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351篇
安全科学   45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1125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136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10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西安市某文教区典型下垫面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安市某文教区路面、屋面和绿地设置径流采样点,采用人工时间间隔采样法对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3场降雨径流和2场融雪径流全程采样,测试径流过程SS、COD、TN、TP、Pb、Zn、Cu、Cd、Ni、Cr、PAHs、溶解态COD、溶解态重金属和溶解态PAHs的浓度以及颗粒物粒径d50,研究各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水平及出流规律,比较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各类下垫面降雨径流主要污染物均为SS、COD、TN、Pb、Cr,路面和绿地径流中SS的EMCs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3类下垫面降雨径流COD、TN、Pb、Cr的EMCs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PAHs与国内相关研究相比属于中等污染水平,路面、屋面和绿地径流的EMC分别为266.8~389.8ng/L、254.9~303.0ng/L和231.2ng/L.路面径流SS、COD、Zn、Pb、Cu、PAHs浓度高于屋面径流,而TN、TP、Cr等指标则相反,表明径流中TN、TP、Cr主要源于大气干湿沉降,而交通排污对SS、COD、Zn、Pb、Cu、PAHs等有较大输入贡献.3类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浓度输出规律差异显著,路面径流污染物初期浓度较大,受雨期交通排污影响中后段波动剧烈,屋面径流污染物浓度随径流历时持续降低且趋于稳定,绿地径流污染物浓度沿程变化相对较小.降雨强度对总量污染物浓度输出的影响大于溶解态污染物,表现为d50与降雨强度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因降雪期间污染物持续累积且径流量较小,路面融雪径流污染物浓度远大于降雨径流,而屋面融雪径流因流量较小导致携带污染物的能力较弱故水质优于降雨径流.  相似文献   
992.
氧化亚铜是海洋防污涂料中重要的防污剂,防污剂中Cu2+释放速率将会显著影响其防污效果,同时海水中的Cu2+也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严格控制防污剂的释放速率对降低海洋生物的风险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使用人工海水对新型聚丙烯酸酯防污涂料中氧化亚铜释放速率进行测定,研究涂料构成及海水温度对Cu2+释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亚铜在实验所用混合丙烯酸酯树脂涂料中能够快速实现稳定释放,达到良好防污效果.涂料中体质颜料用量影响涂料的孔隙,涂料颜料体积浓度(PVC)值介于0.136~0.154时,Cu2+释放速率适中.氧化亚铜在涂料中的Cu2O含量高于26.9%时,有利于Cu2+长期稳定释放.海水温度升高,涂料Cu2+的释放速率将增加数倍.  相似文献   
993.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有机磷酸酯淹水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婷  何明靖  杨志豪  魏世强 《环境科学》2018,39(12):5487-5493
本研究以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有机磷酸酯(OPEs)的含量、环境温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因素的变化对土壤中常见OPEs单体迁移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OPEs含量越低,其迁移释放量越低;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向上覆水释放的OPEs减少,预示土壤添加有机质后对OPEs的释放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机质对OPEs的吸附起主要作用,但当有机质含量(以干重计)高于30 g·kg~(-1)时,对OPEs释放的抑制作用并未显著增强;在环境温度为27℃时,三类OPEs的平均释放量为1 077. 3 ng·m L~(-1),高于7℃的释放量,说明高温对OPEs的释放起促进作用.微生物对其作用并不明显.氯类的OPEs包括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和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P)为最主要的释放单体,主要原因可能是氯类OPEs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值)和有机碳分配系数(Koc值)比烷烃类和芳烃类OPEs低,更易溶于水体,不易被土壤中的有机质吸附,因此氯类OPEs更易从土壤中迁移释放到上覆水中,成为三峡库区上覆水中主要的OPEs单体.  相似文献   
994.
湖泊沉积物内源磷是湖泊水体磷的重要来源,但目前对内源磷释放通量的科学估算缺乏定量研究。本文以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野外调查分析法、模拟实验法和扩散模型法等3种估算方法下的红枫湖沉积物内源磷释放通量。结果表明,野外调查分析法可宏观获取水体污染物来源的概况,但对采样点布设、采样频次和周期等要求较高,估算结果往往存在较大偏差和不确定性;模拟实验法可粗略获得沉积物磷释放通量,但由于取样和实验培养过程破坏了沉积物的物理化学结构,估算结果难以精确;扩散模型法可定量估算沉积物磷释放通量,但须与沉积物-水界面高分辨率观测数据相结合才能使结果可靠。红枫湖沉积物内源磷输入对水体磷污染的贡献较高(25.7%~46%),因此在富营养化治理过程中,一方面应继续强化外源污染治理,另一方面亟待加强对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95.
六氯苯的O3及UV/O3高级氧化降解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率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O3、UV/O3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不利于HCB的降解,在pH=3,HCB=0.2 mg/L,反应40 min时,HCB的去除可达50%左右,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UV/O3联合作用,HCB的降解基本上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根据离子色谱(IC)、GC对六氯苯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探讨了O3、UV/O3降解六氯苯的途径和机理.  相似文献   
996.
水生植物塘运行规律及设计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水生植物塘处理生活污水进行全年观测和研究证明:水生植物塘对有机污染物等有明显净化效果,特别是对氮、磷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对照静态实验,提出了以磷酸盐负荷为主要水生植物塘设计参数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温度修正公式,并对其流态及数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水生植物塘的一般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97.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样方法调查了云南省和四川省5个受紫茎泽兰入侵的样地中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了其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5个样地采得本地植物87种,其中常见本地植物32种,隶属19科31属.紫茎泽兰入侵造成5种生境条件下物种丰富度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除样地d外,其他样地紫茎泽兰入侵的样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下降显著或极显著.而紫茎泽兰入侵对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不同生境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有所不同,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群落,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趋势较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为主的群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8.
许卉  杨昕 《生态环境》2002,11(1):38-41
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黄土进行模拟降水淋溶实验,研究了在动态淋溶系统中盐基离子和SiO2、Cl-等黄土主要组份的释放规律及淋出液的pH值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对黄土中各矿物元素的淋溶释放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中的Na+、Ca2+、Mg2+、Cl-主要通过快速的无机盐溶解过程淋失,而K+、SiO2的淋溶释放则与缓慢的硅酸盐矿物风化有关。粗略的通量计算结果显示,在黄河流域,降水淋溶侵蚀作用每年可从黄土中淋失盐基离子40.7 × 109mol,占黄河溶解态物质入海通量的近20%。  相似文献   
999.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培养试验与分析测定,研究了湖南省几种母质发育的旱地土壤和稻田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非常缓慢。水田土壤培养8周后,旱地土壤培养7周后均未达到最大释放量,其累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除开始2d内固定态铵的释放稍快外,整个培养期间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速率基本保持恒定。其中,土壤“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的释放率远远大于“原有的”固定态铵。在水田土壤条件下,“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经培养8周后,可释放出“新固定的”固定态铵的58.0%~80.8%,而“原有的”固定态铵仅能释放2.4%~8.8%。数学拟合结果表明,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扩散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供试土壤固定态铵释放的动力学资料,零级方程也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但Elovich方程较差。研究还表明,溶液中的阳离子种类会影响土壤固定态铵的释放,Ca2 的存在较K 更有利于固定态铵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00.
城市生态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描述了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规律和特征。包括与城市生态系统的辩证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开放性和负荷能力等。分析城市生态环境效应,探讨城市生态环境容量、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