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3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余高  陈芬  张晓东  孙约兵 《环境科学》2023,44(8):4416-4428
为了解锰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生态风险情况,采集某矿区周边174份农田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8种重金属(Cu、 Zn、 Pb、 Cr、 Ni、 Mn、 As和Hg)的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分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土壤重金属生态环境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Cu、 Zn、 Cr、 Ni、 Mn和Hg含量的均值均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100%样本Zn和38.86%样本Cu均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源解析显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矿业开采排放源,其次为农业活动和交通运输混合源、自然源和农业活动源.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Ni、 Cr、 Pb和As属于清洁水平,Hg和Cu属于轻度污染水平,Zn属于偏中度污染水平,Mn属于偏重污染水平.Cu、 Zn、 Pb、 Cr、 Ni、 Mn和As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Hg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研究区整体存在强潜在生态风险,8种重金属存在致癌风险和0~5岁儿童非致癌风险,主要贡献因子分别是Cr和Mn.  相似文献   
22.
栾树对湘潭锰尾矿土不同处理方式下植被修复盆栽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锰矿废弃地植被修复可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植被修复方法和技术措施对锰矿废弃地的修复至关重要,混合基质中尾泥和尾渣的配置比例与配置方式也是提高植物存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本研究采用栾树进行锰矿废弃物(尾泥和尾渣)盆栽试验,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处理方式下锰尾矿废弃物的特性以及栾树对重金属锰的植物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锰矿尾泥呈酸性,尾渣呈碱性,尾渣中全Mn和有效Mn含量高于尾泥,二者混合基质的p H值和全Mn含量则随着尾渣含量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升高,但有效Mn含量则逐渐降低.(2)不同比例的尾泥和尾渣混合基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栾树的存活率和改善植物的生长状况;随尾泥含量的增加,栾树总生物量增多,生产力提高,当V(尾渣)∶V(尾泥)=3∶1时的栾树生产力与对照土壤中的栾树生产力相当.(3)从栾树各器官的Mn富集量、生物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来看,栾树不属于Mn超富集植物,但作为Mn的低积累植物,属于Mn的耐性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用于锰矿废弃地的植物稳定修复.  相似文献   
23.
我公司的锰矿矿井的生产一直以来存在以人力作业为主,机械化水平低,开采方式和技术落后的现象,因而矿井的年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均不高且不稳定,要想让我公司的锰矿矿井生产在新的一年中有新的突破,就必须走建设集约化生产的高产、高效、安全矿井之路,具体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4.
广西大新锰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广西大新锰矿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r、Zn、Cu、Cd、Mn)含量的系统测定,运用地积累指数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各采样区受到重金属污染严重,其中精矿堆和尾矿区最为严重。就各元素的污染程度来看,Mn和Cd的污染级别达到6级,污染程度为极严重污染,Zn、Pb、Cu为中等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MnCdZnCuPbCr。  相似文献   
25.
水钠锰矿的锰氧化度与Pb2+吸附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钠锰矿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其结构中八面体空穴特点与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采用酸性和碱性2种介质条件合成了具有不同锰氧化度的2个系列水钠锰矿,研究了它们的锰氧化度(average oxidation state of Mn, AOS)与其d110面网间距和Pb2+的最大吸附量的关系,以及Pb2+吸附量与Mn2+、H+和K+释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系列的水钠锰矿具有相似的晶体形貌,它们的锰氧化度与其d110面网间距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 =-0.903 5<-0.661 4,n=14,α=0.01),而与Pb2+的最大吸附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77 9>0.661 4,n=14,α=0.01),供试水钠锰矿锰氧化度的高低表观上反映了结构中八面体空穴数量的多少,水钠锰矿随着锰氧化度的提高,导致其结构中的八面体空穴数增多,对Pb2+的吸附容量增大,八面体空穴数量对Pb2+的吸附量的大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b2+的吸附量与吸附过程中Mn2+、H+和K+的释放量之和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 = 0.996 2 > 0.661 4,n = 14,α = 0.01),Pb2+吸附过程中伴随的Mn2+、H+和K+的释放主要来自于水钠锰矿结构中八面体空穴处吸附的相应阳离子.吸附前Mn2+,Mn3+与H+、K+占据水钠锰矿结构中八面体空穴上下方位点的相对多少受水钠锰矿的锰氧化度高低的影响,锰氧化度低时,八面体空穴上下方位点吸附Mn2+、Mn3+较多,吸附的H+、K+则较少,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6.
