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3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843篇
安全科学   253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1711篇
基础理论   414篇
污染及防治   312篇
评价与监测   233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介绍了作为企业三体系内部审核员,在审核企业时应该具备并加强的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以便提高自己的审核水平。  相似文献   
912.
上海市文教区大气中苯系物冬季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冬天对上海市文教区大气中的苯系物(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市文教区冬季苯、甲苯、乙苯、对问二甲苯、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23 μg/m3,43.66 μ g/m3,13.50μg/m3,16.49 μ g/m3,5.52μg/m3,高于国内外相似功能区的苯系物浓度,与国外大城市交通干道附近的浓度相近.所测苯系物中,甲苯的含量最高,达47.3%.白天苯系物浓度高于夜间.甲苯、乙苯、二甲苯相互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与苯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苯的来源不同与其他苯系物.  相似文献   
913.
2013年8月、2013年10月和2014年5月先后3次对辽河口海域进行航次调查,对相关数据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河口叶绿素a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春季西北部浓度高,东南区域浓度较低;夏秋呈相反的分布特征在夏季为近河口区域低、河口外区域高,且区域之间的浓度差异较大,最大值出现在西南区域;秋季表现为近河口区域高,远离河口区域较低,叶绿素a较大值主要分布在靠近河口的区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粒径对叶绿素a的贡献率也不尽相同,Nano-级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在3个季度中均为最大。影响叶绿素a浓度变化的环境因素复杂:在春季,硝酸盐与叶绿素a呈负相关;在夏季,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以及总氮均与叶绿素a呈显著负相关,悬浮物浓度与叶绿素a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水温(SST)与叶绿素a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在秋季,悬浮物(SS)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14.
研究了US/Fenton协同作用对水中苯酚的降解效果,探讨了Fenton试剂浓度、H2O2,Fe^2+配比、溶液pH值等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投加量的增加对降解反应先促进后抑制;当H2O2/Fe^2+配比为40:1,H2O2投加量为40mmol/L,溶液pH值3.0~7.0时,US/Fenton对苯酚的降解速率最快.反应30min后的降解效率远大于单独US、Fenton试剂氧化处理下的降解效率总和.其表现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增强因子可达到2.45,表明US/Fenton联用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15.
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开展水环境规划管理,以及污染综合防治方面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本文在对河流水质现状评价系统的调研分析和对水质状况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与传统的综合指数水质评价法的对比,采用一种全新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对上海市苏州河支流之一彭越满河1993-2003年10年间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水质标识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的应用进行的比较,水质标识指数法反映的河流水质信息更多、更客观,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16.
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特征,重点探讨了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吸附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总吸附量在增加,而单位颗粒物的吸附量却在减少;且泥沙含量不同时,吸附等温式的拟合方程也不同;②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等温线与吸附-分配复合模式拟合较好;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对多环芳烃的吸附实验值与吸附-分配模式中的理论值比较吻合;③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黄河颗粒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如当颗粒物含量为3、8和15g/L,液相平衡浓度分别为2.84、2.35和3.4μg/L时,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分别为67.85%、65.6%和62.69%;且表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大小顺序可以用泥沙含量表示为:3g/L>8g/L>15g/L,即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表面吸附的贡献有减小的趋势;④单一多环芳烃在颗粒物上的单位吸附量大于3种多环芳烃共存时的单位吸附量,这从另一角度证实多环芳烃在黄河水体颗粒物上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917.
苯并(a)芘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臧淑艳  李培军  周启星  王新  林桂凤  王娟 《环境科学》2006,27(12):2531-2535
在以驯化过的芽孢杆菌(BA-07)降解BaP的过程中,鉴定出2个BaP的未开环代谢产物顺式-4,5-二氢-4,5-二醇-BaP(cis-BP4,5-dihydrodiol)和顺式-7,8-二氢-7,8-二醇-BaP(cis-BP7,8-dihydrodiol).由于该产物对微生物有一定毒性,所以难于进一步降解.为提高BaP降解的同时,降低cis-BP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对2种降解方法(即单纯用BA07降解和运用高锰酸钾与BA-07耦合的方法降解)进行了比较,并且优化了连续降解的参数.结果表明,①对BaP及其代谢产物的连续降解,化学氧化与微生物耦合(高锰酸钾与BA-07)的降解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利用微生物(细菌BA-07)的降解;②在同一时间取样,cis-BP4,5-dihydrodiol的残留率均高于cis-BP7,8-dihydrodiol;③当BaP的浓度为40μg/mL,培养基的最佳pH为7.0,以琥珀酸钠为共代谢底物,可以显著提高BaP降解率,降低cis-BP 4,5-dihydrodiol和cis-BP7,8-dihydrodiol的累积.同时提出了化学氧化与微生物协同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环境中持久有机污染物的连续降解.  相似文献   
918.
许多危险化学物质在发生热化学反应的同时通常会放出热量,如果能量不能有效释放就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考虑到化学物质对热的响应方式非常复杂,从分析绝热条件下化学物质的热化学反应动力学入手,利用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参数计算化学反应体系在绝热条件下发生热化学反应的温升速率dT/dt,进而获得有关的动力学因子A,E等。结果表明,尽管在近似绝热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的热化学反应与其本身的特性和反应容器有关,但温升速率dT/dt只与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参数有关。含氯酸钾的几种简单放热反应体系的ARC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同一种化学物质与不同物质构成的多元混合反应体系在相同近似绝热条件下的热化学反应特征参数,可以作为判据用来比较并评价体系的相对安全性,该判据对表征热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物质的相对安全性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19.
研究了太阳光照下,水溶液中FeC l3-三氯乙醛的光化学反应速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时对含有不同浓度Fe(Ⅲ)的溶液进行实验测定,并根据三氯乙醛标准溶液曲线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波长为480nm的紫外光照射下:室内自然光下含有Fe(Ⅲ)和室外太阳光下不含Fe(Ⅲ)的三氯乙醛溶液中,三氯乙醛的浓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在室外太阳光下含有Fe(Ⅲ)的三氯乙醛溶液中,三氯乙醛的浓度随着Fe(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由此表明,Fe(Ⅲ)是三氯乙醛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FeC l3-三氯乙醛的光化学反应随着Fe(Ⅲ)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相似文献   
920.
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与污染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刚毛藻对Cu、Fe、Zn的耐受情况。实验设计了3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00、.5 mg/L1、.0 mg/L、2.5 mg/L、5.0 mg/L、7.5mg/L1、0 mg/L的培养液,培养期间观察记录刚毛藻的长势,测定藻类生物量及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研究藻体对模拟水中3种重金属的去除动态及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低浓度(0.5—2.5 mg/L)时藻体长势较好;浓度达到5mg/L时开始出现毒害现象,表现为叶绿素a含量下降趋势;浓度达到7.5mg/L以上时藻体死亡。水体中有效Cu、Fe、Zn浓度较低时,藻体对3种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较高浓度时由于毒害作用使其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