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01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437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种政策对经济-环境系统的综合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套分析多种政策手段对社会经济系统物质流和价值流变化的综合作用的理论概念,弥补了现有不足.在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由7个子模块组成的具体模型框架,以反映多种政策手段共同实施对物质流和价值流变化的综合作用.以我国为案例,利用提出的模型框架评估了我国7类典型环境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物质流变化的综合和单独作用,证明了综合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2.
正最早知晓何首乌,是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小鲁迅要去挖那吃了可成仙的,也就是像人形的根。可惜屡挖屡败,屡败屡挖,直至弄坏了泥墙,都没见过一块像人样的根。这是少年鲁迅的遗憾,没等到像人形的何首乌遍地皆是的好光景。  相似文献   
73.
为探讨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疗效的微生态学机理,采用灌胃头孢拉定和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抗生素进行小鼠菌群失调腹泻造模,灌胃给药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和1/2剂量超微汤药进行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3 d后,提取肠道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运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研究肠道微生物的代谢情况.结果显示,培养72 h时,各组的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趋于稳定,且正常组1/2剂量的超微汤药治疗组传统汤药治疗组模型组;正常组的Shannon指数、Shannon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Mclntosh指数等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为最大,且与其他各组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1/2剂量超微汤药治疗组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传统汤药治疗组的Shannon均匀度、Mclntosh指数分别位于第2位;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提示抗生素的抑菌作用明显,使得小鼠肠道微生物的某些代谢途径受到影响,七味白术散传统汤药和1/2剂量超微汤药的调控使得小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多样性逐渐恢复平衡,但两种汤药的调控作用存在异同,1/2剂量超微汤药比传统汤药调控作用更显著.研究表明超微七味白术散对肠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的调控作用显著,对小鼠菌群失调腹泻具有明显的微生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4.
土壤-植物系统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迁移与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  黄红林  张淑贞 《环境化学》2014,(10):1645-1654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亲脂和难降解特性,易在土壤和沉积物等环境介质以及生物体内累积,同时会发生脱溴还原代谢和氧化代谢,生成毒性更大的低溴代PBDEs、羟基PBDEs(OH-PBDEs)和甲氧基PBDEs(MeO-PBDEs).研究PBDEs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转化对于认识PBDEs的陆生生态环境行为,评价其生态风险以及对食物链的潜在暴露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土壤中PBDEs的代谢与转化行为,PBDEs的植物吸收与传输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以及植物体内PBDEs的脱溴、羟基化和甲氧基化代谢行为几个方面总结了PBDEs在土壤-植物系统迁移转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将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思考和展望,有助于深入认识PBDEs及其代谢产物的环境归趋.  相似文献   
75.
应用微量热法结合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了桂林会仙湿地沼泽底泥和水稻田微生物在800~4 000μg·g-1Cu2+胁迫下的热代谢活性及Cu2+的固定/转化率。结果表明,在w(Cu2+)为800μg·g-1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对Cu2+的固定/转化率分别为44.93%和34.59%,但在w(Cu2+)为4 000μg·g-1时则分别是93.16%和85.13%;Cu2+对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 043和2 325μg·g-1;水稻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低于沼泽底泥,在土壤及其微生物共同作用下Cu2+的固定/转化率随Cu2+浓度递增而升高;在相同条件下,水稻田和沼泽底泥土壤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在α=0.05或α=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湿地土壤用途改变后,土壤微生物在固定/转化Cu2+的作用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6.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Cu~(2+)胁迫下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介导的番茄幼苗活性氧及NO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在Cu~(2+)胁迫下,番茄叶片和根系氧自由基含量增加,NO释放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降低。外源NO能提高Cu~(2+)胁迫下番茄叶片NR和NOS活性,促进NO的产生,根系NOS活性及NO产量也同时上升。外源NO使精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Hb(牛血红蛋白,NO清除剂)可部分抵消NO的促进作用,使Cu~(2+)+SNP+Hb处理下番茄精氨酸含量显著下降。可见,外源NO的加入可通过酶促和非酶促途径促进Cu~(2+)胁迫下NO的合成,介导NO信号调控网络,调节内源NO、精氮酸和活性氧代谢途径,从而缓解过多Cu~(2+)引起的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77.
砷中毒具有特异的皮肤损伤特征。为了研究燃煤型砷中毒病区高砷暴露、人体甲基化代谢能力与皮肤损伤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在陕南典型燃煤型砷中毒村进行了皮肤损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尿样并分析总砷及形态砷含量,同时计算了用于表征人体砷甲基化代谢能力的指标包括尿中无机砷、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占总砷的百分含量(i As%、MMA%、DMA%),以及一甲基化率(PMI=MMA/i As)和二甲基化率(SMI=DMA/MMA)。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尿总砷含量(UTAs)是砷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OR=1.038,95%CI:1.003~1.073),二甲基砷百分含量和SMI是皮肤损伤的保护因素(OR=0.883,95%CI:0.798~0.976;OR=0.724,95%CI:0.535~0.978);且砷致皮肤损伤的危险度随砷暴露水平的增高和甲基化能力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78.
采用基于液质联用(LC-MS)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多氯联苯(PCBs)和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TCDD)及联合染毒对大鼠生化代谢的影响.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连续3 d分别灌胃TCDD(10μg.kg-1)、PCBs(Aroclor 1254,10 mg.kg-1)及其混合溶液(10μg.kg-1 TCDD和10 mg.kg-1 Aroclor1254),采用液质联用法在尿液和血浆样本中分别检测出749个和343个色谱峰.PCBs、TCDD及其联合染毒后引起大鼠生化代谢的显著变化.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毒性的大小是:联合染毒>TCDD>PCBs.采用标准物对照、准确质量数、多级质谱碎片离子图和数据库检索的方法,分别在尿液和血浆样本中鉴定出8个和20个生物标记物,表明PCBs和TCDD能导致免疫系统、肝脏和神经系统障碍、干扰脂代谢.  相似文献   
79.
1,2,4-三氯苯对铜钱草染毒的毒性响应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培铜钱草为材料,研究1,2,4-三氯苯(1,2,4-TCB)染毒引起植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毒性响应,并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各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改变探讨了1,2,4-TCB的毒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2,4-TCB(5、10 mg.L-1)处理后,铜钱草叶片各种生理代谢指标与1,2,4-TCB处理之间呈现一定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但与对照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均随着1,2,4-TCB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随浓度增加而增加;SOD和POD活性随处理时间和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变化不明显.在10 mg.L-11,2,4-TCB处理4—6 d时,各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达到最大.高浓度1,2,4-TCB(15、20 mg.L-1)处理铜钱草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各处理组间也呈现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0.
李峰 《生态毒理学报》2018,13(2):112-119
通过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法建立损伤模型,按照低、中、高3种剂量细颗粒物(PM_(2.5))进行染毒,以研究不同浓度PM_(2.5)对运动大鼠行为学及部分无氧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取32只雄性Wistar 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大鼠随机分为运动对照组(EC)、高剂量运动组(30 mg·kg~(-1))(HPE)、中剂量运动组(15 mg·kg~(-1))(MPE)、低剂量运动组(7.5 mg·kg~(-1))(LPE),利用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评价,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以及股四头肌组织中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磷酸果糖激酶(PFK-1)的活性。结果表明,与EC相比,3个剂量暴露组中,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PE、MPE、HPE组各组织中HK、PK、PFK-1活性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综上所述,急性PM_(2.5)暴露可对大鼠行为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大鼠部分组织的无氧代谢酶酶活性降低,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