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352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766篇
基础理论   188篇
污染及防治   132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趋势较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②温饱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小;小康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小,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大;③2015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6.25-9.81万人之间,整体处于一般超载-轻微盈余状态,人口承载压力相对较小;2020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9.34-9.73万人之间,整体盈余人口规模缩小,赤字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承载压力上升;④丹凤县、西乡县和山阳县属Ⅰ类迁出区;宁强县、城固县、旬阳县属Ⅱ类迁出区;略阳县、南郑县等九个县区属Ⅲ类稳定区;汉滨区、商州区等六个县区属Ⅰ类迁入区;勉县、镇巴县等七个区县属Ⅱ类迁入区。  相似文献   
942.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近年来受到了医学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由于石墨烯类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于表面修饰等优点,目前在药物载体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除了氧化石墨烯外,进一步将还原氧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石墨烯纳米带等石墨烯类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应用到医学领域。本文综述了石墨烯类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石墨烯类纳米材料的相关毒性研究角度,提醒了人们负载药物前后石墨烯类纳米材料的迁移规律对其潜在风险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43.
除草定是一种新型嘧啶类除草剂,其在环境中的归趋备受关注。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定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性、吸附性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除草定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693.1、173.3、138.6 d,该药在土壤中降解较慢,影响其在土壤中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除草定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与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分别为0.34、1.86和2.94;3种土壤对除草定的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吸附。薄层层析试验显示,当溶剂展开至11.5 cm处,除草定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最远移至8~10 cm处。影响除草定在土壤中吸附性和移动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除草定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潜在风险性,使用除草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44.
三峡蓄水后的支流回水区平均流速在001m/s以下,因此将其近似视为静止水体,通过构筑光照对蓝藻种群垂直迁移影响理论模型,分别以1 a和1 d为研究期限,对蓝藻种群的垂直迁移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蓝藻垂直迁移过程具有明显季节特征,每年冬季,蓝藻处于休眠期,并停留在水底;4月蓝藻开始复苏,11月处于休眠期的过渡阶段,这两个月具有微弱浮力;5和10月蓝藻开始接近水表,易发生垂直迁移;6~9月蓝藻垂直迁移速率增加,易发生水华。计算表明:6和9月蓝藻上升/下沉速率较大,易发生快速的上浮/下沉垂直迁移运动,宏观上表现为水华的急剧暴发/消退;6月易暴发水华的时间为早上8点到10点,9月易暴发水华的时间为早上10点到11点,预测结果和实测资料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相似文献   
945.
植物为了躲避太热的地方,它们的后代会随着风慢慢向凉爽的地方迁移。美国最新一期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许多欧洲的植物开始向高海拔地区迁移,因为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的气温低一  相似文献   
946.
采用土柱淋滤和间歇式通气淋滤实验,研究三氮(NH4+-N、NO3--N、NO2--N)在土壤层中的迁移与转化,并对氮肥的有效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47.
松属(Pinus L.)约113种,是松科现代属中最原始的类群。松属植物种类丰富且研究领域广泛,对其已经积累的资料数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松属大化石资料,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地质背景和地理隔离事件讨论了其地史分布及植物地理学意义;该属化石在早白垩世至全新世地层中均有记录。化石证据表明松属很可能在早白垩世(之前)起源于西欧地区,从这一起源地通过北大西洋陆桥扩散到北美洲东部,而东亚的类群可能是从北美洲西部经过白令陆桥散布的。在晚白垩世分化出双维管束松亚属Subgenus Pinus L.及单维管束松亚属Subgenus Strobus (D.Don) Lemmon,前者更接近祖先类群。古新世由于全球显著增温以及白垩纪末期大灭绝等地质事件的影响使松属数量急剧减少,在晚始新世至中新世时期随着气温转凉转冷再次分化扩散,中新世达到其发展高峰且分布面貌与现代类群近似。松属多样性时空历史可能和新生代气候变迁及晚新生代构造运动塑造的山地隆升等环境变化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48.
高效藻类塘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及氮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高氮农村污水氮的去除及其迁移转化规律.高效藻类塘和水生高等植物塘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氮和氩氮分别为17.13-133.2 mg/L和1.85~108.3 mg/L,两级高效藻类塘对总氮和氨氮的全年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29.4%和91.6%,季节处理效率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高效藻类塘中氨氮的降解和转化途径依次为硝化作用、藻类同化吸收及其他途径、氨氮挥发;硝化作用占氨氮总转化量的50%以上;高效藻类塘内可以发生氨氮沉淀,但可忽略不计.总氮的去除以藻类同化形成颗粒有机氮经分离后得以去除为主,氨氮挥发较少.可采用藻类塘出水回流至化粪池或改进水生高等植物塘构造强化反硝化.提高系统的整体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949.
沟渠化对三江平原湿地铁元素沉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沟渠化是湿地垦殖的标志性过程和景观.在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选择了一个典型四级排水沟渠系统,沿等级在沟渠底部布设沉积板,并以附近的河漫滩天然湿地为对照,连续两年定量采集了不同级别沟渠和天然湿地中的当年沉积物,分别计算了沉积通量和沉积物中的铁元素及其氧化物和生源要素含量.结果表明,各等级沟渠的枯落物、泥沙和总沉积通量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其均值分别为(57.00±16.90)、(3 997.57±798.98)和(4 054.57±792.91)g·(m2·a)-1,其中枯落物所占比例随沟渠等级增加而逐渐降低;天然湿地的枯落物沉积通量[(120.26±19.42)g·(m2·a)-1]显著高于沟渠,而泥沙[(35.41±11.15)g·(m2·a)-1]和总沉积通量[(155.67±20.75)g·(m2·a)-1]则显著低于沟渠;各级沟渠和天然湿地沉积物中的总铁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游离态铁含量显著低于天然湿地;农渠、斗渠和支渠沉积物的无定形铁和络合态铁含量都与天然湿地接近,且都高于干渠沉积物;各级沟渠沉积物中铁氧化物的游离度为天然湿地的60.2%,而络合度和活化度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级沟渠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都低于天然湿地,分别为天然湿地的14.6%、31.6%和41.0%.三江平原湿地垦殖形成的沟渠化对天然湿地的铁和生源要素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合理的农田用水管理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环境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50.
使用TaPL3模型对兰州地区16种PAHs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BaP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的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18.9km(BghiP)和734.9km(PYR)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0.41d(ACE)和1304.76d(BaP)之间;通过水体的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511.1km(NAP)和34472.6km(BghiP)之间,PovWater在5.35d(NAP)和4156.59d(BghiP)之间.16种PAHs中,芘在空气中的LRTP最大,苯并[ghi]芘在水中的LRTP最大.中、高环数PAHs的PovAir和PovWater要比低环数PAHs高.此外,CTD和Pov没有表现出直接的关系.与国外的同类研究相比,BaP在兰州地区的CTDAir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