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577篇
基础理论   109篇
污染及防治   158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吸附条件对多孔炭/硅胶复合吸附剂的吸附除铬(Ⅵ)性能的影响,这些条件包括接触时间、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溶液浓度和吸附温度等。结果表明多孔炭/硅胶是有效的吸附除铬(Ⅵ)材料,除铬(Ⅵ)过程强烈依赖于溶液pH值,优化的pH值为2.3,在此pH下有部分铬(Ⅵ)被还原。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初始溶液浓度等也影响吸附过程。20h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892.
893.
为探究李氏禾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铬还原菌与Cr(Ⅵ)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中筛选一株具有Cr(VI)还原能力的菌株CY-2,并对该菌还原Cr(VI)的特性和机制进行了探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该菌CY-2为Kerstersia gyiorum (OQ773627),其对Cr(VI)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00 mg·L−1;在较宽的pH(4.0~9.0)、温度(27~52 ℃)和接种量(1%~20%)内还原Cr(VI);并在pH=6.0、37 ℃和10%接种量下,该菌在36 h内对50 mg·L−1 Cr(VI)的还原率为100%,对100、150、200和250 mg·L−1 的Cr(VI)在120 h内的还原率分别为62%、42%、25%和16%。此外,菌株CY-2对Mg2+、Mn2+、Cd2+、Cu2+、Co2+、Ni2+和Zn2+具有高耐受性,对呋喃唑酮、利福平和甲硝唑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而对其他抗生素表现出敏感性。SEM-EDX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菌株CY-2不对铬进行生物吸附;铬的存在导致了细菌细胞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并使含硫酸盐分子减少,从而该菌可能通过还原、生物累积和外排等机制有效还原铬。以上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菌株CY-2在铬污染场地的有效生物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4.
为实现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简称工业污泥)的废物资源化,以工业污泥为原料,通过氯化锌浸渍微波辐射法制备污泥炭吸附剂,探讨了制备过程中不同制备条件对污泥炭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铬。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外,过滤条件、搅拌时间和盛放介质等因素也会影响污泥炭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确定了工业污泥炭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是微波功率490 W,辐照时间10.0 min,氯化锌溶液浓度40%,搅拌时间24 h等,并且再生前后活性炭对含铬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活性炭的投加量为1.0 g/L,Cr(Ⅵ)初始浓度和振荡速率分别为50 mg/L和100 r/min时,最佳除铬条件为pH、温度和吸附时间分别为2、室温(25℃)和1.0 h,在此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为98.5%,TCr的去除率为86.1%,从而为工业污泥的资源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95.
生物墙对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土柱实验模拟地下水环境,研究以发酵树皮为主要反应介质的渗透性生物墙对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为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提供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模拟生物墙运行数天后,墙内形成弱碱性(pH 7~8)、强还原(Eh<-100 mV)环境,有利于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并生成沉淀.在进水六价铬浓度为20 mg/L、水流速度为3.7 cm/d的运行条件下,3周期间生物墙对六价铬的去除率稳定在98%左右,生物墙内沿水流方向三价铬的浓度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6.6 mg/L),出水三价铬约为1.0 mg/L.吸附和微生物转化是生物墙对水中六价铬去除的主要反应.  相似文献   
896.
通过对某铬渣堆场的重度铬污染土壤进行解吸动力学和难溶态Cr (Ⅵ)还原实验,揭示限制重度铬污染土壤有效修复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室温下,采用柠檬酸淋洗可显著降低土壤中难溶态Cr (Ⅵ)浓度,将淋洗温度提高至90℃,可进一步显著降低难溶态Cr (Ⅵ)浓度。淋洗后土样中难溶态Cr (Ⅵ)浓度越低,其还原效果越好。供试土样经柠檬酸高温淋洗+FeSO4高温还原工艺修复后,Cr (Ⅵ)浓度从(1813.2±59.8) mg/kg降至(99.1±8.8) mg/kg。此外,淋洗实验中柠檬酸对难溶态Cr (Ⅵ)的还原可忽略不计;土样中残留的柠檬酸对土壤Cr (Ⅵ)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研究证明了难溶态Cr (Ⅵ)的还原效果是重度铬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限制因素,结果可为铬污染土壤修复工艺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7.
土壤重金属铬(Cr)污染形势严峻,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固化/稳定化技术降低土壤中金属的毒性或迁移性,是Cr污染场地常用的修复技术之一。由于Cr的环境行为变化多端、机制复杂,故导致固化/稳定化修复后场地存在Cr污染反弹的环境风险。综述了Cr在土壤中的氧化还原、吸附与解吸、沉淀与溶解,以及植物、微生物吸收与转化等多种环境行为;并梳理了已修复的Cr污染场地案例及场地长期跟踪监测数据,探讨了固化/稳定化修复后Cr的环境归趋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修复后场地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8.
根据实验分析结果,探讨了成土母质条件、淋溶作用、地貌类型、有机质含量、(游离)氧化铁含量、土壤质地和pH值等因素对土壤含铬量的影响,并指出了海南岛土壤中铬含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99.
坏消息     
《环境教育》2012,(4):6
多家知名药企被曝使用铬超标"毒"胶囊据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调查,在浙江省新昌县,一些药用胶囊生产厂从河北、江西等地购买用工业皮革下脚料加工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作为原料生产药用胶囊,并将这些胶囊卖到了药企。通过买样送检,结果发现包括长春海外制药、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等9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13种药品铬超标。被查药用胶囊中,部分铬含量大幅超过国家标定的"不超过2mg/kg"标准上限,其中,"炎立消胶囊"中铬含量甚至达到了  相似文献   
900.
赵劼  张诚 《四川环境》2012,(1):28-33
采用单变量法研究了人工沸石对Cr3+的最佳吸附粒径、最佳吸附反应条件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Cr3+初始浓度为20mg/L、沸石投放量为10g/L时,最佳粒径为80目;在Cr3+初始浓度为50mg/L、沸石投放量为10g/L时,最佳振荡时间为70min;Cr3+浓度在20~70mg/L范围内时,人工沸石饱和吸附量随Cr3+的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二者近似于指数关系;人工沸石吸附Cr3+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受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过程控制。脱附实验表明洗脱性价比最佳的洗脱剂(NaCl)浓度为10g/L,洗脱微振荡-静置沉降最佳时间分布为:微振荡10min,静置沉降50min,洗脱两次后吸附效率下降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