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614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38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1140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268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介体厌氧催化活性艳红K-2BP脱色及构效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筛选出的4种结构相似的醌类氧化还原介体对活性艳红K-2BP厌氧脱色的促进作用,并分析了介体促进效果与其化学结构活性相关性. 在35℃中温厌氧条件下,采用间歇批量实验法,测定不同体系中介体催化活性艳红K-2BP脱色效果.结果表明,①结构相似的醌类氧化还原介体蒽醌(AQ)、1,5-二氯蒽醌(1,5-AQ)、1,8-二氯蒽醌(1,8-AQ)和1,4,5,8-四氯蒽醌(1,4,5,8-AQ),均促进活性艳红K-2BP脱色,反应速率提高了1.4~3倍;②当醌类介体投加浓度为4 mmol·L-1,活性艳红K-2BP染料浓度为300 mg·L-1时,促进作用由大到小的顺序为:1,8-AQ>1,5-AQ>AQ>1,4,5,8-AQ;③ 当活性艳红K-2BP染料浓度为300 mg·L-1时,1,8-AQ促进效果最佳且脱色速率常数随1,8-AQ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④介体促进效果与介体取代基团数量、位置和电子共轭效应相关.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氧化还原介体定性/定量构-效关系数学模型,探究和完善非水溶性氧化还原介体催化强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32.
为详细了解湛江港湾海洋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特征,于2009年5月调查了湛江港湾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大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湛江港湾表层沉积物总体上为还原环境,Eh在-63 ~ -268 mV之间变化,大部分在-230 mV左右;从湾内到湾外,表层沉积物的Eh区域分布不均一,同一断面近岸较低、中部较高.相关...  相似文献   
233.
还原-ZPF催化氧化降解2,4-DNT效果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实验室制备的α-FeOOH柱撑人造沸石(zeotileartificial pillared byα-FeOOH,ZPF)为催化剂,并利用FTIR与XRD技术进行表征,采用批式实验研究其催化H2O2氧化去除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效能,对比分析不同pH条件下Fe0还原、ZPF催化...  相似文献   
234.
用处理造纸废液的资源化产品──精矿浆与尿素混合处理秸杆,可提高秸杆作为家畜饲料的利用率。本实验用绵羊瘤胃内48h干物质消失率(DMdp)作为对家畜可利用程度的指标。用河北涿州市造纸厂的糖矿浆处理的稻草干物质消失率提高了4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了22.6%。稻草和玉米杆经糖矿浆尿素混合处理后饲喂绵羊日增重较氨化秸杆分别提高了22.8%和9.25%。  相似文献   
235.
利用厌氧-缺氧-好氧处理城市废水的中试规模系统,对其缺氧相中的脱氮硫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氮硫杆菌的最高脱氮作用率、氧化Na2S的最高浓度、S2-的最高污泥负荷率和污泥中脱氮硫杆菌的最高含量(MPN)分别为3.6mg-NO3/gVSS·h、1750mg/L、25mg-S2-/gVSS·d和1.1×108/gVSS。脱氮硫杆菌在氧化二价硫成硫酸并还原硝酸为氮气的过程中起着相当有意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6.
以赤铁矿为原料、硫化钠为硫化试剂,对赤铁矿进行了硫化改性,考察了硫化赤铁矿(SH)对水中六价铬Cr(Ⅵ)的还原固定化性能。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该材料在pH=7时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66.7 mg·g-1,约为原始赤铁矿的39倍。SH对Cr(Ⅵ)的去除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该过程可能受化学吸附控制。进一步采用TEM、XRD等手段对SH进行了表征,并结合材料吸附前后的XPS图谱变化,对SH去除水中Cr(Ⅵ)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赤铁矿相比,硫化改性赤铁矿对Cr(Ⅵ)去除性能显著提高的原因可能源于赤铁矿表面形成的铁-硫化合物层。在SH还原固定化Cr(Ⅵ)的过程中,表面硫化层中的还原性物质FeS、吸附态Fe(Ⅱ)和S(-II)将Cr(Ⅵ)还原为Cr(Ⅲ),从而实现对Cr(Ⅵ)的稳定化。  相似文献   
237.
Fenton反应中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迎新  张昱  杨敏 《环境化学》2004,23(2):135-139
Fenton反应中,由于各种介质价态及形态的改变,氧化还原电位(ORP)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滴加H2O2过程中,H2O2/[Fe^2 ]0的摩尔比小于0.75时,ORP的升高是一个快速过程;大于0.75后,ORP的变化趋于缓慢.当体系中没有加入有机物时,随着过量H2O2的加入,Fe^2 以微量且较稳定的浓度存在,体系的ORP也保持较稳定的状态;当加入石油烃后,伴随着H2O2浓度降至微量,少量Fe^3 能被有机自由基还原成Fe^2 ,相对应的ORP也出现下降.不同H2O2浓度对应不同的ORP曲线,H2O2浓度愈高,ORP最大值出现得也愈迟.通过研究ORP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了Fenton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38.
还原铁粉/紫外光体系对活性艳红X-3B溶液的脱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紫外杀菌灯(λmax=253.7nm,30W)照射下,添加还原铁粉的活性艳红X-3B水溶液的脱色作用。当pH=3.5,铁粉投加量为2.0g/L时,20mg/L活性艳红X-3B溶液在光照180min后的脱色率为79%。脱色为动力学零级反应。染料溶液的pH、铁粉投加量、活性艳红初始浓度对脱色有影响。初步探讨了脱色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39.
从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叶子中分离鉴定了4 个新的单萜配糖体, 命名为粗壮女贞甙D、G、H和L. 通过波谱及化学方法,它们分别鉴定为香叶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顺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 ,6羟基3,7二甲基2E,7葵二烯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反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2) ,6羟基3,7二甲基2E,7葵二烯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顺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3) 以及6,7二羟基3,7二甲基2E葵烯醇3′OαL吡喃鼠李糖基4′顺式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4) . 此外,还从该植物得到了7 个已知化合物,芹菜素(5)、cosmosiin(6) 、rhoifolin(7) 、山梨糖醇(8)、阿克苷(9) 、β谷甾醇(10) 和齐墩果酸(11) .  相似文献   
240.
Limited oxygen supply to anaerobic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had been demonstrated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elemental sulfur(S0) recovery, coupling sulfate reduction and sulfide oxidation.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of dissolved oxygen(DO) on the microbial functional structures in these systems. We used a high throughput tool(GeoChip) to evaluat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a biological desulfurization reactor under micro-aerobic conditions(DO: 0.02–0.33 mg/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functional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es were dramatically altered with elevated DO levels. The abundances of dsrA/B genes involved in sulfate reduction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0.05, LSD test) at relatively high DO concentration(DO: 0.33 mg/L). The abundances of sox and fccA/B genes involved in sulfur/sulfide oxidation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0.05, LSD test) in low DO concentration conditions(DO: 0.09 mg/L)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continuously elevated DO levels. Their abundances coincided with the change of sulfate removal efficiencies and elemental sulfur(S0)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in the bioreactor. In addition, the abundance of carbon degradation genes increased with the raising of DO levels, showing that the heterotrophic microorganisms(e.g., fermentative microorganisms) were thriving under micro-aerobic condi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impacts of micro-aerobic conditions on the microbial functional structure of sulfatereducing sulfur-producing bioreactors, and revealed the potential linkage between functiona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reactor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