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5种水生植物的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对水体胞外酶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文强  王子芳  高明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10):5440-5446
利用静态小区实验研究了菱角(Trapa quadrispinosa Roxb.)、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水鳖(Hydrocharis dubia(Bl.)Backer)、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和青萍(Lemna minor L.)5种不同植物对富营养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对水体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水体总氮(TN)的去除率依次为凤眼莲(81.6%) > 空心菜(72.2%) > 水鳖(68.4%) > 菱角(65.8%) > 青萍(60.2%),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凤眼莲(95.0%) > 空心菜(89.7%) > 水鳖(78.4%) > 菱角(77.3%) > 青萍(70.5%);5种植物的种植均能大幅提高水体胞外酶活性,其中凤眼莲处理的效果最好,其脲酶活性(UA)峰值和极差值分别为19.70和10.33 μg·mL-1,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峰值和极差值分别为8.12和5.95 μg·mL-1,空心菜处理次之;各处理水体脲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与水体氨态氮(NH4+-N)和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r分别在-0.853~-0.992和-0.813~-0.994之间。综合可知,凤眼莲和空心菜较菱角、水鳖和青萍修复能力更强,可更好的修复富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2.
动胶菌HP3及其胞外酶降解溴胺酸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胶菌HP3分泌的胞外酶为组成酶,它能使溴胺酸脱色,其催化溴胺酸脱色的最佳作用温度为30℃,pH7.0-7.2,该酶在4℃下放置时,添生可保持24h。该酶使溴胺酸开环脱色的同时,有等摩尔量的邻苯二甲酸生成,它不能降解邻苯二甲酸,动胶菌HP3降解溴胺酸的终产物为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钠和2,3-二羟基-5-溴苯磺酸钠。  相似文献   
13.
污泥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ATAD)具有反应速率快,停留时间短,病原微生物灭活效果好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小规模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在北美和欧洲已有较多的应用实例.系统总结了ATAD系统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AT-AD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ATAD污泥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细胞、有机碳以及氮磷的转化规律,ATAD反应器运行控制参数,以及改善ATAD处理后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并介绍了基于ATAD技术的新型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研究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以期初步阐明该地区土壤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采用5种琼脂培养基分离纯化可培养细菌,依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运用平板法对纯化菌株的胞外酶产生情况进行检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3株细菌分别属于放线菌门(96.97%)和厚壁菌门(3.03%)等2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5个属14个种。其中节杆菌属(48.48%)和假节杆菌属(24.24%)为优势菌属。培养基优势度指数结果显示,高氏1号培养基的优势度指数最高,菌株分离效果最好。分离菌株产胞外酶结果显示,33株细菌中含有至少1种胞外酶活性的菌株共19株(57.58%)。总体上,塔什库尔干县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较单一,细菌产单一种类胞外酶活性比例较高,分离菌株可为塔什库尔干县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间的差异影响,可为古茶园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实现茶园的提质增效.以凤庆县郭大寨乡3个典型古茶园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茶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差异显著(P <0.05),且表现出不同的土壤营养条件.(2)不同茶园的根际土壤含水量、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 <0.05),均表现为大箐>龙潭>琼英;同时,龙潭茶园土壤pH=4.5为茶树生长最适值.(3)不同茶园非根际土壤胞外酶活性的高低表现为大箐>龙潭>琼英,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全碳、全氮、全磷含量正相关,其中土壤含水量解释了97.2%变异,与pH值负相关.而在植物根系的作用下,根际土壤酶活性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其活性与土壤含水量、pH值、全碳、全氮、全磷含量均正相关,土壤含水量解释了93.9%的变异,全碳解释了5.2%的变异.(4)根据土壤酶化学计量比矢量分析,3个茶园土壤微生物受碳源限制程度不同,限制程度为琼英>龙潭>大箐,大箐茶园土壤微生物受到一...  相似文献   
16.
