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440篇
安全科学   110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920篇
基础理论   181篇
污染及防治   235篇
评价与监测   4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81.
啤酒酵母吸附去除水中Cu(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实验室培养的啤酒酵母作生物吸附剂对Cu(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对Cu^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最佳pH为4,其等温吸附过程以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此外,菌体用量也会影响啤酒酵母对的吸附效果,其经济的菌体用量浓度与Cu^2+浓度比约为100:1.  相似文献   
882.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u(Ⅱ) and Pb(Ⅱ) on upland red soil,and paddy soils which were originated from the upland soil and cultivated for 8,15,35 and 85 years,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batch method.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of the soils are important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u(Ⅱ) and Pb(Ⅱ).The 15-Year paddy soil ha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Pb(Ⅱ),followed by the 35-Year paddy soil.Both the 35-Year paddy soil and 15-Year paddy soil adsorbed more Cu(Ⅱ) than the upland soil and other paddy soils.The 15-Year paddy soils exhibited the highest desorption percentage for both Cu(Ⅱ) and Pb(Ⅱ).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for the CEC of the soils tested.The high soil CEC contributes not only to the adsorption of Cu(Ⅱ) and Pb(Ⅱ) but also to the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of the two heavy metals by the soils.Lower desorption percentages for Cu(Ⅱ) (36.7% to 42.2%) and Pb(Ⅱ) (50.4% to 57.9%) were observed for the 85-Year paddy soil.The highest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low desorption percentages for the two metals because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es between the organic matter and the metals could increase the stability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相似文献   
883.
活性炭负载纳米TiO_2电催化氧化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溶胶凝胶—动态吸附法制备颗粒活性炭(GAC)负载纳米二氧化钛(TiO2)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率为考察指标,研究TiO2/GAC电催化反应体系对甲基橙染料废水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甲基橙废水pH为4,TiO2/GAC催化剂用量为0.5g,Fe2+浓度为250mg/L,电解电压为16V时,电催化氧化30min的条件下,甲基橙脱色率达99.2%,COD去除率达93.1%。  相似文献   
884.
PbO_2/Ti改性电极电催化氧化酸性品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PbO2/Ti改性电极,以酸性品红为处理对象,采用未掺杂和掺杂Fe、Ni的改性电极电催化氧化降解酸性品红,比较不同电极的电催化效果,考察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对电催化氧化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品红初始浓度为100mg/L,电流密度为75mA/cm2,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2g/L的条件下,分别以掺杂Fe和Ni电极为阳极,1h后酸性品红的去除率分别为91.86%和93.04%;Ti/SnO2-Sb2O3/PbO2-Fe和Ti/SnO2-Sb2O3/PbO2-Ni电极,其电催化性能明显优于传统PbO2/Ti电极。  相似文献   
885.
碳酸盐岩抑制煤中有害元素释放和迁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艳  吴攀  陶秀珍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395-1400
为了揭示碳酸盐岩地质背景下碳酸盐岩对煤中有害元素的抑制作用,以煤和碳酸盐岩为实验材料设计了3个不同组合的淋溶柱,采用淋溶实验方法,探讨了碳酸盐岩对煤中Fe、Mn、Cu、As等元素释放和迁移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碳酸盐岩能有效中和煤中黄铁矿等硫化矿物氧化产生的酸,淋溶液pH值显著升高;碳酸盐岩对煤中硫的释放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煤中Fe、Cu和As元素的释放和迁移的抑制能力较强,但对煤中Mn、Pb和Cd元素的释放和迁移的抑制能力相对较弱.碳酸盐岩能有效抑制酸性矿山废水的形成和演化,可作为碳酸盐岩地区酸性矿山废水防治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886.
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壳聚糖的吸附性能,用苯甲醛保护壳聚糖氨基,通过与环氧氯丙烷和β-环糊精的反应合成了新的吸附剂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研究了其对偶氮染料酸性红R的吸附行为,考察了酸性红R的初始浓度、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酸性红R的浓度≤100mg/g时,合成物的吸附量随酸性红R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浓度进一步增大时,吸附量趋于平衡。合成物对酸性红R的吸附效果在pH为2~4之间最好。相比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R2=0.8476),β-环糊精接枝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吸附规律明显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R2=0.9977)。吸附动力学采用了准一级速率方程(R2=0.8609)和准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R2=0.9945)。β-环糊精接枝后的壳聚糖对酸性红R的平衡吸附容量可以提高20.2mg/g。  相似文献   
887.
在H2O2存在条件下,对酸性黑染料进行强化日光照射处理,研究了染料初始浓度、pH值、光照强度、不同阴离子等因素对酸性黑染料废水脱色的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光解脱色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较高光强下时,降解速率增加并不明显。酸性黑在酸性媒介的光解脱色速率比碱性媒介略大。除SO42-离子外,实验范围内的其它Br-、NO3-、Cl-和NO2-等阴离子,均对降解速率有负影响,其中NO2-对脱色降解速率影响最显著。处理前后的UV-Vis谱图分析表明酸性黑在强化日光/H2O2光解处理中脱色是因为染料发生氧化光降作用。  相似文献   
888.
研究了泥水体系中柠檬酸-Fe(Ⅱ)/K2SO8降解敌草隆时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为:K2SO8浓度为2.0mmol/L,Fe(Ⅱ)浓度为1.0mmol/L,柠檬酸浓度为0.5mmol/L,反应时间为120min,pH=7.0。此奈件下,0.1mmol/L敌草隆降解率可达97.6%。采用分子探针竞争实验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  相似文献   
889.
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Ⅱ)的洗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保卫  吴咏琪  马婵媛  朱瑞佳 《环境科学》2009,30(10):3067-3071
采用批平衡法比较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及其混合物(SDBS-TX100)对土壤中铜的洗脱作用.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清洗时间、溶液pH值、土水比、无机盐等因素对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Cu(Ⅱ)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当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相同时,单一SDBS较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SDBS-TX100和单一TX100洗脱效果好;6 000 mg.L-1SDBS对Cu(Ⅱ)的洗脱效率达到46.3%,分别是同浓度SDBS-TX100(3∶1)、SDBS-TX100(1∶1)、SDBS-TX100(1∶3)和单一TX100洗脱效率的5.8、10.8、10.8和19.3倍;1∶10土水比条件下,清洗时间为24 h时,各表面活性剂体系都达到最好清洗效果;溶液pH值对表面活性剂洗脱Cu(Ⅱ)有显著影响,随着溶液pH值升高,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逐渐下降,强酸性条件下(pH=1.50),洗脱率最高可达95%;土水比越小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Cu(Ⅱ)的洗脱效果越好;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影响不大,但是过量Mg2+(浓度>500...  相似文献   
890.
超细粉煤灰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粉煤灰为原料,通过球磨制得超细粉煤灰,研究了其对水中偶氮染料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在25℃,pH值为2,投加量为0.7g,反应时间为120min时,粉煤灰对甲基橙的去除率为79.4%,超细粉煤灰对甲基橙的去除率可达93.8%。随温度升高,吸附量降低,证明该吸附为放热过程,并计算不同温度下各热力学参数△G,△H和△S。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数学模型拟合,显示等温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动力学更适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