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279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对葫芦岛沿海地区天然放射性水平的调查研究,并与国内其它地区比较,证明葫芦沿海地区的天天然谢性水平属全国中或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142.
测取了氰化废渣及其浸出含氰浓度随时间变化的三组数据,计算了自净率。对环境管理及科研,环境污染及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3.
144.
为研究向煤中添加碳酸钙混燃对煤灰中铀赋存形态及矿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两种云南临沧煤样进行室内燃烧试验,基于逐级提取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原煤及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煤中添加碳酸钙混合燃烧对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钙添加剂量的增加,煤灰中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的铀会逐渐转化为碳酸盐结合态铀或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煤燃烧过程中,碳酸钙的分解产物与赤铁矿反应生成可被盐酸羟胺还原的黑钙铁矿,增加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铀,且钙可能进入硅铝酸盐矿物晶格破坏硅氧键,并与之结合生成较石英、长石更易溶的钙铝硅酸盐。因此,煤中添加碳酸钙可以通过改变燃烧后的煤灰中铀的赋存形态和矿物组成来增加其酸溶性,有利于煤灰中铀的回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5.
1 前言铀、钍为锕系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它们是人体非必需的有害元素,调查其在土壤中的背景含量,甚为重要。关于土壤中铀和钍的背景含量,早先,美国曾在大陆连片地区的土壤元素背景含量研究中有所提及;80年代初,我国测定了湘江谷地和松辽平原部分土壤样品中的铀和钍;“七五”期间,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外),以及8个沿海城市的41种土类,采集了未受污染的表层土壤样品860余个,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铀和钍的含量,首次给出了全国的背景含量和东部森林、8沿海城市(郊区)的背景含量。 2 中国土壤铀、钍的含量及分异  相似文献   
146.
一分析仪对上海市天然水体中的铀含量进行了10年连续监测,并比较了不同水体的铀含量,描述了其分布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上海天然水体中铀含量的范围为0.05-089μg=L,属我国天然水铀含量本底范围。  相似文献   
147.
中空纤维膜器处理含铀(VI)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空纤维膜器中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_煤油膜萃取含铀(Ⅵ)废水。实验表明,HDEHP-煤油膜萃取铀(Ⅵ)的萃取率随萃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当水相pH大于2时,水相酸度对速率影响较小,当水相pH小于2时,随着水相pH的提高,速率明显上升;提高水相流速可提高膜萃取率;当有机相HDEHP浓度小于0.01mol/L时,随着HDEHP浓度的提高萃取率上升,当大于0.01mol/L后,其浓度改变对萃取率影响不大。温度和有机相流速对膜萃取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8.
应用复土造田技术对尾矿库进行复土造田,既解决了尾矿库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使尾矿库变成了可耕作的农田或林场,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9.
选择中国南方某铀尾矿库周边2条背景剖面(B1、B2)和3条潜在污染剖面土壤剖面(S1、S2、S3),通过比较各剖面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讨论铀尾矿库土壤中外源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迁移行为.研究表明:(1)相较于背景剖面,邻近铀尾矿库周缘土壤主、微量组分呈显著外源输入特征.(2)应用主成分法分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外源重金属元素来源,发现尾矿库是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直接来源,并向周缘土壤输送As、Pb、Sb、Cd、U等重金属污染元素.(3)分析铀尾矿库周缘土壤中尾矿库源重金属元素(As、Pb、Sb、Cd、U)同主、微量组分与理化参数的关系,发现潜在污染土壤中各金属元素与LOI(烧失量)、K、P呈较密切相关,与Na、Ca、Mn、pH、Fe存在次等相关性;由重金属淋溶迁移程度可知,重金属在潜在污染剖面(S1、S2)呈显著富集特征;各重金属横向迁出特征表明,其迁移至铀尾矿库周缘土壤具有不同的迁移方式.(4)铀尾矿库周缘近源土壤(距尾矿库30m左右)As、Pb、Sb、Cd、U呈显著污染,含量远大于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所在省份土壤元素背景值,应对该尾矿库潜在风险进行及时管控.  相似文献   
150.
该研究选择中国北方某轻稀土尾矿库围墙外100 m范围内土壤和植物中铀、钍核素的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富集系数、转运系数、根滞留系数等方法,分析计算该区域5种优势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并筛选铀、钍核素的富集植物。结果表明:优势植物铀核素的富集系数为0.01~0.03,转运系数为0.07~0.22,根滞留系数为0.78~0.93。优势植物钍核素的富集系数为0.01~0.08,转运系数为0.03~0.33,根滞留系数为0.67~0.97。该区域5种优势植物富集、转运能力钍核素强于铀核素;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均小于1,不是该污染物质的富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当地植物进行土壤铀和钍核素修复,应引种乡土富集植物进行土壤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