植被恢复过程往往伴随着显著的地上植物多样性的变化,探讨枯落物养分-土壤养分-酶活性化学计量对地上植被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稳定至关重要.以秦岭不同恢复年限(1、8、16、31和50 a)的典型弃耕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测定了枯落物养分、土壤养分、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这5种胞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了植被恢复过程中枯落物养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恢复16 a时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恢复不同年限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及枯落物-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之间有显著区别,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枯落物碳磷比及枯落物氮磷比具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酶碳磷比(EEA C∶P)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EEA C∶P对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多样性变化的解释率最高,为25.93%,其次为土壤全磷(TP),解释率为5.94%,是调控植物多样性变化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秦岭中段弃耕农田植被恢复后期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土壤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从而改变了酶活性,枯落物-土壤-土壤胞外酶通过反馈与调节对群落环境和植物多样性产生影响,EEA C∶P和TP是植被恢复过程中地上植物多样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嗜热溶胞菌SY-14的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栋  胡洪营  席劲瑛 《环境科学》2007,28(9):2106-2111
对从污泥堆肥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溶胞能力的嗜热产芽孢杆菌SY-14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其生长、产酶及溶胞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菌株形态及16S rDNA测序结果,SY-14为土芽胞杆菌属(Geobacillus sp.).SY-14最适生长温度60℃左右,最适生长pH为6.0~7.0.SY-14培养上清液对完整和加热灭活后的微生物细胞都具有溶胞能力,6 h的细胞溶解率分别可达到70%和85%,上清液经过热处理后溶胞能力明显下降,表明溶胞能力主要来自于酶的作用.间歇培养过程中,SY-14培养上清液溶胞活性在对数生长期快速升高,进入稳定期前后达到最大,之后快速下降.SY-14培养上清液对受试的5株革兰氏阴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阳性菌都具有溶胞能力.  相似文献   
18.
碳源和氮源是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液体培养中4种碳源和4种氮源对双孢菇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菌丝生物量而言,可溶性淀粉是最适的碳源,玉米粉是最适的氮源;对产胞外蛋白而言,葡萄糖是最适的碳源,蛋白胨是最适的氮源;对产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多酚氧化酶而言,蔗糖是最适的碳源,酵母粉是最适的氮源.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双孢蘑菇的营养生理奠定了基础,为生产上选择优良的母种培养基及开发利用双孢蘑菇深层培养生产代谢产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水域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分别在1997年8月10日至8月19日,1998年2月20日至3月7日,对台湾海峡进行现场调查研究,在九个断面20个站位取得水文、化学和生物学综合参数,研究该海域β-葡萄糖苷酶活性(βGlcA),细菌生物量及生产力的时空动态,主要结果如下①夏季台湾海峡南部各站位βGlcA的值为1.94mmol/L^-1h^-1,变化幅度大于(0.31-8.1nmol/L^-1h^-1;冬季海峡北部βGlcA平均值为0.86nmol/L^-1h^-1,变化幅度大(0.34-1.89nmol/L^-1h^-1)远小于夏季。②以碳的转化量表示,夏冬两季的βGlcA分别为0.14μgL6-1h^-1和0.062μgL6-1h^-1,分别高于这两个季节的细菌生产力。③从离岸到近岸,细菌胞外酶活性升高。④该海域胞牙酶活性与细菌的二次生产力的相关性不够明显。⑤βGlcA的剖面分布及周日变化与细菌生产力的相关性不很明显。⑥表层水游离态的细菌的βGlcA,在整个海区的分布特征与该水层的总βGlcA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20.
微曝气条件下S-TE剩余污泥溶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微曝气、不同温度条件下S-TE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溶解和各种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TE污泥溶解存在2种反应(酶催化反应和热解反应)和2个过程:嗜热菌胞外酶(主要为蛋白酶和淀粉酶)首先解聚污泥胶团,进而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水解胞内有机物质.接种嗜热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sp.AT06-1比不接种促进了污泥悬浮固体的溶解,接种条件下最适宜的溶解温度为65℃,此温度下,污泥VSS和TSS溶解率相对于不接种试验提高程度最大,2 d时VSS、TSS溶解率分别达到34.09%和24.16%,比不接种试验同期分别提高了7.57%和6.87%;微曝气条件下SCOD和VFA得到累积,最大累积量达到4 531 mg/L和2 319 mg/L,有利于厌氧消化;此时蛋白酶活性提高也最大.污泥溶解产生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浓度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