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4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江西邹家山铀矿绿泥石形成温度及其成矿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产于邹家山火山岩型矿床深部的绿泥石进行蚀变特征、化学组成、形成环境研究,并初步探讨该矿床中的绿泥石的形成环境与矿化关系。指出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17.64~295.30°C。矿脉中与矿物共生的绿泥石主要是鲕绿泥石,而围岩中则是蠕绿泥石和铁镁绿泥石。含矿溶液沉淀时是一个还原环境,绿泥石不仅活化了火山岩中的,还为矿化提供了良好的沉淀环境。  相似文献   
132.
闽北570铀矿区周围大气环境氡浓度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闽北570矿区的大气氡环境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矿区废渣和坑道口释放出来的氡气对周围大气形成了一定的氡污染,特别是在矿区周围0.5~1km范围内的污染较严重。但是空气中的氡污染随着离矿区的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矿区周围居民室内氡的浓度较高,是福建省室内氡浓度平均值的1~8倍左右。在进行调查的28个居室中,有6个(占21%)居室内氡浓度超过我国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GB/T16146-1995中已建住房的室内氡浓度上限值(200Bq/m3)和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制定的200Bq/m3的上限值。居室中氡浓度的升高,除了受矿区释放出来的氡污染外,还因为本地区属高本底辐射区,房基下的土壤、岩石和建筑材料中的、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含量高,其放射性衰变产生的氡释放出来进入室内。  相似文献   
133.
湘江谷地土壤中微量元素铀和钍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对湘江谷地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和钍进行了测定。文中报道了该地区不同土类和母质土壤及全区土壤中和钍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在该区6种主要类型土壤中,和钍的含量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即山地草甸土>山地黄棕壤>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全区土壤中和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0ppm和17.0ppm。该值均高于世界土壤中和钍的平均含量(2ppm和9ppm)及地壳平均丰度(2.7ppm和9.6ppm),同时也高于我国其它地区。文中还对该区土壤中和钍的比值(Th/U)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4.
海水中铀的富集与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二乙三胺螯合滤纸预浓缩,偶氮氯磷Ⅲ分光光度测定海水中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35.
警惕核灾难     
游雪 《沿海环境》2000,(1):10-12
当爱因斯坦先生用他那把著名的钥匙——E=MC~2开启原子迷宫的大门时,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猛兽出笼了。从此,人类生存的环境又面临一种空前的挑战。 50多年前,日本厂岛和长崎的两朵蘑菇云让“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愧疚终生,也让世人认识到原子武器的残酷,和平开发核能的呼声从那时起便不绝于耳。但是,从切尔诺贝利到茨城、到月城,一次又一次的  相似文献   
136.
通过分析黄河干流溶解的沿程变化特征和下游利津站溶解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估算了溶解的逐月及全年入海通量。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浓度从上游至下游总体呈现出沿程逐步增加的趋势,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在上游源头附近比较高,其余河段234U/238U放射性活度比维持在较稳定的水平(1.3~1.7)。黄河下游利津站溶解浓度的变化范围为2.72±0.18 μg/L至7.57±0.66 μg/L之间,平均值为5.49±0.28 μg/L,并且呈现出夏、秋季低于春、冬季的变化规律。黄河下游水沙、溶解的月际入海通量年内变化显著,主要集中丰水期特别是调水调沙时期。利津站的径流量是影响溶解入海通量的主要因素。2010年、2013和2014年利津站溶解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04×105 kg/a、1.31×105 kg/a和6.41×104 kg/a,占世界河流年入海通量的1%左右。  相似文献   
137.
光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但在溶液中其还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不同的有机小分子并利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恒电位I-t曲线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考察小分子对光电子还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V分析证实在半导体矿物-U(Ⅵ)体系中U(Ⅵ)经历两步单电子还原为U(Ⅳ),扩散系数D_(Ⅵ)=1.9×10~(-8)cm~2/s。加入Na_3C_6H_5O_7、CH_3COONa、C_2H_5OH 3种小分子后溶液体系具有更高的电活性;随着小分子浓度不断增加,电子转移的能力先升高后降低;体系存在最优条件,即U(Ⅵ)与小分子的摩尔浓度为1∶1时,电子转移能力最强。相较于半导体矿物-U(Ⅵ)体系,3种小分子加入后其还原率分别提高了27.4%、16.4%、14.6%。EIS表明加入小分子的溶液体系具有更低的传荷内阻,更有利于电子的快速传递;I-t曲线证实还原过程中添加小分子可以加快U(Ⅵ)还原反应动力学速度;FTIR表明作用后603.34 cm~(-1)处有一U(Ⅳ)的较强吸收峰,表明光电子可将U(Ⅵ)还原成低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合适的小分子可提高光电子对的还原效率。  相似文献   
138.
以华东某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X-Series II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矿区和对照区共114个地表水样品中放射性核素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放射性污染,以查明矿区地表水污染现状。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表水平均含量39.89μg/L,分别是含矿未采区、江西省背景值、对照区的32.17倍、64.34倍和199.45倍;各亚区地表水的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顺序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废弃矿井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等亚区地表水含量受到较强人为活动影响;(2)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各亚区地表水污染程度为: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其中,水冶场区、开采矿井区、废弃矿井区、尾矿库区地表水的污染程度均为重度污染;对照区未污染。结合研究区含量特征,矿开采、运输与选冶等实际情况,建议从改善矿石运输条件、改善废水处理设备,提高废水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地表水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39.
以中国西南乌江流域石灰土为例,运用逐级提取(Sequential Extraction,SEE)技术,并结合化学成分和相关参数数据,研究了石灰土中(U)等元素的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石灰土中U的活动性及释放潜力,旨在增进对U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了解,同时也为流域U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石灰土中Mn主要存在于锰(氢)氧化物中,Ca主要存在于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中,P主要存在于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中,U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等残留部分中,其次赋存于有机质结合部分和碳酸盐矿物中;②石灰土剖面中活动态U所占的比例为10%~30%,平均17%,说明石灰土中的部分U在酸性和氧化-还原界面等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迁移活性,即在上述条件下,石灰土中的部分U可释放进入周围水体或植物中;③石灰土中U的潜在释放量为036~150 g/t,平均U潜在释放量为076 g/t,因此,在酸雨和侵蚀等作用下,石灰土U释放可显著提高乌江河水U通量。  相似文献   
140.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所有元素的75%以上,不包括新近发现的超金属元素。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数种人类遗传疾病都与金属代谢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