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76篇 |
免费 | 190篇 |
国内免费 | 5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69篇 |
废物处理 | 79篇 |
环保管理 | 247篇 |
综合类 | 1833篇 |
基础理论 | 296篇 |
污染及防治 | 182篇 |
评价与监测 | 118篇 |
社会与环境 | 168篇 |
灾害及防治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122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98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46篇 |
2014年 | 257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83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GIMMS和MODIS两种遥感数据,分析了1982~2008年东北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不同类型冻土区和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对气候变化和CO2体积分数增加的响应.研究表明.不同冻土类型区植被生长季NDVI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连续多年冻土区>大片多年冻土区>季节性冻土区>岛状多年冻土区.东北冻土区不同植被类型生长季平均NDVI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森林>灌丛>沼泽>农田>草地,其中森林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值为0.61,草地为0.46,过去27年间,东北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年际变化曲线可分为3个变化阶段:①1982~1990年,小幅上升阶段;②1990~2000年,缓慢下降阶段;③2000~2008年.明显上升阶段.1982~2008年期间,连续多年冻土区及大片多年冻土区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值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对于不同植被类型而言,除森林植被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外(P<0.05),其它植被类型NDVI值无显著变化趋势.过去27年间,东北冻土区年均气温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显著下降,CO2浓度显著升高.研究区全区平均NDVI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温是影响东北冻土区生长季植被NDVI的主要气候因子.森林和沼泽湿地植被生长季平均NDVI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5种植被类型中仅森林植被受CO2浓度影响显著.年平均气温对不同植被类型的影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森林>沼泽湿地>灌丛>农田>草地;降水的影响为:森林>沼泽湿地>草地>灌丛>农田;CO2浓度的影响为:森林>沼泽湿地>草地>农田>灌丛.关健词:NDVI;气候变化;CO2浓度增加;东北冻土区 相似文献
72.
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在调查中发现长江口以南浙江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低氧区,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低氧区内外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低氧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低氧区内是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高值区;CLUSTER和MDS标序把底栖动物分为了两个生物群落组群,一个组群属于低氧环境下的组群,近一步用ANOSIM检验发现,这两个组群差异显著(R=0.347,P=0.75%);低氧区内的多样性指数(H′=1.71)小于低氧区外的相应值(H′=2.53)。说明了低氧环境已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3.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平顶山市石龙区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共鉴定出78种代表性化合物,包括11种US EPA优控PAHs.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样品中单体烃菲、荧蒽、芴、芘含量比较高.在不同功能区域芳烃含量差别较大,采矿区及焦化厂区土壤中芳烃含量明显高于污灌区和农业区,而煤矸石山附近土壤中芳烃含量最高.采矿区、焦化厂区和污灌区土壤中低环数PAHs的比例远大于高环数PAHs,农业区反之.通过对(ρ)MP/(ρ)P、MPI1、(ρ)P/(ρ)A、(ρ)FL/(ρ)PY等参数值的分析认为,煤尘、烟灰沉降是石龙区土壤中PAHs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单体烃与PAHs的相关性分析得知,苊和蒽可作为煤矿区域表层土壤中PAHs的标志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74.
75.
借助苔藓对广西河池锑冶炼区周边大气中的10种重金属(Sb、Pb、As、Cu、Cd、Mn、Fe、Al、Ba、Sr)的分布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苔藓可有效反映重金属的沉降. 苔藓中w(Sb)、w(Pb)、w(As)和w(Cd)的范围分别为41.0~5.77×103、1.05×102~1.39×104、25.0~1.07×103和8.00~263 mg/kg,分别是背景值的1.5~213.6、24.5~322.5、3.6~1 980.9和3.2~105.2倍. 元素相关性的主成分分析表明,Sb、Pb、As、Cd和Cu为密切相关的一类元素,来源于原料矿石的冶炼排放;Mn、Fe和Al为第2类,主要来源于燃料煤的释放,此外,Mn还可能来源于城市气溶胶的输送和水泥厂的排放;Ba与Sr为第3类,来源与扬尘有关. 随着采样点与冶炼厂烟囱距离的增加,w(Sb)、w(Pb)、w(As)、w(Cu)和w(Cd)呈非线性下降,可用方程y=ae-x拟合. w(Sb)与w(Pb)的衰减速率相似,而w(As)衰减要快于二者. 相似文献
76.
利用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了三峡水库消落区淹没后土壤、植物汞释放特征及其在斑马鱼体的富集水平.结果表明,随淹水时间的延长,淹没土壤中总汞(THg)含量下降;水体THg浓度总体明显升高.淹没土壤及水体中甲基汞(MMHg)含量总体明显上升,其中稗草+土壤处理水体中增加尤为明显,淹水21 d后,其浓度是土壤处理的2.52倍.表明消落区土壤、植物是水库水体汞的一个重要来源.供试稗草淹水分解造成水体pH及溶解氧(DO)含量下降、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上升,对土壤MMHg含量无明显影响,对水体MMHg影响较大.供试斑马鱼头部、内脏及肌肉中THg含量总体明显上升,与水体中THg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鱼体头部、内脏及肌肉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MHg富集现象,以头部与肌肉最为明显.淹水21 d后,添加土壤处理的鱼体头部、内脏及肌肉MMHg增加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5~6.25、3.53~8.38、2.22~3.36倍;稗草+土壤处理的分别是土壤处理的3.57、2.37、1.52倍.可见,淹没土壤是鱼体MMHg增加的重要来源,淹没植物改变原水环境条件影响其向水体释汞过程能提高鱼体中MMHg含量. 相似文献
77.
Ag3PO4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但存在易光腐蚀和使用后回收难的的问题.本研究以废电池获得的磁性MnZnFe2O4作为载体,通过蛋清辅助水热原位沉积构建了Z型MnZnFe2O4@Ag3PO4异质结.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价带能谱、磁滞回线等测试手段,对不同Ag3PO4含量(10%~30%)异质结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光学及磁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考察了制备材料对模型污染物四环素(TC)光催化降解的活性.利用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ISI-XPS)、电子自旋共振(EP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探讨了异质结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MnZnFe2O4的介入拓宽了异质结的光谱响应范围和比表面积,Z型异质结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和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优化的MnZnFe2O4<... 相似文献
78.
79.
本文采用硝酸,双氧水湿法分离某炉渣中的有价金属,然后火法捕集金的新工艺,有效地综合回收了其中的各种有价金属,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0.
水文条件变化对重金属运移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北江河网区复杂的水环境系统,建立了河网区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和重金属模型,选取相应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验证。通过设定上游来水条件与下游潮汐作用并代入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式,研究了在不同水文条件下河网区重金属的运移过程。研究结论为,不同潮汐作用导致西江和北江的水流相互流通方式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污染物的传播途径;遭遇大潮时河网区各断面同期的镉浓度值要大大高于遭遇中潮和小潮时;上游来水量增加会增大(遭遇大潮时)或缩小(遭遇中潮或小潮时)西江和北江在思贤滘处的水位差,进而会加剧对西江(遭遇大潮时)或北江(遭遇中潮或小潮时)的水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