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1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525篇
安全科学   145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1269篇
基础理论   301篇
污染及防治   157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81.
安徽宿州地区石灰岩-土壤元素迁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测试,对宿州石灰岩土壤质量状况、成土作用过程中元素迁移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地区石灰岩土壤P、Sr较缺乏,K、Ca、Fe、Mn和Cu含量丰富,S、Zn含量适中;在岩石-土壤作用过程中,Ca、Cu和Sr元素亏损,其他元素全部富集;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解释累计总方差77.03%,其中元素Si、Zr、Ca、Ti、Al、K、Mn主要受控于自身化学行为(PC1);Rb、Fe、V、Th、Cr主要受区域环境影响(PC2);PC3和PC4分别对元素Pb、Sr、As和Cu、Zn有较高的贡献,暗示此两种因素为后期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82.
《环境化学》2013,(5):916
六六六(HC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累积性和高毒性而倍受公众及科学界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沉积物不仅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汇,还是这类污染物长期和潜在的污染源.当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内源释放的影响则显得尤为突出.沉积物中污染物会通过扩散或再悬浮等途径重新进入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983.
目前对于天然湿地水体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的研究还不全面。大庆区域湿地面积较大,但石油开采所产生的含油废水以及其他生产和生活的废水进入湿地,对该区域湿地水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大庆区域湿地水体自净效果及变化状况进行研究,对揭示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按不同季节对湿地系统不同典型位置(进水处、出水处、中间部位),采集水样、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hirsuta)与湿地土壤,考察了大庆湿地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湿地水质情况以及湿地植物芦苇、土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夏季污染最严重,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夏、秋、春,春季综合污染指数最低为13.11。TN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为14.05,5项水质指标综合污染指数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TN、COD、含油量、NH4+-N、BOD5。湿地对水体污染物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前部区域。在监测期间,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TN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TN量的71.86%,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COD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COD量的77.51%,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NH4+-N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NH4+-N量的56.46%,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含油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含油量的79.91%,湿地前部区域去除的BOD5的量占整个湿地区域去除BOD5量的53.57%。湿地系统对湿地水体污染物的降解是沿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的,湿地自净效果明显。植物通过吸收直接去除部分氮、磷,而且在生长季节作用更明显。在湿地前部区域植物生长效果略好于后部,对氮、磷吸收也略高于后部,这正与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降解是沿湿地水流方向逐渐降低相吻合。另外,湿地土壤能够吸附水中一些污染物质,湿地植物与土壤都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4.
2011年4—6月在引黄济青工程输水沿程11个采样点进行4次取样,分析氮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总氮在沿程呈下降的趋势,但不同月份存在差别;硝酸盐氮是氮污染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总氮呈正相关;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较低,沿程有一定波动,但变化较小。沉砂池对硝酸盐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对总氮的作用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农业面源污染、植物残体分解、泥沙沉积作用、植物同化作用、微生物作用等因素会影响引黄济青沿程氮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985.
光照时间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光照时间对外源性无机磷酸盐在水体,铜绿微囊蓝细菌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外源性磷在加入水体后先是一种物理化学的快速分配,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微囊蓝细菌的生长状况的影响.延长光照时间能加快微囊蓝细菌的生长速率和提高微囊蓝细菌的密度.水体中外源性磷的浓度随时间下降,蓝细菌中外源性磷的最大浓度与光照时间无关,只有蓝细菌中超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外源性磷,随后的对数生长就与细胞磷的含量无关.延长光照时间能增加微囊蓝细菌中总的外源性磷数量,随着蓝细菌的衰亡,外源性磷不断向底泥迁移,最终绝大部分外源性磷都迁移到底泥中.  相似文献   
986.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初步探索了水体中氧氟沙星的辐照降解影响条件及降解机理.对初始浓度为20mg/L的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了辐照降解研究,分别选取了0.5kGy,1.0kGy,2.0kGy,3.0kGy,5.0kGy共5个剂量组,以研究辐照吸收剂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同时分别对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空气饱和(水合电子清除剂)、氮气饱和、添加0.005mol/L及0.05mol/L氯化钠、添加0.05mol/L叔丁醇(羟基自由基清除剂)、添加0.005mol/L碳酸钠、添加0.005mol/L硫酸钠等方法进行处理,以探究降解过程中辐照水体产生自由基对氧氟沙星降解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以空气饱和进行处理,可提高氧氟沙星的降解率,辐照吸收剂量为2.0kGy时降解率可达99%.反之,加入氯化钠、叔丁醇和碳酸钠抑制了氧氟沙星的降解,加入硫酸钠则影响不大,表明羟基自由基在氧氟沙星降解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对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推测出了氧氟沙星的降解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987.
正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高产、高效开采技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型机械设备被应用于煤矿生产中。但是,这些现代化设备应用的同时,也使生产现场粉尘浓度的急剧增加,造成工人作业环境的恶化,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作为国家安监总局第一批安全科技"四个一批"示范项目承担单位,大屯煤电(集团)进行了攻关科研及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988.
为了系统分析有色金属矿山总回风井含重金属粉尘污染迁移的影响因素,将含重金属粉尘的迁移媒介划分为大气、土壤和水体三大模块,利用演绎法逐层深入,共分析出78个影响含重金属粉尘迁移的基本因素。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将有色金属矿山总回风井含重金属粉尘污染迁移作为顶上事件编制事故树,利用Fault Tree软件进行事故树分析计算,得到了事故树的45个最小径集、6个最小割集和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结果表明,粉尘质量浓度在17个基本事件中重要度最大,总回风井扩散塔尺寸、总回风井扩散塔高度、总回风井扩散塔形状重要度相同且在17个基本事件中重要度最小。最后基于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控制重金属污染迁移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89.
锑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和欧盟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形态变化是其对水生动植物毒性大小的决定性因素。锑的毒性和对人类潜在的致癌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目前关于不同形态锑的分离、迁移、转化和定量分析研究仍然不足。综述了水-沉积物体系中不同形态锑迁移转化的过程及规律,总结了不同形态锑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氧化还原作用、络合作用和吸附-解吸作用对不同形态锑迁移转化的影响,以揭示不同形态锑在水-沉积物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990.
水泥窑共处置含Cr废物中Cr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Na2CrO4加入生料中模拟含Cr入窑物料〔掺加比例为0.048%(以w计)〕,以探索水泥窑共处置含Cr废物过程中Cr的形态转化. 将含Cr入窑物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煅烧,消解煅烧样品以分析Cr在不同温度下的残留率并利用XANES(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技术分析煅烧样品中Cr的存在形态. 结果表明:对应900、1000、1100、1200、1300和1450℃煅烧条件下,熟料中Cr的残留率分别为88.2%、70.7%、73.7%、67.2%、69.5%和67.8%. 由于窑尾温度为1050~1100℃,并且Cr的残留率在1100℃较高,因此从窑尾添加含Cr废物可以减少水泥窑共处置含Cr废物过程中的Cr逸放. 在900~1450℃煅烧条件下,所有样品中的Cr主要以CrO3、Cr2O3和CaCrO4的形式存在. 1000℃煅烧温度下存在K2Cr2O7,但不存在K2CrO4;900℃和1100~1300℃煅烧温度下有K2CrO4存在,但不存在K2Cr2O7. 1100~1450℃煅烧温度下,Cr元素进入到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中,并主要以CrO3和Cr2O3的形式与其他物质结合生成了较为复杂的Ca4A16O12CrO4、Ca6Al4Cr2O15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