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2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18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0篇 |
废物处理 | 47篇 |
环保管理 | 106篇 |
综合类 | 434篇 |
基础理论 | 115篇 |
污染及防治 | 114篇 |
评价与监测 | 16篇 |
社会与环境 | 3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58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对氯碱盐泥的综合利用,齐鲁石化公司研究院选择了碳化提镁制轻质MgCo_3、余渣再利用的工艺路线。文中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氯碱盐泥在碳化和水解过程中反应温度等因素对Mg(OH)_2碳化率、产品视比容等的影响,探索出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并对该法提镁的经济效益作了初步估算,对余渣和废液的利用和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103.
一株耐盐柴油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某油田附近受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以柴油为惟一碳源的耐盐菌株LS1。通过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菌体的形态观察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LS1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该菌株可耐受的最高盐度(NaCl)和柴油浓度分别为6%~8%和12 000 mg/L。菌株生长的适宜pH和温度条件分别为6.0~8.0和28~36℃。在盐度为6%、pH为7.0、温度为32℃、菌种投加量为10%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3 000 mg/L的柴油经6 d降解后,去除率可达78.3%,加入适量外加碳源葡萄糖和蔗糖,可使降解率分别提高至92%和90%左右。菌株LS1的耐盐机理可能是通过在细胞内积累甜菜碱以调节菌株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投加甜菜碱可提高耐盐菌LS1在高盐环境下对柴油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04.
选取4个地区(编号为C、X、N、J)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及其湿法处理后炉渣(分别称为原生炉渣及集料),针对元素成分、氧化物组分及重金属与溶盐的毒性浸出特性等开展实验分析。结果表明:(1)与原生炉渣对比,集料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主要元素Si、Al、C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而Cl、Fe及重金属Zn、Pb、Cr、Cu等含量基本降低;集料中SiO2和Al2O3均明显增加。(2)除C原生炉渣浸出液中Ni(7.62mg/L)严重超标外,其他3种原生炉渣浸出液中Pb、Cu、Ni浸出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值。与原生炉渣相比,除N集料外,其余集料浸出液中3种重金属(Pb、Cu、Ni)含量基本下降,特别是C集料浸出液中Ni浸出质量浓度下降到低于检测限;集料浸出液中Cl-和SO24-浸出浓度均下降,Cl-浸出质量浓度在C集料浸出液中下降最多,约下降72%,SO24-浸出质量浓度在J集料浸出液中下降最多,约下降86%。 相似文献
105.
106.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不断增多,特别是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产生的大量有害工业废盐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制约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总结近年我国工业废盐处理处置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工业废盐的产量、特征和危害,以及工业废盐处理的常规方法,重点分析了当前工业废盐热处理技术,其中包括传统热处理技术和新型热处理技术。在传统热处理技术中,主要介绍了回转窑焚烧技术、流化床焚烧技术和液体喷射焚烧技术等。在新型热处理技术中,介绍了悬浮炉处理技术、分级碳化技术、熔融盐氧化技术、高温热管技术和微波吸收技术。对比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技术处理效果和优缺点,系统梳理了我国工业废盐热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进程。此外,探讨了工业废盐热处理技术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消除机制,包括活性氧的产生机理以及有机污染物消除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最后,总结了在热处理过程中废盐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为N和S等)、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二噁英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108.
重点介绍了有关防污闪机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四种防污闪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分析了绝缘子从积污、湿润到闪络的详细过程,并通过附盐密度法绘制了盐密与闪络电压的关系,为防污闪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