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80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576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01.
采用全自动石墨消解仪加热、在碱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氧化海水中的三价铬,优化了极谱法测定条件,方法检出限为0.20μg/L,加标回收率为82.8%~105%,相对标准偏差5%,且对有证标准样品测试的结果符合准确度要求。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准确等特点,适用于海水中总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902.
微生物处理含Cr废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Cr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高效还原Cr(Ⅵ)的土著微生物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通过摇瓶单因素实验对所筛选的土著微生物处理含Cr废水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处理条件为废水Cr(Ⅵ)质量浓度为301.4mg/L,细菌接种量为20%,反应温度为30℃,废水pH为10.0,震荡速率为100r/min。模拟连续化工废水处理实验表明,在最佳优化条件下,处理后废水的色度、悬浮物以及细菌浓度分别为48倍、65mg/L和60个/L,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03.
研究了铬(Ⅵ)-碘化钾-甲基紫-聚乙烯醇高灵敏显色体系测定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最大吸收波长540 nm处,铬(Ⅵ)质量浓度在0~0.8 mg/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59×10~4L/(mol·cm);采用该法测定铬(Ⅵ)标准试样与镀铬废水,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的结果相吻合,加标回收率为94.0%~103.0%;测定11次0.4 mg/L铬(Ⅵ),相对标准偏差为2.1%。  相似文献   
904.
通过盆栽实验探讨不同铬污染水平农田土壤施加零价纳米铁对不同时期青梗菜吸收土壤铬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零价纳米铁能够有效抑制青梗菜对铬的富集,且在施加铬铁质量比例为1∶20和1∶40时效果较好,与对照相比,青梗菜根、茎、叶铬含量最高减少量分别为66%、79%、78%。同一污染土壤,不同采集时期青梗菜体内铬含量无显著差异。青梗菜体内富集的铬含量与土壤总铬含量呈正相关,青梗菜对铬富集量呈现根部茎部叶部。  相似文献   
905.
复合酸化剂对电镀污泥中铬、铜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曦  王玉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2,6(10):3735-3739
以电镀加工厂产生的污水污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柠檬酸、硝酸、过氧化氢为复合酸化剂,Fe3+为增效剂对电镀污泥中铬和铜的去除效果,考察了酸化剂的浓度、反应时间、摇床转速、污泥pH、Fe3+浓度等因素对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含0.15 mol/L柠檬酸、1.5%过氧化氢、0.25 mol/L硝酸的复合酸化剂与增效剂2.0g/L Fe3+溶液共同处理污泥,固液比为1∶10,以150 r/min的转速振荡4 h,对污泥中Cr的去除效率达到80.02%,Cu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2.89%,使污泥中残留Cr、Cu含量均符合国家污泥农用标准。  相似文献   
906.
饮用水源突发性铬污染去除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源水中铬污染的不同去除方法的比较实验及验证实验,研究pH值、FeSO_4、NaHSO_3和活性炭的投加量对铬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铬的含量为0.5 mg/L时,未调节pH值的条件下,亚硫酸氢钠与活性炭对铬的最高去除率为50%左右;硫酸亚铁还原沉淀在FeSO_4·7H_2O:Cr~(6+)投加比=16:1时,滤后出水中Cr~(6+)的去除率达到96.8%,中试出水中未检出Cr~(6+),出水的总Cr、总Fe等指标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907.
生物沥滤-焚烧法处理制革污泥中铬迁移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沥滤-焚烧方法,先将制革污泥中大部分难溶的有毒重金属——铬从固相溶出转移至液相,之后将沥滤后制革污泥进行有效的固液两相分离,并对分离后的固相污泥进行焚烧处理实验,研究生物沥滤-焚烧处理法对制革污泥中的总Cr在不同介质中的浓度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沥滤法处理制革污泥后,以金属离子交换形态存在的总Cr含量增加,其中68.56%的总Cr6+和87.70%的总Cr得以去除,去除效果十分明显;将沥滤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焚烧处理,以残渣态形式存在的总Cr相对含量变大,迁移能力减弱;铬在高温下与其他重金属元素形成复杂的金属化合物及络合物:Cr1.3Fe0.7O0.5、Na4(CrO4)(SO4)、Ca5(CrO4)3O0.5,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对整个生物沥滤-焚烧处理过程进行反应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908.
研究了融合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5%海藻酸钠为包埋剂包埋50 g/L融合菌可制成物理和吸附性能较好的固定化吸附剂;40 g/L(约含5 g/L融合菌)的固定化吸附剂对30 mg/L含Cr废水的去除率可达94.54%;当投加量为50 g/L(约含6 g/L融合菌)时,固定化吸附剂可完全去除实际电镀废水(pH:2.67,Cu:1.70 mg/L,Cr:20.62 mg/L,N i:29.97 mg/L,Zn:1.11 mg/L)中的Cu和Cr,且对N i和Zn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48.05%和61.09%;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填充柱工艺适用于固定化吸附剂连续处理含铬废水,当流速为150 mL/h和250 mL/h时填充柱一次稳定处理水量分别为7.2 L和11.5 L,且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可提高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909.
通过建立2个简单的铬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PM和CM,来说明人类工业活动对铬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通过对PM和CM的比较发现,人类的工业活动向陆地、海水和大气圈的输入通量,占其各自总输入通量的69.65%、56.96%和38.23%。  相似文献   
910.
研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气溶胶中铬,测定波长为540nm.铬浓度在0.05 μ g/50mL~10μg/50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气气溶胶中铬的检出浓度为2.2×10-4 μg·m-3.当铬的浓度为0.07 μ g/50mL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n=3),加标回收率为79%~1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