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9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578篇
安全科学   372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1429篇
基础理论   624篇
污染及防治   120篇
评价与监测   71篇
社会与环境   288篇
灾害及防治   15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但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给就业带来的短期冲击效应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深刻分析和厘清环境保护工作对就业乃至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带动效应,是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从学术视角分析了我国20年来环保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论证了环保投资对就业规模扩展的积极作用及其机制,对于认识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价值,制定针对性政策预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2.
本文就土壤中铜污染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23.
为了探究结构差异较大、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类增塑剂雌激素活性的联合效应,选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和壬基酚(NP)作为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类和烷基酚类增塑剂的代表物进行试验.用DBP、BPA和NP单独及两两混合处理MCF-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培养24h、48 h、72 h和96h时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培养48h后的细胞生长周期分布,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运用效应叠加模型(ES)判定联合效应类型.结果表明,在单独暴露试验中,DBP、BPA和NP组PI均大于1,且均能提高S期(DNA合成期)细胞比例.因此,DBP、BPA和NP均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增殖.混合暴露试验中,1)DBP和BPA在MTT试验中24h、48h、72 h和96h时的效应叠加指数(ESI)分别为1.013 9、1.023 8、0.9999、1.010 8,在流式细胞仪试验中ESI为1.014 1.因此,DBP和BPA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加和作用.2)DBP和NP在MTT试验中24 h、48 h、72 h和96 h时的ESI分别为1.004 0、1.008 6、1.011 5、1.010 3,流式细胞仪试验中ESI为0.997 0.因此,DBP和NP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加和作用.3)BAP和NP在MTT试验中24h、48 h、72 h和96h时的ESI分别为0.980 6、0.981 8、0.977 7、0.973 3,流式细胞仪试验的ESI为0.912 8.由此可知,BPA和NP的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为拮抗作用.因此,可以采用MCF-7细胞增殖试验研究环境污染物雌激素活性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224.
<正>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于3月15日正式发布.《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的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预计到21世纪末,中国高温、洪涝和干旱灾害风险加大,城市化、老龄化和财富积聚对气候灾害风险有叠加和放大效应.《报告》认为,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种类多,频次高,阶段性和季节性明显,区域差异大,影响范围广.近60年中  相似文献   
225.
过氧化氢对铜绿微囊藻的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娟  王应军  高鹏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4):1183-1189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藻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H2O2浓度越大,对藻细胞的毒害作用越大.24 h之后,铜绿微囊藻藻细胞数、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都快速下降,而MDA含量显著增加,同时培养基中的H2O2含量也迅速降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毒性效应逐渐增强;72 h之后,藻细胞各指标值都降得很低,MDA含量也增加到最大,培养基中H2O2也逐渐被消耗和分解,藻细胞的损伤效应也达到最大.其中,H2O2浓度为50 mg·L-1时,能够有效的去除藻细胞,并且对藻细胞的生理指标及抗氧化能力都有很强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226.
空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且具有深远的环境影响。暴露于空气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许多不同的影响,理解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又是一个复杂命题,既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同时也要考虑相关疾病的复杂性。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学在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空气污染物可引起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RNA表达等表观遗传学改变,这种改变往往发生在疾病产生的早期,因此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还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筛选可能的标志物。本文综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几种修饰方式和空气污染物造成不良健康损伤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7.
为评价典型有机污染物对长江三峡库区上游特有珍稀鱼类的环境风险,本实验以稀有鮈鲫为对象,研究了低剂量多环芳烃(PAHs)暴露而引起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将成年稀有鮈鲫暴露于不同浓度(0、0.1、0.3、1.0和3.0μg·L-1)的苯并芘(Ba P)中28 d,测定了体质系数、性激素含量、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和肝脏中与繁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在雌鱼中,Ba P暴露后,睾酮(T)的含量显著升高,雌二醇(E2)的水平显著下降并改变了T/E2的比值;在雄鱼中,T和E2的含量都显著下降.雌雄鱼性激素的改变可能与类固醇合成相关基因(Cyp17、Cyp19a)表达量的改变有关.Ba P暴露显著抑制了雌雄鱼肝脏中卵黄蛋白原(VTG)基因的表达.以上检测到的激素或者基因表达的改变主要发生在高剂量(3.0μg·L-1)Ba P暴露下,而长江上游库区水体中多环芳烃含量较低(100 ng·L-1),因此推测,库区存在的多环芳烃不会对三峡库区上游水体中的鱼类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228.
我国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空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利用效益最大化,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关键议题。论文选取影响水资源"农转非"的9个因素,采用2003—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岭回归法测度各因素作用程度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发展是主要推动因素,综合作用达0.53;随时间推移,各因素的作用差异较大。2空间尺度上,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正向作用是0.32和0.21;极度缺水区,产业结构变化、生态环境改善、节灌率和人均水资源量的正向作用明显;中度缺水区,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系数是0.56;轻度缺水区,城镇化发展和有效灌溉率的影响程度为0.33和0.30;GDP是丰沛区的关键促进因素。3从时空尺度看,水资源利用比较收益是主要约束因素。4各因素在不同时点、不同区域的作用方向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229.
以模式生物斑马鱼胚胎为试验材料,通过暴露试验研究了污水处理工艺不同阶段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消毒副产物(DBPs)毒性效应关系,揭示污水处理工艺中DBPs前体物DOM的生成变化规律以及对再生水生态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各阶段DOM和DBPs水样对斑马鱼胚胎均有不同程度的致死效应,改良A2/O工艺段水样暴露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较大,DOM暴露的斑马鱼胚胎致死毒性效应低于DBPs,且DBPs对斑马鱼胚胎的半致死毒性效应较大;污水处理过程中增加的腐殖酸类物质主要来自于好氧过程微生物的生化合成;污水处理各阶段水样中腐殖酸类物质含量水平与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毒性效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污水生物处理会增大水中消毒前体物(DOM)特别是腐殖酸类物质的含量,从而增加了DBPs的产生量和再生水的生物毒性及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30.
镁及其合金腐蚀析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目前镁及其合金腐蚀过程中析氢的研究现状,阐述镁合金腐蚀过程中的析氢特点,并对已有解释镁合金析氢负差数效应的理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还概括了氢气对镁合金腐蚀的影响,回顾了传统测量氢气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微区定量收集氢气的新方法,以及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纯镁腐蚀过程中微区析氢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