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71篇 |
免费 | 202篇 |
国内免费 | 84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2篇 |
废物处理 | 27篇 |
环保管理 | 144篇 |
综合类 | 1835篇 |
基础理论 | 544篇 |
污染及防治 | 255篇 |
评价与监测 | 69篇 |
社会与环境 | 66篇 |
灾害及防治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92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239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54篇 |
2010年 | 150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94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50篇 |
1999年 | 37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溶解有机质对微生物异化还原铁过程中砷含量及其形态赋存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典型的希瓦氏金属还原菌(Shewanella decolorationis S12)和石英砂负载铁砷(As-IOCS)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不同来源及组分溶解有机质和生物/非生物条件下对上述作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组分溶解有机质(DOM)均能使石英砂上负载的铁砷微生物还原解离/解吸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而非生物反应体系中,只有含氧化还原敏感官能团结构的蒽醌类物质(0.1 mmol·L-1AQS)对铁砷的解离/解吸作用产生明显影响.在0.1 mmol·L-AQS和有机络合物(2 mmol·L-1 EDTA)的影响下,使得石英砂上负载铁的微生物异化还原程度加强,导致As(Ⅴ)从石英砂负载铁上的解吸程度也随之得到加强;在未加菌体系中,AQS和EDTA和不同组分的DOM类似,对As(Ⅴ)从IOCS上解吸程度影响微弱.对于As(Ⅲ)来说,只有在AQS的影响下,其含量得到显著增加,这可能是作为氧化还原中介体的AQS,在厌氧的生物/非生物条件下,能促进电子在As不同形态之间的转移,使得高价态As(Ⅴ)向还原态As(Ⅲ)的还原转变更易进行.当S12菌液接种含量增加时,在污泥不同组分DOM的影响下,As(Ⅴ)的解吸程度在反应300h前得到明显加强,而As(Ⅲ)的含量在整个反应期间,均快速上升,表明菌液含量高的体系,微生物铁异化还原过程得以持续进行,同时也促进了As(Ⅴ)向As(Ⅲ)的还原转变. 相似文献
972.
采用化学抽提法将义马煤中铅划分为不同的赋存形态,利用程序升温热解反应装置研究了不同形态铅的热稳定性与其迁移转化行为,考察了煤中矿物质对铅释放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义马煤中约33%的铅以碳酸盐、单硫化物、硫酸盐、磷酸盐与氧化物结合,约29%的铅以硅铝酸盐结合态存在,约27%的铅与二硫化物结合,约8%的铅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有机质结合态的铅热稳定性弱,铝硅酸盐结合态的铅热稳定性强;硅铝酸盐、二硫化物、碳酸盐、单硫化物、硫酸盐、磷酸盐及氧化物矿物质对铅的释放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义马煤中不同形态铅的转化主要发生在500℃以上,表现为碳酸盐、单硫化物、硫酸盐、磷酸盐及氧化物结合态铅、二硫化物结合态铅、有机质结合态铅向硅铝酸盐结合态与挥发相的转化. 相似文献
973.
陈明星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5):36-38
本文从讨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认为可持续发展尽管事关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但是推行起来却有相当难度,其原因在于人的自利本性.而且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底蕴的简单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度更大,这是因为两者对人性认识上的差异.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并利用,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会有所附依,也只有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利益驱动和理想驱动相结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74.
975.
通过体内和体外试验分别研究了镉对肾皮质微粒体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游离肾近曲小管细胞中葡萄糖醛酸(GA)结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体外试验中,在10~(-7)—10~(-3)mol/L浓度范围内,镉可抑制肾皮质微粒休GST活力;(2)体内腹腔注射CdCl_2(2.4mg/kg,连续3天)后,大鼠肾皮质GST活力无明显改变;(3)按同样方式腹腔注射CdCl_2后,可降低游离肾近曲小管细胞中GA和7-羟基香豆素(7-HC)的结合反应;(4)体外试验中,低浓度镉(10~(-7)mol/L)可使肾皮质细胞中GA和7-HC的结合反应增强,而在10~(-6)—10~(-2)mol/L浓度范围内,镉可降低GA和7-HC的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976.
土壤重金属形态与溶解性有机物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富集过程和迁移转化规律与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溶解性有机物质(DOM)与土壤中重金属间的环境化学行为,为更加科学合理利用和修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以及为土壤环境污染风险评估与预测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7.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要反对物质形态的浪费,更要杜绝隐性浪费。所谓“隐性浪费”是指隐藏在明显浪费背后的危害更大、更不容易被发现的隐蔽性浪费。 相似文献
978.
基于Arc GIS10.1,以SRTM3为使用数据,对甘孜—玉树断裂带北西段及其周边地区从地形形态和水系特征两个方面行分析,归纳了该区的地貌特征以及地貌形态与断裂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甘孜—玉树断裂带北西段及其周边地区的坡度范围在0°~80°之间,并且与断裂的几何分布有相关性;2.该区地形起伏度在0~1579m之间,以山地地形为主;3.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区最大高程图、平均高程图及最小高程图,发现研究区地形呈台阶状并且高的台地边界不断退缩,水系面积不断扩大;4.研究区域内山体上部有多级夷平面发育,主要夷平面在5000m左右,地形起伏度大,呈高山峡谷或者高山盆地的地貌样式间隔排列;5.水系密度分为5级,范围在0~0.4km/km2之间,与断裂走向大致相当。另外,多条切过断裂的分支河流,一致性地左旋错动,并且水系密度最高值区域与区域断裂的展布格架基本吻合,断裂对水系展布的控制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79.
水坝建设影响下澜沧江中游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污染指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集了漫湾库区和大朝山库区25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样品.每个库区均从上游到下游分为河流区、过渡区和湖泊区,研究了沉积物中As、Cd、Cr、Cu、Mn、Ni、Pb、Zn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态差异,利用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分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各库区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和碳氮元素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漫湾库区的As、Cd、Zn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大朝山库区;大朝山库区的Cr、Mn、Ni、Pb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漫湾库区.在重金属赋存形态中,Cd和Mn元素以可交换态和残渣态为主;Cu、Pb以有机质态和残渣态为主;其余重金属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沉积物中的可交换态在有机碳的络合作用下转化成有机质态.在水坝建设的影响下沉积物中细颗粒和有机质含量明显上升,重金属在细颗粒物和有机质的共同作用下蓄积于坝前的沉积物中.PSR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坝运行影响下,各库区湖泊区和过渡区的污染水平均高于河流区.其中,Cd元素所有地区处于重度污染水平;Mn和Pb大部分区域处于中度污染水平;Cu元素大部分区域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其余元素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980.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排水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在污水收集,转输,处理过程中,恶臭气体大量产生,影响环境,引起越来越多的水务工作者关注.结合工程实例,文章就污水行业恶臭气体的产生,成份,抑制、控制及治理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