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10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596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179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41.
The complex capac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ters (OMs) for Cu was quantitatively stud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using different adsorbents prepared from the sediment in Taihu Lake. The free Cu was measured with ion selective electrode (ISE) and complex capacity was calculated using a conditional formation constant model.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complex capacity was 0.048 mmol·g-1, 0.009 and 0.005 mmol.g-1for raw sediment, sediment without DOM, sediment without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s but with DOM and sediment without OM. Insoluble organic matter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sorption of Cu in sediment and it can adsorb most Cu from water column. In the solution, Cu mainly existed as a complex with DOM and the DOM-Cu complexation capacity was 327.87 mg. g-1. The change of TOC and pH indicated ion-exchang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ree Cu and DOM. When the Cu concent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reached the complex capacity of DOM, precipitation was the major mechanism to remove Cu from water phase, which was observed from UV absorbance change of DOM, that is, its aromaticity increased while molecular weight decreased. The desorption result indi- cated that DOM was more capable of desorbing Cu from adsorbents without OM than adsorbent with OM. The desorbed quantity with DOM was 1.65, 1.78 and 2.2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with water for adsorbents without OM, raw adsorbents (sediment) and adsorbents without DOM.  相似文献   
242.
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是水处理中的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电催化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应用现状及研究方向展望,以期为今后该技术的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43.
翟思媛  赵迎新  季民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0):3238-3246
为进一步提高电极生物膜反应器的脱氮效能,采用导电聚合物聚噻吩(PTh)和电子穿梭体蒽醌-2,6-二磺酸二钠(AQDS)改性阴极材料石墨毡,系统研究了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改性电极的应用对BER体系的脱氮效能、电极表面生物相和体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PTh与AQDS协同处理石墨毡的BER体系的NO~-_3-N去除速率和效能均明显优于未处理电极体系,在HRT=4 h、C/N为2.0时NO~-_3-N的去除率达到90.0%以上.PTh/AQDS改性石墨毡电极的生物膜与电极的比重为0.26±0.04,其值为对照组的2.4倍,证明了PTh/AQDS改性后电极具有更优的生物相容性.应用PTh/AQDS改性电极的BER具有更好的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AQDS促进了特定微生物Thauera_mechernichensis(24.6%)的富集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保障了BER体系的反硝化效能.  相似文献   
244.
以钛基掺硼金刚石为基体,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Ti/BDD/PbO2复合电极,并将其用于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谱图(XRD)表征了电极的微观形貌及结构,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电极对有机物响应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45 V的低电位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5~175 mg/L,检测限为0.3 mg/L(S/N=3)。采用Ti/BDD/PbO2复合电极测定法和重铬酸钾标准方法对市政污水、食品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对比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相对误差小于10%,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45.
以自制Ti基Ru O2-Ir O2镀层形稳电极为阳极,采用电催化氧化处理偶氮染料甲基橙模拟废水。以硫酸钠为支持电解质,在自然p H条件下分别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间距、电流密度和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甲基橙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p H、电极间距为1.0 cm、电流密度为30.0 m A/cm2、电解质硫酸钠浓度为20.0 g/L、电解1.0h,甲基橙去除率高达90.0%以上。因此,电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染料废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46.
化学修饰电极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综述化学修饰电极在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土壤监测、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247.
大多数工业固体废弃物富含SiO2,采用煅烧、酸处理、碱处理和酸碱联合处理实现SiO2的提取再利用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从工业固体废弃物提取的SiO2制备的白炭黑用途广泛,可作为橡胶和塑料的补强填充剂以及吸附剂等.本文总结了以几种富含SiO2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硫酸铝废渣、黄磷炉渣、赤泥、高炉渣、粉煤灰等)...  相似文献   
248.
着重探讨了电极因素对氟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249.
硝基修饰的超高交联树脂对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进行硝基修饰,制得硝基修饰超高交联聚苯乙烯树脂JN-5(简称JN-5).JN-5树脂具有比表面积高、亲水性强等优点.对酚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进行静态吸附研究,平衡吸附试验数据和吸附热力学计算结果都表明,JN-5对4种酚类化合物(对甲基苯酚、苯酚、对氯苯酚、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优于大孔吸附树脂XAD-4.这主要得益于JN-5的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微孔结构.动态小柱吸附试验中,在流速4.77mL/h、303K的条件下,JN-5对苯酚的穿透吸附量为2.43mmol/g,总吸附量为3.26mmol/g,吸附后的树脂能用8%(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完全洗脱.  相似文献   
250.
采用涂刷热分解氧化法,把无机盐SnCl4·5H2O、SbCl3和Ce(NO3)3·6H2O以一定的配比溶解在有机溶剂异丙醇中制备涂层液,以钛板为基体,制备多组分的涂层电极.考察了不同掺杂量下制备的电极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对稀土Ce掺杂SnSb涂层进行了SEM表征,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500℃、稀土掺杂量(原子质量比)为Sn∶Sb∶Ce=100∶10∶1的电极降解效果最好;稀土Ce的掺杂有利于锡锑金属氧化物涂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