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7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了解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以期探讨长期耕种下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采集耕层土样705份,采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其有机质含量,并运用ArcGIS 10.5和GS+9.0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5.90 g·kg?1,4级水平占比最大;不同行政区有机质含量排序为:汉中>西安>安康>咸阳>宝鸡>商洛>渭南>铜川>延安>榆林;陕西省各市有机质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汉中市提升幅度最大;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最优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性因素(坡度、海拔、经度、纬度)和随机性因素(施肥、耕作、秸秆还田等)共同作用导致了陕西省农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差异,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为指导陕西省低碳农业的发展及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2.
陕西省为例,围绕人口、土地、产业等乡村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构建乡村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平台分析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利用逐步回归、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模型)对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影响因素及作用效应的空间分异进行探究,以期为陕西省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与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2005—2017年间,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程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整体呈现西安及其周边以及榆林北部能源区发展程度高,其余地区发展程度低的特点,且乡村转型发展经历了低度转型主导到较低、中度转型主导的发展过程。(2)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加权路网密度、人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和人均耕地资源量是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3)影响因素中除人均耕地资源量对乡村转型发展整体呈现负向影响外,其余因素均呈现正向影响,且对不同县域影响程度不同,影响效应的空间分异明显。研究对因地制宜地制定陕西省乡村转型发展的差异化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3.
基于LMDI模型的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压力解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1—2011年陕西省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并分析了陕西省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压力。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建立陕西省碳压力解耦分解模型,并运用扩展Kaya恒等式分析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5种因素对陕西省碳排放造成的环境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陕西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比2001年上升248%,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增长141.76%。经济效应对碳排放压力增长有推动作用。对碳排放压力有抑制作用的2个因素为能源效率和环境效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森林覆盖率是降低陕西省碳排放压力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4.
乾陵,举世闻名,它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在乾陵东乳峰南侧,有一群不起眼的建筑——乾陵地震台,犹如镶嵌在乾陵上的一双眼睛,密切注视、记录着大地的一举一动,他们的监测水平和为地震预报提供的数据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15.
基于GIS的陕西省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春迪  郭俊理 《灾害学》2005,20(2):102-105
GIS技术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海量数据管理优势为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分析、动态监测、机理模拟、预测预报、辅助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从陕西地质灾害分析入手,设计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并对系统目标、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该系统可为陕西省地质灾害的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6.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冷热点分析和标准差椭圆分析等方法,估算了2000~2020年陕西省碳排放量,探讨了陕西省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构建了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西省碳排放总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碳排放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规律,呈现“陕北>关中>陕南”的分布态势.(2)碳排放重心向陕西东北方向移动,说明陕西东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对全省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加强;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即表现为集聚效应;碳排放的冷热点转化较为明显,热点在陕北地区扩张,冷点逐渐消失.(3)陕西省碳排放的直接正向影响因素有城镇化率、人口数量、单位GDP能耗、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其中城镇化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是陕西省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7.
2005年5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采取20条措施,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决定》要求:各级政府是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辖煤矿安全工作负监管责任。各级政府都要建立领导同志联系重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并向高瓦斯矿井派驻瓦斯治理督导组;各重点产煤市、县要设立独立的煤炭工业管理机构,配备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的专业人员;落实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严禁超能力生产。《决定》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  相似文献   
118.
记者在陕西韩城调查出山西运城富源煤矿特大透水事故时发现,富源煤矿矿长之所以敢隐瞒事故,原因之一是在相邻的陕西省韩城市有一个地下的"事故善后处理中心".这个地下据点可以阻止家属进入山西境内,以免暴露事故真相,最终使矿方达到化特大事故于无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9.
陕西省自然灾害的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广文  杜兴信 《灾害学》1993,8(1):34-39
陕西地质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本文概括分析了省内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特点,简要回顾了近几十年减灾工作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今后减灾工作的对策和减灾目标。  相似文献   
120.
《环境教育》2007,(12):49-50
党的十六大以来,渭南市以"蓝天、碧水、绿色、朝阳"四大环保工程为重点,实施了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中心城市污染治理工程,实现了全市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环境污染恶化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