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优化了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苯并(a)的方法。样品经加速溶剂提取,逐级减压浓缩,0.25um滤膜过滤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溶液苯并(a)含量在3.125~lOOug/L范围内,苯并(a)的线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该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015μg/kg和0.060μg/kg。将该方法用于4个地区土壤样品的测定,苯并(a)含量在0.04~6.26ug/kg之间,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5.2%~96.4%之间,各项指控指标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2.
土壤B[a]P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SOD、POD和MDA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累积试验方法,研究土壤苯并[a](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B[a]P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体腔细胞的SOD、POD活力和MDA含量呈初期(1~14 d)下降速率较快,尔后(14~56 d)下降速率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叠加污染条件下,0~ 20 cm深度土壤中蚯蚓体腔细胞SOD活力和MDA含量在14d时分别比一次污染低20.97%和15.96%,POD活力比一次污染高20.44%;而在>20~40 cm深度土壤中蚯蚓体腔细胞SOD、POD活力和MDA含量在14d时分别比一次污染低52.89%、18.00%和70.60%.表明B[a]P叠加污染土壤中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相似文献   
103.
苯并(B[a]P)已广泛分布于海洋环境中,低等海洋无脊椎动物从受精卵开始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面临着B[a]P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的威胁。本实验以热带海洋优势贝类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etensii)作为材料,研究B[a]P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发育的影响。将幼虫暴露于不同浓度(1、2、4、10和15μg·L-1)B[a]P中,在暴露后第12、24、36、48、72、84小时,分别测定其D型面盘幼虫的死亡率和畸形数。结果表明:B[a]P对D型面盘幼虫死亡率的影响明显,死亡率与时间呈正相关,其中4和10μg·L-1浓度组的响应最敏感。在1~10μg·L-1浓度范围内,死亡率与浓度呈正相关;B[a]P暴露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形态也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产生畸形个体的时间越短。另外,B[a]P对马氏珠母贝D型面盘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后趋于稳定,48h时LC50趋于稳定,为21.56μg·L-1。研究表明,B[a]P对马氏珠母贝D形幼虫的发育具有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其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4.
芘对玉米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根系释放分泌物是根际修复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对于多环芳烃污染下根系分泌物的研究很少.以玉米Zea mays L.为供试材料,通过土培培养试验方式研究了在多环芳烃处理下,玉米根系分泌氨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种植玉米2 1 d后,低质量分数(75 mg·kg-1)处理和高质量分数(600 mg·kg-1)处理种植玉米土壤的去除率分别为36.0%和28.2%.氨基酸分泌总量随着胁迫的加强显著增多,低质量分数处理和高质量分数处理下氨基酸分泌总量分别是无胁迫处理下的1.25倍和5.12倍.不同质量分数处理下玉米根系分泌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5.
主要研究了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含盐水溶液中苯并[a](BaP)的光降解,讨论了氯离子浓度、pH值、苯并[a]浓度、腐殖酸、助溶剂、电子供体、固体颗粒物等对苯并[a]光降解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从不同的路径促进或抑制苯并[a]的光降解,得出了光照条件下BaP可能的转化路径.同时通过进行GC-MS检测确定了苯并[a]光降解后有6-氯代苯并[a]和苯并[a]二酮物质生成.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海洋中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毒性作用,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水式实验方式,探讨了2种多环芳烃苯并[a]和9,10-二甲基蒽对皱纹盘鲍早期发育的毒性效应。在不同浓度的苯并[a]和9,10-二甲基蒽作用下,观察皱纹盘鲍的卵子受精率、胚胎发育时间和幼体死亡率。结果表明,高浓度的多环芳烃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卵子的受精率显著降低,胚胎发育时间和幼体死亡率显著增加,与处理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3~12 d中,苯并[a]对皱纹盘鲍幼体的LC_(10)分别为11.6、8.18、7.67和7.66 mg·L~(-1),9,10-二甲基蒽对皱纹盘鲍幼体的LC10分别为14.91、14.11、12.82和9.64 mg·L~(-1)。苯并[a]毒性大于9,10-二甲基蒽。  相似文献   
107.
偏肿拟栓菌共代谢降解芘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中国东北土著白腐真菌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对高分子量多环芳烃的共代谢降解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共代谢基质、接种量、装液量及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的最佳配比,同时采用浓度梯度法考察的初始浓度对偏肿拟栓菌共代谢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偏肿拟栓菌Pseudotrametes gibbosa共代谢降解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浓度为20g/L,接种量为3片直径为10mm的菌片,装液量为50mL,不加ABTS,在该培养条件下,酶活可达53.41U/mL,对的降解率达到88.8%.初始浓度小于10mg/L的对菌体产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于10mg/L时抑制漆酶的分泌,同时菌体对初始浓度小于90mg/L的降解率在22.24%~93.54%之间.  相似文献   
108.
为唯一碳源,从公路旁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真菌,经鉴定为Fusarium solani(命名为Py F-1),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丝能吸收储存.对该菌株在浓度为50 mg·L-1的液体培养基中对的吸收储存和降解特性,具体包括的生物降解、菌体吸收、菌体吸附和消解总量进行了39 d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在培养0~14 d内逐渐增加,培养14 d时占添加量的15.9%,此后基本达到稳定,培养结束时生物降解添加量的17.6%;菌体吸收在0~21 d内含量较少且变化不显著,低于添加量的3%;而在21~39 d内,菌体吸收变化显著,的消解总量随着菌体吸收量的变化产生显著波动;培养28 d时,的消解总量达到最大值,其中菌体吸收消解总量的一半,达到添加量的16.0%,菌体吸附不足添加量的0.5%,在研究中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培养前期培养基中的消解以生物降解为主,培养后期菌体吸收的变化是消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110.
苯并(a)芘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臧淑艳  李培军  周启星  王新  林桂凤  王娟 《环境科学》2006,27(12):2531-2535
在以驯化过的芽孢杆菌(BA-07)降解BaP的过程中,鉴定出2个BaP的未开环代谢产物顺式-4,5-二氢-4,5-二醇-BaP(cis-BP4,5-dihydrodiol)和顺式-7,8-二氢-7,8-二醇-BaP(cis-BP7,8-dihydrodiol).由于该产物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所以难于进一步降解.为提高BaP降解的同时,降低cis-BP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对2种降解方法(即单纯用BA07降解和运用高锰酸钾与BA-07耦合的方法降解)进行了比较,并且优化了连续降解的参数.结果表明,①对BaP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化学氧化与微生物耦合(高锰酸钾与BA-07)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利用微生物(细菌BA-07)的降解;②在同一时间取样,cis-BP4,5-dihydrodiol的残留率均高于cis-BP7,8-dihydrodiol;③当BaP的浓度为40μg/mL,培养基的最佳pH为7.0,以琥珀酸钠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显著提高BaP降解率,降低cis-BP 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同时提出了化学氧化与微生物协同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中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连续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