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681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118篇
综合类   1695篇
基础理论   417篇
污染及防治   209篇
评价与监测   30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基于环境风险的PFOS废物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FOS是近来受到较多关注的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斯德哥尔摩公约在我国生效后,我国不仅将面临PFOS的淘汰工作,还要解决历史库存和废物的处置和管理问题。为做好PFOS废物环境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我国PFOS废物的现状,结合公约对于PFOS废物的管理要求,总结了我国开展PFOS废物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92.
我国PFOS的环境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FOS在我国生产量不断增加,使用范围广泛,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生产、销售、使用以及三废处理等过程排放到环境中,导致我国环境介质、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均可检测到PFOS存在。为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推动PFOS环境风险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已开展的PFOS风险管理措施,以及我国PFOS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了我国PFOS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3.
F/M对ASBR中基质的吸收、储存和利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F/M(COD/VSS)下以葡萄糖为基质时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的微生物代谢规律.结果表明,在序批操作条件下,水解产酸菌对葡萄糖的代谢存在2条并列的途径,即直接代谢为VFA和首先转化为胞内储存物糖原,然后糖原再被转化为VFA.前者约占进水COD的34%~38%,而后者则高达41%~46%.F/M越高,糖原的储存量越大,当F/M分别为0.27、 0.20和0.14时,单位质量污泥糖原的最大储存量分别为116.8、 81.1和62.4 mg/g.糖原的储存减缓了VFA的积累,为ASBR反应器的高效和正常运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94.
在实验室将小羽藓(Haplocladium)暴露于不同浓度的铅、铁、铬重金属环境下进行培育,分别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方法测定小羽藓植株硫元素的含量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分析不同价态的硫所占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暴露于铅、铁下的小羽藓植株内硫的含量明显增加,铅、铁浓度分别为400 mg/L和200 mg/L时,硫元素含量下降.培养周期为15 d时,小羽藓在100 mg/L铅胁迫下,低价硫由对照组的17.8%升高到23.6%,而同时以硫酸盐形式存在的硫由对照组的56.3%下降到51.2%.在400 mg/L铅胁迫时,低价硫含量增加到24.8%,硫酸盐中的硫所占的比例下降到48.4%.小羽藓植株内的胱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和谷胱甘肽中所含低价态硫的总相对含量增加,以硫酸盐态存在的硫相对含量明显下降.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环境导致小羽藓硫吸收同化过程中硫元素含量和价态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生物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广州森林大气中VOCs昼夜变化特征及对O_3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VOCs)是大气光化学过程的重要前驱物,对大气中的臭氧(O)3有重要影响。文章对广州市花都区王子山森林公园大气中VOCs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评估了其对大气中O3的相对贡献。共定性和定量了21种VOCs,其中1,2,4-三甲基苯(21.50±32.90)μg/m3、甲基环戊烷(20.40±23.30)μg/m3和异戊二烯(14.90±39.20)μg/m3浓度最高。对于大多数VOCs来说,活性VOCs与相对惰性的VOCs表现出相反的昼夜变化特征,这反映了大气光化学反应对于VOCs的影响。采用Propy-Equiv浓度对大气VOCs对O3的影响评估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VOCs对O3贡献的大小为:烯烃>苯系物>烷烃。  相似文献   
996.
张小凡  何义亮 《环境科学》2010,31(9):2166-2170
利用微生物分离技术,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咔唑降解菌KH-6.菌株KH-6能够以咔唑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良好地生长,同时还可以利用3-甲基咔唑、4-羟基咔唑和2,2′-二羟基联苯生长.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黄杆菌属细菌.该菌株对咔唑的降解性是通过在液体培养基内菌体的增加及底物的减少来证实的,其利用咔唑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5.静止细胞反应试验表明,菌株KH-6除了咔唑以外还可降解其它杂环化合物.咔唑污染土壤中的生物降解实验表明,在灭菌土壤中90%的咔唑被降解,菌株KH-6对土壤中的咔唑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997.
芦苇和香蒲对重金属钼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练建军  许士国  韩成伟 《环境科学》2011,32(11):3335-3340
研究了水生植物芦苇和香蒲对重金属钼的吸收特性.通过短期室内水培实验,对比考察了2种植物对重金属钼的耐毒性、动态去除率、吸收过程及富集情况,并对在不同浓度营养液中植物对重金属钼吸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植物钼中毒导致其茎叶发黄、蒸腾能力下降,在钼浓度为2~20 mg.L-1时,香蒲对重金属钼的耐毒性较芦苇强.香蒲对重金属钼的去除率高于芦苇,在钼浓度为2 mg.L-1时,香蒲和芦苇去除率分别为87%和62%.2种植物对重金属钼的吸收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且以被动吸收为主.香蒲对钼的富集量较芦苇高,且植物地上部重金属积累量大于根部,符合超积累植物特征之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不会提高植物对重金属钼的吸收量,反而会因离子竞争等因素使去除率有所下降.芦苇和香蒲对溶液中钼的吸收均具有显著效果,香蒲吸收效果较芦苇好.  相似文献   
998.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正构烷烃特征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泽利  马启敏  程海鸥  徐绍箐 《环境科学》2011,32(11):3300-3304
研究了锦州湾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含量、组成特征、特征比值及其来源.采集18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体积比1∶1)混合液索氏提取、净化浓缩后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含量(Σn-Alk)范围1.9~4.2μg.g-1,平均值2.6μg.g-1,各个站位组成特征相似,都表现为双峰型,显示了陆源与海源双重贡献特征.ΣC25~31贡献值为20%~32%,短/长链比值L/H均值为0.67,C31/C19均值3.06,类脂物比值TAR均值为2.02,3个参数显示锦州湾沉积物外来源陆源贡献值要大于海洋源,特别是2、3和7站位受到陆源河流输入影响较大.碳优势指数CPI范围1.19~2.63,均值1.73,接近于1;姥鲛烷和植烷比值Pr/Ph为0.91~1.28;样品中普遍存在不可分离化合物UCM,U/R比值为2.2~4.3,此3个参数显示出13和15站位有石油输入特征.多种特征参数比值综合分析表明该海域受到了陆源输入和石油烃污染的威胁,这可能与锦州湾地区河流排污、港口航运有关.  相似文献   
999.
游泳是一项健康的体育活动,但同时也增加了与病原微生物和消毒药/副产品暴露接触的风险.鉴于康乐体育游泳运动的普及,值得洋意的是,我们对游泳池化合物、人体暴露和潜在的健康风险的理解仅处于初级阶段而已.归绺其原因部分是由于游泳池水化学的复杂性,当水从源头流向泳客的时候增加了它在水中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00.
Chromium and/or arsenate removal by Fe(II) as a function of pH, Fe(II) dosage and initial Cr(VI)/As(V) ratio were examined in batch tests. The presence of arsenate reduc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chromium by Fe(II), while the presence of chrom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arsenate by Fe(II) at pH 6–8. In the absence of arsenate,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increased to a maximum with increasing pH from 4 to 7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pH. The increment in Fe(II) dosage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in chromium removal and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remarkable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was reduced to a larger extent under neutral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arsenate. The presence of 20 mol/L arsenate slightly improved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at pH 3.9–5.8, but had detrimental e ects at pH 6.7–9.8. Arsenate removal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pH 4–9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chromate at Fe(II) dosages of 20–60 mol/L. Elevating the chromate concentration from 10 to 20 mol/L resulted in a further improvement in arsenate removal at pH 4.0–4.6 when Fe(II) was dosed at 30–60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