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576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71.
将糠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放于真空干燥箱中,在较低的负压状态下保持130℃的温度,蒸馏回收废渣中的有机物,该有机物返回糠醇精制车间获得合格的糠醇与糠醛产品;剩余的固体废弃物与纯碱混合,在反射炉中焙烧,用水浸取获得铬酸钠水溶液,由颜料厂直接用来生产颜料;最后剩下的固体物质主要为氧化铜,由铜冶炼厂提取铜.  相似文献   
672.
以十二烷基硫酸的作气浮剂,采用布气板分散气体气浮装置,对氢氧化铬沉淀气浮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铬淀气浮的动力学方程可用一级动力方程-dc/dt=kc来描述,其中速率常数k与pH值,气体流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73.
以铁作为极板,采用周期换向电絮凝法处理含铬废水,考察了初始pH值,电流密度,处理时间,初始质量浓度及周期换向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值为8.0~9.0,电流密度为16.37A/m2,处理时间为3.0min,初始浓度为40mg/l时,总铬和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理想,去除率均在99.5%以上;10~15min的换向周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极板钝化问题,可降低10%~20%的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周期换向电絮凝法处理含铬废水效果好,且可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674.
重金属铬(Ⅵ)的生态毒性及其土壤环境基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系统的开展水质基准研究,但是关于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重金属Cr(Ⅵ)对8种土壤植物(小麦、莴苣、黄瓜、玉米、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及根伸长和对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生长抑制的慢性生态毒理学试验,结合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基于log-normal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计算Cr(Ⅵ)的HC5(对5%物种产生危害的浓度)值和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Cr(Ⅵ)对小麦、莴苣、白菜、玉米、黄瓜、大豆、韭菜、番茄和土壤无脊椎动物蜗牛的生长影响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值分别为19.0、21.0、28.0、32.0、28.0、32.0、32.0、12.0和20.0 mg·kg-1.通过对相同试验条件下生物毒性数据的比较可知,番茄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最高,小麦和莴苣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相似,而玉米、黄瓜、白菜、大豆和韭菜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相似.基于log-normal SSD的保定市潮土中Cr(Ⅵ)的HC5值为7.7(4.1相似文献   
675.
以天津市北大港水库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2种底质,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水库不同底质胶体态铬的释放规律,同时探讨了底质中铬的释放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库入库口、库中心底质胶体态铬释放浓度均随着孔隙体积数的增加先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迅速变小并最终趋于稳定,分别稳定在0.067、0.034 mg/L左右。底质胶体态铬累积释放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变化符合分段直线、存在一个拐点,在拐点前后的入库口、库中心底质胶体态铬释放速率分别为0.412 0 mg/(kg·孔隙体积数)、2.081 1 mg/(kg·孔隙体积数)和0.009 5 mg/(kg·孔隙体积数)、0.004 4 mg/(kg·孔隙体积数),表现为初期释放速率大,入库口释放速率小于库中心;而拐点后释放速率正好相反。胶体态铬累积释放总量库中心3.78 mg/kg大于入库口0.61 mg/kg,表明库中心底质胶体态铬更容易释放。底质胶体态铬向水中释放过程是脉冲式的,底质胶体对铬释放的影响与底质固体颗粒粒径大小和胶体含量有关,底质固体颗粒粒径越小,越易形成胶体态铬;胶体含量越多,胶体态铬释放量越多。  相似文献   
676.
随着含铬材料的大量使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渣。其中六价铬对人体及环境有很大的毒害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资源化处理。本文基于此,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铬渣处理技术及综合利用进展,药剂稳定化技术处理铬渣将成为铬渣稳定化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无论从环境还是经济角度考虑,都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7.
根据GB/T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金属指标》10.1中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的规定,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铬(六价)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铬(六价)分析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2%,精密度和回收率满足国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78.
某化工厂铬渣堆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搬迁化工厂铬渣堆场及周边土壤,分层分区采集样品分析重金属含量,从生态和人体健康角度对土壤Cr,Ni,Cu,As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土壤Cr、Cr(Ⅵ)污染较为严重,集中在第一(0 m~1.5 m)和第二层(1.5 m~3 m);Cu、As、Ni污染较轻,集中在第一层。生态风险评估表明随深度增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降低。生态风险顺序为CrNiAsCu。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各层土壤均存在Cr(Ⅵ)致癌风险,其余重金属在第一和第二层存在可接受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679.
铬渣是强碱性危险废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分析了铬渣的来源与危害,提出从减少产渣量、铬渣中Cr6+回收、铬渣的无害化、综合利用及安全填埋等途径控制其污染。  相似文献   
680.
土壤中铬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工业的发展,铬在许多行业得以重要应用,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为主,其中六价铬毒性较大。本文根据土壤中铬的物理、化学性质介绍了铬修复技术中固化/稳定化法、化学淋洗法、电动力修复法和生物修复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