱼属于CYP活性较低的鱼种,而这一特性很可能是造成斑马鱼对于硫代磷酸酯杀虫剂的敏感性偏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