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358篇
基础理论   18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不同逆境条件下辣子草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原产南美洲,1915年在我国云南和四川等地被发现,是一种危害较严重的外来入侵种,研究其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适应机制对于有效预警和治理该入侵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人工设置温度梯度和自然干旱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环境胁迫条件(温度和干旱)下辣了草抗氧化酶系统和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0~30 ℃范围内,辣子草抗氧化酶系统变化趋势不一致,MDA含量未出现显著性变化;在5℃、35℃和45℃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受到损伤,MDA含量显著上升;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氧化酶系统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期含量显著上升.应用Fuzzy方法,对辣了草抗氧化酶在2种逆境不同水平胁迫下的动态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其对低温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对干旱环境的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572.
湿解是环境友好的新型有机废物处理技术.在小型湿解实验装置中,对草坪草进行了湿解实验,引入了能够综合反应操作温度和停留时间对湿解反应影响的反应强度参数,运用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定量分析程序,灼烧法,容量法,浸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考察了在不同反应强度参数下,湿解对固体产物和液体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反应强度的增加,湿解后固体产物减重的现象增加;半纤维素残留量明显下降,纤维素由于其复杂的晶体结构,其残留量变化差别不大,但有约70%左右的纤维素被降解;有机质转化率逐渐增加;木质素质量分数由于湿解产物的重聚与缩合而高于原料中木质素分数浓度.在研究选用的反应强度参数3.16~4.63范围内,湿解产物腐殖化率大于0.8,有较好的腐熟度.湿解液体产物的分析表明:当反应强度增加时,总可溶性糖的质量浓度先增加而后下降,乙酸和糠醛一直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573.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在辣子草化感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雪涛  马丹炜  刘爽  向莎 《生态环境》2008,17(1):323-326
运用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研究入侵植物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水浸提液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辣子草水浸提液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在辣子草水浸提液作用下,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相受到影响,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升高,细胞中出现了微核、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染色体滞留等多种染色体畸变,辣子草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蚕豆根尖微核技术能较好的反映辣子草化感作用潜力,在评估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4.
长江上游重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怀勇  仙巍  杨武年 《生态环境》2008,17(2):792-797
在分析了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出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模型才能全面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50年代中期1∶5万地形图、1972年MSS图像、1986年和2000年TM图像为信息源,分1955-1972年、1972-1986年和1986-2000年三个时段,运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上游两个重点流域(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 结果表明,近50年间的三个时段内岷江上游(前者)和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后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岷江上游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幅分别为2.18%、2.43%和0.60%,目前该区毁林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嘉陵江中下游林地面积变化呈现减-减-增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6.90%、-0.15%和3.3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流域已初见成效.前者草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16%、2.13%和0.54%;后者草地面积呈现出增-减-减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16.89%、-8.27%、-3.70%.前者耕地面积呈现减-增-增的状态,变幅分别为-1.41%、1.67%和0.77%;后者则呈现增-增-减的态势,变幅分别为0.67%、0.88%和-1.21%;两流域建设用地面积均持续增加,前者三个时段增幅分别为1.85%、1.02%和10.34%,后者则为7.27%、5.16%和32.89%,后者三个时段建设用地增幅均远高于岷江上游.最后作者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75.
几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镉(0、20、30、40、50、60 mg·L-1)胁迫对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红蛋(Echinodorus osiris)、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等湿地植物体内丙二醛、脯氨酸、镉的含量以及细胞膜的透性变化的影响,探讨了镉胁迫下不同湿地植物对镉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耐受能力,为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含镉废水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4种供试植物叶片的丙二醛含龟和膜透性增加,并且试验条件下,培养液中镉质量浓度越高植物叶片中阿二醛细胞膜透性也越高;植物叶片中脯氨酸质量分数变化则有所不同,培养液中镉质最浓度处于0~40 mg·L-1时,脯氨酸质量分数随着镉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镉质量浓度高于40 mg·L-1,脯氨酸质量分数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湿地植物对镉胁迫响应也显著不同,丙二醛含量、脯氩酸质量分数和细胞膜透性大小为:彩叶草>风车草>红蛋>美人焦.由此可见,4种供试植物耐受镉害的能力依次为:美人蕉>红蛋>风车草>彩叶草.美人蕉和红蛋在含镉废水人工湿地生态上程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6.
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观测对照(麦秆不还田)以及均匀混施和墒沟埋草2种麦秆还田方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探讨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墒沟埋草处理中,墒沟区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而N2O平均排放通量显著低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墒沟埋草处理的CH4季节排放总量是对照的4.07倍,而与均匀混施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墒沟埋草处理的N2O季节排放总量是对照的70%,是均匀混施处理的3.14倍.  相似文献   
577.
篁竹草为禾本科狼尾草属宿根多年生植物,引自哥伦比亚,因其茎杆形似竹子故称为“篁竹草”。植株高度2.5~3.5米,具12~16节,茎粗2~4厘米,叶长1.6米左右,叶宽3~6厘米,茎叶干品中含粗蛋白质14.33%、粗脂肪3.33%、粗纤维33.64%、无氮浸出物33.85%,每亩相当于8~10亩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其叶片柔软、脆嫩、适口性好。同时可产老熟的茎杆一万多根,可作竹木架使用,在我国的南方以及河南、河北等地生长良好。尤其本品的根系发达,根长可达3米以上,  相似文献   
578.
基质施入污泥对马尼拉草和波斯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污泥和土壤的混合对马尼拉草和波斯菊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施用比在10% ~ 15%之间,对马尼拉草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近;污泥施用比大于30%时,则明显地抑制马尼拉草的生长.当污泥施用比在3%~5%之间时,可促进波斯菊的生长,其株高、花数、叶绿素含量均大于对照组,MDA随时间的增长有减小的趋势,CAT活性较高;而污泥施用比大于10%时,则显著地抑制波斯菊的生长.  相似文献   
579.
为了解决喜旱莲子草入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探索了综合利用其制备价廉、质优活性炭的可能性、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因素对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的影响大小均依次为: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浸渍时间>浸渍比,且前三者有显著影响、极差分析表明最佳制备工艺组合为:浸溃比4∶1、浸渍时间6h、炭化温度873 K和炭化时间1h.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喜旱莲子草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为:37.44%和752.36 mg/g;其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平均孔径和中孔率分别为:1 100.720 m2/g、0.610 cm3/g、2.216 nm、72.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活性炭形成了大量表面官能团,主要有以下几种:羧基、酚基、醚基等、正交实试和物理特性表征均表明,喜旱莲子草是良好的中孔活性炭制备原料.  相似文献   
5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