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9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786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139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1649篇
基础理论   211篇
污染及防治   569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邓爱妮  危晶  张宁  郭桢  郭智勇  王邃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422-2427
以环氧树脂基聚合物膜为萃取相,在电场作用下富集目标物,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应用于环境水样中硝基苯污染物的测定.考察了电压大小、萃取时间、洗脱时间、离子强度和溶液pH值对电增强萃取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基聚合物膜的萃取量与膜上所施加的控制电位相关,阴极极化时,膜对硝基苯的萃取量增大;在阳极极化时,膜萃取量减小.在电压为-0.3kV,硝基苯溶液pH=4的条件下,萃取20min,得到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μg·mL-1,在0.05~3.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决系数为0.9929,变异系数小于5%.用上述方法分析鱼塘水,硝基苯3种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9.8%~108.2%.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用于环境水样品中的硝基苯去除又可用于检测.  相似文献   
992.
对高水力负荷条件下丧失硝化功能的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恢复实验,将水力停留时间(HRT)从原来的5h延长到正常条件下可以实现完全硝化的10h后,在进水NH4+-N浓度为500mg.L-1的条件下反应器可去除99%的NH4+-N,但NO2--N出现严重积累,在60d的实验过程中NO2--N平均出水浓度为425mg.L-1.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氨氧化菌(AOBs)在总菌中的比例与恢复实验前没有变化,分别为12.9%(恢复实验期)和9.75%(恢复实验前),但氨氧化杆菌(Nitrosomonas)在AOBs中的比例从80%降低到40%;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s)在总菌中的比例下降一半(从5.64%下降至2.84%),并以慢生型的Nitrospira为主.高NO2-含量和高胞外物浓度(497.1mg.L-1)可能是导致亚硝酸盐氧化功能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染整废水深度处理纳滤工艺膜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兵  李涛  周律  杨海军  王晓 《环境科学》2012,33(1):117-123
为调查棉针织染整废水纳滤脱盐系统膜污染的类型和成因,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EDX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高倍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从膜进水水质、膜过程污染状况和膜清洗效果等三方面进行了联合互补检测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棉针织染整废水脱盐过程中纳滤膜的污染类型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干燥(105℃)的污染物成分组成中结合水所占质量分数约8.2%,有机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约41.0%,无机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约50.8%;在无机污染物中铁盐污染较为突出,有机污染物所包含的主要官能团为—OH、—CH和—CC,微生物污染物中包含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短期膜污染和长期膜污染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效应;纳滤膜清洗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是引起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两者对膜通量影响的贡献率约53.3%.  相似文献   
994.
《环境工程》2012,30(4)
研究了一体式MBR长期不排泥运行的污泥特性变化,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等因素对污泥增长特性、污泥颗粒粒径分布及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越短,MLSS与MLVSS增加越快,膜污染加速,膜过滤阻力增加越快,但MBR中污泥浓度的增长、变化对出水COD的影响不明显;污泥平均粒径随SRT的延长而减小,实验结束污泥粒径最小值为0.6μm大于实验用膜的孔径0.2μm,表明混合液中的微细颗粒污泥未对膜通量的下降起决定性作用,膜表面污泥的沉积对膜通量影响更大一些,增加曝气强度可以明显改善MBR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995.
李安峰  潘涛  骆坚平  郭行 《环境工程》2012,(Z2):542-544
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污水处理工程主体处理工艺为两套膜生物反应器,两套膜生物反应器并联运行,膜组件分别采用板式膜和管式膜。对两套不同组件的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均较好;与板式膜膜生物反应器相比,管式膜膜生物反应器流程复杂、清洗过程繁琐、膜分离单元电费和药剂费高,但是维修更换简便。  相似文献   
996.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12):258-269
<正>~~  相似文献   
997.
钝化金属深海环境电偶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美国深海环境试验取得的数据和我国表层海水取得的数据,可知钛合金TA2与不锈钢SS316在海洋环境中无电偶腐蚀倾向,实际使用中SS316却出现了严重的电偶腐蚀。针对这一问题,在深海和模拟深海环境中对TA2和SS316的电偶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静态下TA2和SS316无电偶腐蚀产生;当两种金属相互摩擦使SS316钝化膜破损时,产生电偶腐蚀,SS316为偶对中的阳极,会加速腐蚀。  相似文献   
998.
因地震、海啸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污染至今仍在严重影响着日本民众的生命安全与正常生活,且污染有进一步扩大的威胁。纵观事故发生后日本采用的应急处置手段总体上是成功的,但受污染控制与消除技术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在污染控制与消除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致使蔬菜、牛奶和自来水受到了碘-131的污染,日本的进出口贸易与民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受到了威胁。本文分析了日本在控制与消除核事故放射性污染方面的做法,并根据中国核事故应急救援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更有利于减轻核事故危害、控制与消除核污染的技术与手段。  相似文献   
999.
为提升混合基质膜对CO2的气体分离性能,将具有良好CO2吸附特性能的离子液体首先固载于介孔SiO2中,而后将该复合材料掺杂到 聚酰亚胺高分子中构建高效分离CO2的混合基质膜.研究结果表明,固载离子液体主要进入介孔SiO2的孔道内部,但当绝大部分介孔孔道被离子液体填满后,过多离子液体在SiO2颗粒外围形成连接.由于离子液体对CO2优异的吸附性能,其固载后介孔SiO2对CO2的吸附性能得到的显著提升,这进一步增强了固载离子液体的介孔SiO2掺杂混合基质膜对CO2气体的捕获,随着混合基质膜中离子液体固载量增加其CO2渗透性能也明显提升.但当固载离子液体加入量达到1.0 g时,固载离子液体的介孔SiO2在PI高分子中出现了团聚,其CO2渗透性能反而下降.IL@C-SiO2-2/PI膜的渗透性能和对CO2的渗透选择性都达到最佳,其对CO2/N2理想选择性可达到30.  相似文献   
1000.
探究外源铁(Fe)在水稻镉(Cd)阻控效应方面的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3种Fe浓度(5、50和500 μmol·L-1 EDTA-Na2Fe)对水稻Cd的积累效应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Fe浓度的增加促使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缺Fe和Fe充裕情况下均会促进根表铁膜对Cd的吸附固定.和正常Fe相比,缺Fe促进根Cd和地上部Cd累积,分别增加了49.76%和15.68%;而Fe充裕促进了根Cd的积累,增加了18.39%,但显著降低地上部Cd的含量,降低幅度为35.95%.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测定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并通过PCA、LEfSe和RDA等分析方法发现,和正常Fe相比,缺Fe环境会降低根系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在门水平下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为优势菌群,缺Fe抑制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的增加,Fe充裕使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而在属水平功能微生物Ensifer、Rhodopila、BdellovibrioDyella等的相对丰度在不同处理下发生改变,可能通过影响根表铁膜的形成和其他生化过程继而影响水稻对Cd的吸收和积累.并且缺Fe环境对微生物功能影响高于Fe充裕环境.为探寻不同Fe环境下调控水稻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以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转运能力,进而为Fe对Cd的阻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我国南方稻田Cd污染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