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9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1560篇
安全科学   189篇
废物处理   222篇
环保管理   186篇
综合类   2829篇
基础理论   617篇
污染及防治   911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双极性脉冲高压无声放电法降解间二甲苯/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锻  李忠明  吴彦  李杰  李国锋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11):1047-1051
将双极性脉冲高压和工频交流高压分别引入无声放电反应器,对混合气态污染物间二甲苯/苯进行了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双极性脉冲高压的引入对间二甲苯/苯的降解非常有效,间二甲苯与苯的去除率分别为100%、75.2%.气体成分不同降解特性不同,间二甲苯比苯容易降解.与单一组分相比,混合气体中苯受间二甲苯影响较大,最大降解率由单一组分的85.4%降到75.2%;而间二甲苯受苯的影响不大,降解特性基本不变.双极性脉冲高压供电中的脉冲形成电容对放电能量的注入和降解特性产生影响,当脉冲形成电容为2nF 时与反应器匹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12.
紫外线诱变提高特效菌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紫外线诱变法对6 株特效菌进行处理,考察了诱变前后菌株理化性能及对难降解底物去除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线诱变使菌株形态和ERIC-PCR 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改变;诱变后的菌株对目标难降解底物的降解能力均得到改善,其中, PNCB3、CB4、14357、EM 的降解率提高了20%以上.诱变后菌株经7 代转接后,降解性能无显著降低,具有一定遗传稳定性.诱变后复合菌剂可以明显提高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对难降解物质的CODCr 的去除速率,延滞期缩短近2h,速率常数增大1.68 倍,同时可以显著提高系统抗击负荷与有毒物冲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13.
采用自制的多金属氧酸盐Zn1.5PW12O40纳米管作为催化剂和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技术进行碱性藏花红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Zn1.5PW12O40适合用作催化剂,中空结构,杂多酸型,纳米级;空气氧化体系中的催化氧化最佳反应时间为4h,降解率78%、降解速率665μg/h;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均较高,循环使用4次时,降解率仍>65%。  相似文献   
914.
L-抗坏血酸还原降解六价铬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L-抗坏血酸(维生素C,VC)还原降解六价铬(Cr(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当ρ(VC)∶ρ(Cr(Ⅵ))为5∶1时,ρ(Cr(Ⅵ))降至检测限以下. 低温条件下仍能取得较高的Cr(Ⅵ)去除率,当反应体系温度维持在35 ℃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95.5%. 在饱和溶解氧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仍能达到85.5%. 氧化还原体系中VC和零价铁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存在竞争关系. VC还原降解Cr(Ⅵ)的产物为三价铬(Cr(Ⅲ))和脱氢抗坏血酸,反应化学计量比(n(VC)∶n(Cr(Ⅵ)))为3∶2.   相似文献   
915.
分子筛负载Fe3+可见光协助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NaY型分子筛负载Fe3 制备异相Fenton催化剂(FeY),采用FeY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研究其降解染料罗丹明B(RhB)和2,4-二氯苯酚(DCP).通过对RhB降解过程的紫外-可见光谱、ESR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总有机碳量(TOC)的跟踪测定,FeY/H2O2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能有效地降解RhB,降解反应主要涉及到·OH自由基的产生和参与.RhB/FeY/H2O2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270min,RhB脱色率达到100%,TOC去除率达75.6%.DCP/FeY/H2O2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反应150min,DCP降解率达81.0%.利用酶催化反应米氏方程测定催化剂的活性,FeY催化常数Kcat=2.28×105 mol·l-1·min-1.  相似文献   
916.
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降解TNT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电液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实验平台和大容量反应器对TNT废水进行处理,在放电电压为24-48kV,废水体积为7-12L,TNT初始浓度为41.67-90mg·l-1,电极为尖-尖式,间距为3-8mm的条件下,增加放电次数、升高放电电压和增加电极绝缘层长度都能提高TNT降解率,而提高溶液的电导率会降低TNT降解率.在一定的放电电压下,电极间距有一个最佳值;投加铁屑可明显提高TNT降解率,投加铁屑时,G值最高可达1.34×10-1 molecules·h-1·eV-1.  相似文献   
917.
低温下生物强化SBR工艺处理苯胺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生物强化的方法,将实验室筛选出的高效低温苯胺降解菌(菌群)投加到SBR反应系统中,考察高效菌低温生物强化对苯胺去除能力提高的效果,以及反应过程中TOC、TN、MLSS、MLVSS、SV、OUR、TOC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维持反应器内温度为12℃、摇床转速160r/min、pH值为7、反应周期为48h等条件,3个强化系统(单菌系统、混菌系统、单菌加混菌强化系统)均可以提高苯胺的降解能力,苯胺降解率为74.2%~100%,TOC的去除率为83%~88.8%.由于高浓度苯胺的存在以及环境温度过低,导致硝化细菌活性受到严重抑制,因此TN没有得到较好地去除.  相似文献   
918.
响应面法优化低频超声协同H2O2降解偶氮染料酸性绿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酸性绿B染料废水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染料废水初始pH和H2O2投加量及超声功率为自变量,以酸性绿B降解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酸性绿B超声降解的影响,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 结果表明,染料废水初始pH和H2O2投加量及超声功率与染料降解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确定酸性绿B废水超声降解优化条件:初始ρ(酸性绿B)为100 mg/L,初始pH和超声功率分别为4.43和216 W,H2O2投加量为1.77 mL. 在该优化条件下,酸性绿B的降解率可达93.34%.经试验验证,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拟合性良好,偏差仅为3.48%.   相似文献   
919.
为实现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理,提出了"酸化破胶-固液分离-催化氧化-微生物降解"的处理方法,并采用钻井现场废泥浆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浆密度调节为1.15 kg/dm3,酸化pH≤3,固液分离效果最佳;过滤分离后固相浸毒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液相经Fenton氧化、微生物降解后,COD将降低到110 mg/L以下。该方法运行成本低,处理彻底无隐患,为进一步工业化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0.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药厂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污泥中分离到1株能降解氯氰菊酯的细菌LQ-3.根据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FJ222585)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Starkeya sp..LQ-3菌株只能以共代谢方式降解氯氰菊酯,在有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存在的条件下,5 d内对20 mg·L-1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72.1%.LQ-3菌株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pH值为7~8.LQ-3菌株还能降解功夫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和溴氰菊酯.酶的定域试验表明,LQ-3菌株降解氯氰菊酯的酶属于胞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