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泥鳅鳍二倍体(DIMF)和三倍体(TRMF)细胞系为受试细胞,研究杀虫单对2种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得DIMF与TRMF 24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9.73 mg·L-1、146.26 mg·L~(-1)。DIMF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RMF。经杀虫单处理的活体细胞表现为细胞伸长,空泡化和脱落并游离于培养基表面的现象。2种细胞系酶活力测定的结果显示:杀虫单浓度为0~100 mg·L~(-1)时,SOD和GST活力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0~200 mg·L~(-1)浓度组酶活力逐渐降低;0~200 mg·L~(-1)时,ACh E活力与杀虫单浓度呈负相关,并且三倍体3种酶活力均高于二倍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50 mg·L~(-1)杀虫单就能对细胞核造成损伤并形成微核,微核率随杀虫单浓度增加而增加。当杀虫单浓度达到200 mg·L-1时,微核率出现最大值,DIMF和TRMF分别为3.3‰和3.7‰,2种细胞的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DIMF和TRMF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DIMF和TRMF病理变化情况相似:染色质凝集趋边,细胞核分解成多个,细胞内出现空泡和凋亡小体,表现出凋亡的特征。研究表明杀虫单的细胞毒性机制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酶活性从而诱导凋亡,不同倍性细胞系之间的差异主要与多倍体细胞体积大,胞内物质多,分裂快,生长旺盛等有关。  相似文献   
52.
为探究长期暴露下人工纳米材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慢性毒性效应,考察了纳米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nano-TiO2)与五价砷〔arsenate,As(Ⅴ)〕单独或联合暴露对丰年虾(Artemia salina)的慢性毒性效应,观察其存活率、体长、肠道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测定了丰年虾对As的累积以及As在丰年虾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①28 d低剂量As(Ⅴ)暴露导致丰年虾存活率降低, 肠道形态及肠道超微结构损伤,且nano-TiO2与As(Ⅴ)联合暴露组的毒性效应增强. ②与As(Ⅴ)单独暴露组相比,nano-TiO2存在条件下丰年虾在暴露前期(第7和14天)对As的摄入及排泄均增加;而暴露后期(第21和28天),nano-TiO2促进丰年虾排泄As的效应减弱,导致联合暴露组中丰年虾体内As的累积显著增加(P < 0.05). ③与As(Ⅴ)单独暴露组相比,联合暴露组中As在生物解毒组分——热稳定蛋白(heat-stable protein,HSP)组分中的占比下降. 在暴露的第14、21和28天时,联合暴露组中As在HSP组分中的占比较As(Ⅴ)单独暴露组分别显著降低了39.83%±9.54%、43.27%±5.29%和50.91%±7.60%(P均小于0.05). 研究显示,nano-TiO2可能会抑制丰年虾对As的解毒作用,从而导致As毒性上升.   相似文献   
53.
表面活性剂与Pb、Zn协同作用对蚕豆叶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量发散X-射线微量分析技术,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E)与矿山尾砂中高浓度Pb、Zn协同作用对蚕豆叶细胞的损伤.结果表明,高浓度Pb、Zn使蚕豆叶绿体中类囊体解体,嗜锇颗粒的数量和体积显著增加.细胞外间隙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的不溶性毛发状晶体.AE与Pb、Zn复合污染时,细胞内膜结构的透性增加,细胞内毛发状晶体扩散到叶绿体、细胞核中.因此,AE可加重Pb、Zn对蚕豆叶细胞的损伤作用,毛发状晶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胞脱毒有关.  相似文献   
54.
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综合分析了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后的摇蚊幼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板层结构消失,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相分离。真皮细胞的损害表现为核仁变形、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内嵴减少、解体、空泡化;内质网减少,小池扩张、囊泡化,表面核糖体数量减少。中毒的肌肉细胞内核仁变形;线粒体内嵴溶解,空泡化严重。  相似文献   
55.
