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576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881.
将大米用万能粉碎机进行不同模式的粉碎,通过测定不同粉碎时间其重金属铬含量的变化,了解粉碎机铬溶出规律及对大米重金属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粉碎模式下,粉碎至25s大米粉铬含量相对稳定,25s后大米粉中铬含量呈升高趋势;间断模式为连续粉碎25s后间断1min,再继续粉碎,继续粉碎至15s测试大米粉铬含量均相对稳定,然而在15s后大米粉中铬含量仍出现上升现象,铬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82.
以CaCl2,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和三乙胺TEA(TEA)作为提取剂,用简化的3步连续提取法对铬渣中铬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了活性炭的用量、活性炭的类型、浸提液pH值、吸附温度以及吸附时间对浸提液中的铬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铬渣中的铬主要以可活动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处理3 g铬渣,硝酸改性活性炭用量为0.3 g,在20℃,pH值为4,吸附时间为60 min时活性炭对铬的吸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83.
测定固体废物实际样品中的六价铬时,往往存在着三价铬的干扰。利用传统的酸消解前处理无法有效地去除三价铬的干扰。运用碱消解前处理虽然可以消除三价铬的干扰,但由于前处理过程中,溶出液有色且基本为黄色,对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造成较大干扰。故建立碱消解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方法不仅解决了三价铬的干扰,并避免了溶出液对测定结果造成的误差。  相似文献   
884.
实测/预测辽河铬(Ⅵ)水生生物基准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对辽河流域重金属铬(Ⅵ)的水生生物毒性数据进行搜集与筛选,推导辽河流域铬(Ⅵ)的水生生物基准值,并对辽河流域25个采样点位采集水样,测定铬(Ⅵ)的环境暴露浓度,最后对辽河流域水生生物铬(Ⅵ)暴露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此外,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物种种间关系估算模型(ICE)对辽河流域物种毒性值进行预测,并对基于预测毒性值的水生生物基准进行推导.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基于实测毒性数据的水生生物急性基准值(CMC)为17.73μg·L-1,慢性基准值(CCC)为12.15μg·L-1;ICE模型预测的辽河流域生物毒性值推导的CMC值为13.97μg·L-1,实测CMC值与预测值比较接近,表明ICE模型可应用于水生生物基准值的预测.铬(Ⅵ)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25个采样点位水体铬(Ⅵ)浓度较低,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质标准中铬(Ⅵ)的Ⅰ类或Ⅱ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然而,在对水生生物的潜在风险方面,通过生态风险评估得出7月辽河流域25个点位中环境暴露值超过慢性基准CCC值的有7个,12月超过慢性基准CCC值的有6个,表明辽河流域个别点位铬(Ⅵ)暴露可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5.
改性生物炭负载nZVI对土壤Cr(VI)的修复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生物炭(BC)、酸洗生物炭(HCl-BC)和纳米零价铁负载生物炭(n ZVI-HCl-BC)对土壤中Cr(VI)还原和总Cr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r(VI)还原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显著提高.在较高土壤含水率(70%)条件下,各生物炭对Cr(VI)的最高还原率排序为:HCl-BC(97.26%)n ZVI-HCl-BC(88.36%)BC(87.61%).在不同Cr(VI)污染水平下(150、300、600和900 mg·kg~(-1)),HCl-BC对土壤中Cr(VI)的还原率最高.随Cr(VI)含量升高,BC和HCl-BC对Cr(VI)的还原率呈降低趋势,而n ZVI-HCl-BC对Cr(VI)的还原率为先降低后升高.形态分析表明,生物炭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土壤中Cr残渣态的比例:n ZVI-HCl-BC(11.58%)HCl-BC(9.53%)BC(1.42%),表明生物炭对土壤Cr起到稳定作用.综上,改性生物炭显著促进Cr(VI)还原及总Cr向残渣态转化,表明其具有修复Cr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6.
以制革污泥为对象,一元、二元、三元低分子有机酸(乙酸、丙酸、丁酸、草酸、柠檬酸)作为提取剂浸提制革污泥中的铬,通过考查有机酸种类、浓度、浸提时间和液固比对污泥中铬浸提率的影响,得出低分子有机酸浸提铬的最优条件,并对浸提前后制革污泥中铬的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草酸的浓度为0.5 mol/L,液固比为30 mL/g,浸提时间为24 h时,铬的浸提效率可达82.21%;当柠檬酸的浓度为0.5 mol/L,液固比为10 mL/g,浸提时间为24 h时,浸提效率可达58.67%;而在最优化条件下,脂肪酸性有机酸(乙酸、丙酸、丁酸)对制革污泥中铬的浸提效率均低于20%。经不同有机酸浸提前后铬的形态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有机酸可以改变Cr在污泥中的存在形态,这为污泥自身产酸用于厌氧生物淋滤技术处理含铬制革污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87.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土壤中总铬测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以塞曼效应扣除背景,优化了石墨炉灰化、原子化温度、停留时间及基体改进剂用量。结果表明:当原子化温度为2 700℃,灰化温度为700℃,原子化时间2 s,灰化时间为9 s;基体改进剂用量为3~5μL时,仪器可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该方法铬元素浓度在0~32μ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检出限为0.3 mg/kg;对土壤标样GSS-1和ESS-1的铬测定精密度均小于5%,相对误差在-4.8%~-0.7%之间,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因此,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总铬具有原子化温度高、干扰少、灵敏度高等特点可适用土壤中总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888.
目的研究电镀黑铬的耐候性,对汽车行业的黑铬应用风险进行评估。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以传统电镀亮铬性能为参照,从耐腐蚀、耐氙灯老化、自然暴晒三个方面介绍汽车用装饰性电镀黑铬的耐候性,并对黑铬耐候性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电镀黑铬的耐自然暴晒性能、耐腐蚀性能均较传统亮铬差,镀层自钝化效果差镀层氧化是影响镀层耐候性的主要因素。结论电镀黑铬不适合应用于汽车外饰零部件。  相似文献   
889.
解毒铬渣堆放场周围环境铬污染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铬酸酐(CrO_3)和红矶钠(Na_2C_rO_7)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铬渣,虽经“矸解铬渣回收Cr~6+—Na_2S还原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但露天自然堆放的解毒铬渣在复杂的地球化学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Cr~3+可能被氧化成C_r~(6+),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效应。本文对铬渣场周围环境中铬含量水平;铬污染规律及污染程度;评价解毒铬渣露天自然堆的安全性等进行了研究。一、概况解毒铬渣堆放场位于××市张家山南坡,为一块两山相夹的坡地,其下方为层层梯田,约50米处有两座养鱼塘,周围植被较少,主要植物为桐籽树、花生、小麦和蒿草。该堆渣场应用于1982年12月,占地面  相似文献   
890.
<正> 用铬法测定水中的化学耗氧量时,滴定后的废液中含有硫酸银和硫酸汞.银属于贵重金属,如能将其回收和复用,则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对此我们做了较全面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将这一试验做一简明介绍.一、实验部分1.1反应原理硫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氯化银与锌粒在1:4硫酸溶液中反应,置换出金属银.反应式:Ag_2SO_4+2NaCI→2AgCI+Na_2SO_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