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89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686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5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研究一般地下水弱碱性水溶液中,高铁酸钾对低浓度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氧化去除率.采用0#柴油模拟石油类污染物试验水样,氧化反应在200mL烧杯中模拟完全混合状态完成.实验分析浓度分别为5.02mg/L、2.05mg/L、1.01mg/L和0.52mg/L4个水样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去除率.实验研究显示,石油类污染浓度与高铁酸钾浓...  相似文献   
72.
以煤矸石酸浸液为原料,经过钛掺杂、聚合、熟化和浓缩干燥等过程,制备了高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钛(PTAFC).分别考察了钛投加量、pH、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PTAFC混凝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PTAFC对城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浊度、COD、总磷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与聚合氯化铝铁(PAF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3.
区域氮、磷、镉、砷输移变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导致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基于土壤表观平衡模型,以珠三角流域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农田为典型研究区域,构建农田小区尺度土壤表观氮、磷、镉、砷平衡模型,对4种元素在土壤中输移结构和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4种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施肥,而输出的主要形式各有不同。其中,氮、磷主要输出形式是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57.5%和39.0%;镉、砷主要输出形式分别是地表径流和作物富集输出,输出占比分别为66.7%和10.7%。研究区域4种元素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土壤富集现象,农田小区尺度氮、磷平衡处于盈余状态,而镉、砷平衡处于亏损状态,4种元素的平衡强度分别为37.40、8.88、-1.35和-20.50 kg/(hm2·a),仅氮、磷未超过当地土壤环境安全阈值。分析试验农田中5类蔬菜各部位镉、砷富集情况发现,砷的富集系数均达到70.0%以上,而镉的富集只在辣椒叶中较为突出,富集系数达到57.5%。研究显示,应重视肥料输入的有效利用,加强农田灌溉水、农作物和地表径流中重金属的监测,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74.
以佛山市大沥镇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表观污染指数法及表观污染类型的分类方法,从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2个角度对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水体表观污染状况及污染源进行评价,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定量解析污染源。结果表明:佛山市大沥镇河道水体表观质量整体不佳,表观污染类型以混合主导型为主,夏季和晚春的表观污染程度重于早春。不同片区水体表观状况从优至劣依次为镇水围片区>白沙片区>盐联围片区>黄岐盐联围片区>谢边涌及香基河片区>泌冲片区>后海片区。退潮时段河道水体表观质量较差,且涨退潮对镇南部河道水体表观质量影响较大。不同表观污染类型河道的污染源类型及贡献率不同,有机主导型(黑臭)的主要污染源为点源污染(52.61%);有机主导型(水华)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面源(35.98%);营养主导型的主要污染源为种植业污染(51.43%);无机主导型的主要污染源为地表径流(41.50%)。研究显示,大沥镇河道水体表观污染时空变化较为显著,不同表观污染类型的污染源具有差异性,需分类治理,从而改善水体表观状况。  相似文献   
75.
76.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工合成模拟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MBR)的运行特性和膜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6h,溶氧浓度为4~6mg.L-1,COD的容积负荷为7.24kg·(m3·d)-1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可达96%以上.当NH3-N的容积负荷为0.17kg·(m3·d)-1时,NH3-N的去除率可达60%.COD/N比的变化,对好氧颗粒污泥MBR的COD及NH3-N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稳定运行过程时,MBR中好氧颗粒污泥浓度(MLSS)基本维持在14~16mg·L-1.较高的污泥浓度和颗粒污泥内部缺氧和厌氧环境的存在,使MBR中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能同时存在.同时,比较了2种不同形态的活性污泥(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在MBR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颗粒污泥MBR膜通量的下降速度明显比絮状污泥MBR的下降速度慢很多,且通过空气反冲或用水清洗即可使通量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77.
生物浮选法处理含油污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石油污染物中分离的一组微生物菌株对胜利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了生物浮选处理,探讨了处理过程中温度、稀释率、投加菌量及加糖量等因子对油去除率的影响及组合菌株与单一菌株处理效果的差异。通过实验获得生物浮选最佳运行参数为:温度40℃,稀释率98%,加菌量3.75%,加糖量0.25%,在该参数运行条件下,原油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使用混合菌株进行生物浮选有利于回收原油中含油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8.
乳化液废水均相催化湿式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2L高压间歇反应釜中,以高浓度难降解乳化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温度对铜盐均相湿式氧化的影响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升高温度对加快后期反应速度更为有利,催化剂有利于中间产物氧化,在200℃催化活性最高,在进水COD48 400mg/L,反应2h去除率为86.6%;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作用下机制有所差别:200℃时3个途径反应速度均加快,中间产物加速氧化更明显;220~240℃时反应向生成中间产物方向偏移,活性降低;通用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均相催化过程.  相似文献   
79.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洗涤废水COD高、毒性强、表面活性剂多导致难处理难降解的问题,以青岛市某化工厂生产车间的设备清洗废水为对象,在实验室小试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处理规模为2.0 m~3·d~(-1)的SMADBBR组合工艺系统用于处理该洗涤废水。经过4个月的现场调试运行,研究了SMAD-BBR组合工艺对洗涤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SMAD-BBR组合工艺能够有效地降解该化工厂的清洗废水,其中COD去除率为99.1%、NH_3-N去除率为95.6%、TP去除率为82.5%;在稳定运行期间水质波动较大时,出水仍能稳定达标,表明组合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通过增加BBR曝气区中的MLSS,从而提高了生物量,使洗涤废水在曝气处理时泡沫严重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经计算,SMAD-BBR组合工艺处理洗涤废水,每年可为该化工厂节约140×10~4元。通过分析可知,SMAD-BBR组合工艺在处理洗涤废水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在实际水体中存在的颗粒物、有机物、无机阴离子等对吸附剂的稳定性和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有重要的影响.所制备的尿素官能团化Fe3O4@LDH(urea-Fe3O4@LDH)对磷酸三苯酯(TPhP)的去除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不同环境条件对TPhP去除率的影响仍未知.基于此,利用高岭土作为模拟颗粒物,用富里酸(FA)、腐殖酸(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