广西荔浦锰矿废弃地植被及优势植物重金属生物蓄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广西荔浦锰矿废弃地植被的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32种,隶属31个属,18个科。优势植物包括马唐、蕨、白茅、井栏边草、地桃花、商陆、加拿大飞蓬、石山桂花和板栗等九种。对土壤和植物的Fe、Mn、Cd、Pd和Cu等重金属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的Fe和Mn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40221mg.kg-1和12114mg.kg-1。优势植物的分布与土壤中Fe和Mn的含量有关,井栏边草分布区土壤中的Mn含量最高,白茅分布区土壤中Mn含量最低;Fe含量最高的土壤为地桃花分布区,最低为白茅分布区。优势植物对Fe和Mn的生物积累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加拿大飞蓬和马唐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对Mn也有较高的抗性,可作为锰矿废弃地植被重建的先锋物种;商陆和板栗对Mn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叶片锰含量分别达3280mg.kg-1和2510mg.kg-1),可用于Mn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27.
采用水合肼法对天然含铁锰矿进行改性,并用岭脊分析法优化改性工艺,从而提高天然含铁锰矿的砷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水合肼投加量和高锰酸钾投加量对改性天然含铁锰矿的砷吸附性能有显著影响,岭脊分析得到的天然含铁锰矿最优改性条件为水合肼投加量1.5 mmol/g、H2SO4 3 mol/L、高锰酸钾1.1 mmol/g,此条件下获取的改性天然含铁锰矿对As(Ⅲ)、As(Ⅴ)去除率分别可达97.42%±0.06%、97.47%±0.48%,对As(Ⅲ)和As(Ⅴ)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15.29、8.01 mg/g,均明显优于天然含铁锰矿。改性过程在溶解天然含铁锰矿中杂质的同时,也使得天然含铁锰矿表面活化,不仅提高了As(Ⅲ)氧化能力,也增大了As(Ⅴ)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8.
利用共沉淀—煅烧法对天然锰矿进行改性,研究了铁锰摩尔比(Fe/Mn)、pH、温度、共存离子对改性锰矿除砷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探究改性锰矿除砷机理。结果表明:(1)Fe/Mn为12∶1时对As(Ⅲ)有最大去除率(88.63%),4∶1时对As(Ⅴ)有最大去除率(84.25%)。(2)弱酸性、中性及弱碱性的溶液反应环境有助于改性锰矿对砷的吸附。(3)Ca~(2+)促进砷吸附,HCO_3~-抑制砷吸附。(4)改性锰矿对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5)可利用Na_2CO_3溶液对改性锰矿进行再生解吸,再生5次后的改性锰矿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率分别为81.27%、75.99%。  相似文献   
29.
将工业废弃物锰矿尾渣与壳聚糖混合制得一种高效吸附剂,并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表设计试验,分别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温度、复合吸附剂的投加量等4个影响因素对Pb2+吸附的影响,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7,吸附时间为40 min,温度为20℃,复合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10 g。处理后的水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复合吸附剂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30.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天然锰矿界面的脱色特性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刘瑞霞  汤鸿霄 《环境化学》2000,19(4):341-347
本文考察了染料化合物在天然锰矿界面脱色特性,并探讨溶液pH值、环境温度、不 照射及颗粒物浓度和粒径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溶液pH值是影响染料脱色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光照对不同染料化合物脱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颗粒物浓度升高及粒径降低有利于染料脱色,温度升高,直接耐晒红F3B脱色率提高,将不同温度下,该染料脱色率随时间的变化按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模拟,再依据阿累尼乌斯方程,求得直接耐晒红F3B在天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