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79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602篇
基础理论   256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为研究城市污水管网多点汇流条件下污染物的迁变规律及其对微生物繁衍的影响机制,建立一套多汇流点位的污水管道中试系统,探究污水输送过程中碳,氮,硫3类主要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表明,汇流点前溶解态化学需氧量(SCOD)和硫酸盐(SO42-)浓度下降,氨氮(NH4+-N)浓度上升,支管汇流使得汇流点3类污染物浓度显著增加.后期水质达到稳定,在保证支管污水的汇入导致各类污染物增加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SCOD浓度由进口的320mg/L左右下降至出口的280mg/L左右,在氨化作用下导致的NH4+-N总增加量在15mg/L左右,高于因汇流产生的增加总量12.5mg/L左右,结果表明汇流管网系统中微生物的消耗代谢作用是碳氮类污染物变化的主导因素,而SO42-后期进出口浓度均在20mg/L左右,说明支管汇流和生化代谢使SO42-的含量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此外,对管网中试系统生物相中微生物繁衍过程进行分析可知,发酵菌(FB),产氢产乙酸菌(HPA),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含量随繁衍时间显著增加,并在沿程的不同汇流点处出现丰度升高现象.综上所述,在多点汇流导致污水水质波动的作用下,促进了管网生物相中微生物的繁衍增殖,并增强了其代谢作用在污水管网污染物转化的主导地位,使得污染物在管网输送过程中呈现更为显著的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2.
该研究采用Tween 80、Triton X-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槐糖脂(SL)、烷基糖苷(AG)6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与鼠李糖脂(RL)进行复配,研究不同复配表面活性剂对芘增溶效率的影响.结果 发现:Triton X-l 00、Tween 80可以显著提高RL对芘的增溶效率;低浓度(<600 mg/L) SL与RL复配也可促进芘溶解;AG与鼠李糖脂复配对芘增溶效率影响较小;加入SDS和SDBS则抑制RL对芘的增溶效率.通过Clint等模型分析发现,鼠李糖脂与Triton X-100复配后分子间产生协同效应,当两者质量比为9:1时对芘的增溶效率较高并且具有良好的pH稳定性,优于其他复配体系.该研究可为鼠李糖脂在多环芳烃增溶应用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电捕法净化焙烧炉沥青烟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炭素焙烧炉烟气特点,采用雾化水预处理和电捕焦油技术,对某炭素厂焙烧炉烟气进行治理,达到既高效净化有害气体,又降低资金投入。处理后的烟气指标为:沥青烟浓度13.8mg/m3,苯并(a)芘浓度0.053×10-3mg/m3,烟尘浓度19.1mg/m3,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4.
血清硒元素与血脂的关系尚存在争议,两者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联,目前仍缺乏相关可靠证据.本文采用定组研究设计,募集35名育龄妇女进行5次调查,每次均采集并分析血清硒元素和血脂浓度,以探讨育龄妇女体内血清硒元素对血脂的短期影响.分析表明,除甘油三酯外,血清硒元素与总胆固醇(P=0.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0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1)和脂蛋白(a)(P=0.03)之间关联的非线性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仅硒元素浓度在80—130 ng·mL-1时,硒与总胆固醇呈线性关系;仅硒元素浓度在80—140 ng·mL-1时,硒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线性关系.整体而言,血清硒元素与血脂浓度之间是非线性关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硒浓度升高短期内可能会使血脂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5.
在高原生境下构建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运行工况的A2/O系统,结合水质分析及对好氧池活性污泥的16S rRNA基因测序,对微生物优势菌属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生境下HRT为26.25 h时A2/O工艺处理效果总体最好,微生物优势菌属代谢功能以有机物降解、反硝化脱氮和聚磷菌除磷为主,代谢途径以碳氮磷代谢为主;在高原生境下,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细菌双组分调节功能(ko02020)丰度较大,该代谢途径在适应环境变化中有显著作用,是高原生境下的优势代谢途径;微生物细胞中rpoE基因丰度偏大,为微生物适应高原环境提供了保障。HRT为26.25 h时微生物功能基因总丰度最大,可见26.25 h是高原生境下A2/O工艺最佳HRT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46.
体外消化过程可能导致土壤中憎水有机污染物提取量增加.论文采用3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进行体外消化实验,目的在于验证如下假设:土壤中部分锁定残留芘可以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释放出来,若不考虑这部分贡献,常规提取方式获得的土壤污染浓度可能低估污染土壤口摄风险.研究结果证实:经体外消化的土壤的总芘提取量显著高于未经消化样品,其差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消化液中的胆汁盐是造成锁定残留芘释放的关键成份.在特定范围(2~20mg·mL-1)内,提取效率不受胆汁盐浓度影响.胆汁盐作用下锁定残留芘的释放为一次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7.
共基质对优势菌降解多环芳烃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萘为唯一碳源驯化长期被焦化废水污染的污泥,7周后,平板划线分离出两株黄杆菌FCN1,FCN2及一株短杆菌BCN1;并利用静态反应曝气及生物摇床试验对其降解菲、芘的效能进行了试验,同时研究了共基质及无机离子对它们降解菲、芘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BCN1对菲、芘的降解效果最好,淘米水对分离出的三株菌降解菲或芘均有明显的共代谢促进作用.苯酚、尿素、葡萄糖对两株黄杆菌降解菲有抑制作用.加入Fe3+使淘米水在两株黄杆菌降解菲的反应体系中的共代谢促进作用减小,但却增加了短杆菌反应体系中淘米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物质代谢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的线性经济生活模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因此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物质代谢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国际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文章从三方面对国际上关于物质代谢研究进展做了阐述:①物质代谢的研究背景;②物质代谢的基础性研究,包括不同层次的物质代谢吞吐量的研究和物质代谢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③物质代谢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自然环境效应和可持续发展与物质代谢作用关系的讨论。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物质代谢研究方法和模型外,还应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尺度、政策和行为、生态环境效应等角度对物质代谢进行拓展分析。  相似文献   
149.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代谢特性,结果表明,供试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代谢能力,床体上层高于床体下层,前部高于后部.在实验期内,前部上层样点平均色度变化(AWCD)值增长速率较前部下层、后部上层及后部下层分别高出83.3%、15.8%和57.1%.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的基质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特征,其对不同碳源的利用能力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部上层基质微生物利用率较高的碳源为糖类和氨基酸,而前部下层对聚合物和羧酸的代谢程度最高.功能多样性指标分析表明,基质上层微生物群落丰度、均匀性和多样性指标均高于下层,前部下层微生物群落的均匀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取样点,存在较强的优势种;后部下层的丰度指数则明显低于其他采样部位.  相似文献   
150.
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皂素工业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医药化工行业,我国皂素主产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其排放的大量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给水源保护带来严重威胁,急需制定我国的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三段式两相厌氧为核心的二级生化组合工艺技术从实验室试验、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示范工程三方面对皂素工业废水CODCr排放限值进行了研究,皂素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出水中残留CODCr总量(以质量浓度计)约为400~500 mg/L,其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SMP)质量浓度约为240~280 mg/L.综合考虑技术可达性和经济可行性,将现有企业CODCr排放限值规定为400 mg/L;为引导企业对废液综合利用,推进皂素行业清洁生产,规定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的第二时段的限值为300 mg/L.提出了丹江库区相应的CODCr总量指标及皂素规模限额.执行该标准后,全国每年可削减CODCr 71 400 t,其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汉江上游至少可削减60 690 t,可以满足中线调水水源区的环境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