<正>现在很流行把蔬菜和水果榨成汁来喝。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榨汁后水果蔬菜的营养素是否损失?怎么榨汁才是好的?榨完了能放多长时间?榨完汁以后的渣子还能不能吃?榨汁后营养素是否流失很多人在喝果蔬汁的时候都会说能补充营养素,但是相对于生吃水果、蔬菜来说,榨汁是一种很损失营养素的处理方法。在榨汁过程中主要损失维生素和抗氧化成分。哪怕是榨汁以后马上喝掉  相似文献   
56.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苯并[a]芘(B[a]P)暴露对栉孔扇贝的鳃、消化盲囊显微(10d、20d)和超微结构(10d)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10μg·L-1B[a]P处理10d时,栉孔扇贝的鳃上皮粘液细胞增多,在回血管中血细胞出现聚集现象;消化盲囊腺泡中嗜碱性颗粒增多,腺泡内细胞间界限模糊.超微结构观察可见,鳃上皮纤毛和微绒毛脱落,鳃上皮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增多,核周池扩大,鳃血腔中出现血细胞坏死后残留的细胞核;在消化盲囊分泌细胞中线粒体嵴减少,出现线粒体缺失形成的空泡,细胞内质网片断化,核糖体脱落.由10μg·L-1B[a]P处理20d时,在鳃回血管中发现血细胞坏死后残留的固缩细胞核,鳃丝的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甚至断裂,部分消化腺泡崩解,鳃丝结构和消化导管上皮结构损害严重;消化盲囊组织结构的损伤比鳃更为严重.这些组织结构损伤表明,栉孔扇贝在B[a]P胁迫下组织学的变化特征与过程与贝类组织解毒代谢过程相符合.  相似文献   
57.
在实验室模拟缢蛏生长环境,研究结构、性质不同的两种典型有机磷农药(OPs)乐果和三唑磷对滩涂养殖生物缢蛏的毒性效应,通过电镜观察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鳃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乐果和三唑磷对缢蛏鳃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伤害.主要病变为:细胞核变形,核膜凸起或凹陷,染色质发生凝聚或边缘化;线粒体肿大,双层膜溶解,内嵴部分消失;个别线粒体内嵴完全瓦解,形成电子透明区;粗面内质网水肿,核糖体部分脱落,片层结构间距增大;高尔基膜囊水肿,膜溶解,高尔基小泡破裂消失.本研究为了解不同OPs对缢蛏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病理形态学证据,为预测OPs对近海海洋生物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有力的证据,为规范OPs的应用、制定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部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Co对绿色巴夫藻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镜技术探讨金属离子Co对绿色巴夫藻超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Co可导致细胞色本肿涨,类囊体片层受破坏,细胞质膜不完整,液泡增多变大,核内异染色质增多边聚,同时还对线粒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初步证实Co对藻细胞的两大能量供应系统色素体和线粒体有不同程序的影响,使细胞能量供给受限制,影响藻正常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59.
用透射电镜观察镉、铅处理5天后的玉米幼苗根、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锅5ppm,铅100ppm处理时,玉米根叶细胞核无明显伤害。但当镉,铅浓度增大时,细胞核变形,核膜皱折。当镉50ppm、铅1000ppm时,出现核空泡,核膜破裂。线粒体是对重金属较敏感的细胞器。较低浓度处理时,线粒体内腔嵴突减少或消失。当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线粒体肿胀成巨大型线粒体,内腔空泡,有的线粒体溃解。镉、铅破坏了叶绿体膜系统,较低浓度处理时,使叶绿体基粒垛迭减少,当镉,铅浓度升高时,可见类囊体肿胀或缺失,基粒垛迭无规律,无基质片层,脂类小球增大增多。镉50ppm和铅1000ppm处理时,可观察到叶绿体膜系统溃解,叶绿体皱缩成球形。因此,高浓度镐、铅对玉米幼苗超微结构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将造成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0.
虎纹蛙和大树蛙肾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透射电镜比较了大树蛙和虎纹蛙肾细胞的超微结构,大树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具发达的质膜内褶迷路,虎纹蛙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无比结构;小树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质膜内褶,虎纹蛙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质膜内褶较少;两种蛙的集合管上皮细胞都有质膜内褶迷路;结果表明,虎纹蛙和大树蛙之间肾细胞超微结构特征的差异是与它们不同的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