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67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531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22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91.
为开发脱硫率高、成本低、可回收SO2的脱硫技术,以旋转填料床为吸收设备,磷酸钠溶液为吸收剂,系统开展了液气比L/G、转速N、气体中SO2浓度CSO2,in吸收剂磷酸浓度CL和初始pH等工艺参数和溶液再生循环次数对脱硫率叼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叩随L/G、N、CL和初始pH的增加而增大,且它们的值越低时,叩增加越明显;受G和CSO2,in影响较小。在适宜操作条件下,脱硫率达99%以上,出口SO2浓度低于100mg/m^3。磷酸钠溶液可再生循环使用,脱硫率稳定在99%以上。表明超重力-磷酸钠法脱硫技术在小的液气比下即可达到高的脱硫率,吸收剂循环使用,可实现低成本并达标治理SO2废气,且适用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2.
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分布式应变-温度联合测试的方法,采用特殊封装的方法改变传感光缆的频移系数,用于空间差异式分布的温度补偿。通过预制桩浸水试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采用该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温度补偿,对应变、温度沿桩身的分布规律以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应变-温度联合测试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温度在空间上差异式分布时的温度补偿问题;预制桩浸水试验中,水下渗导致的桩身温度变化较大,应变和温度2个因素对传感光缆上各点频移变化量的贡献比例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693.
新型立体浮床处理河道微污染源水的挂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浮床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预处理方法。采用了"曝气充氧+新型立体浮床"强化处理方法治理微污染河水,对立体浮床挂膜期间底部填料上的生物膜特性及微污染河水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河道水温为15.2~23.6℃,pH在7.0~7.8,溶解氧浓度为4.0~5.9 mg/L时,经40 d左右时填料挂膜成熟。通过对水质和微生物指标分析,填料挂膜分为4阶段:物理吸附阶段—物理吸附-生物繁殖阶段—生物强化吸附降解阶段—挂膜成熟阶段。填料挂膜成熟后,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浊度、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0.1%、17.5%和18.3%。  相似文献   
694.
针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准好氧矿化垃圾反应床+超声/芬顿联用技术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处理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2%和85%。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超声/Fenton法最佳工艺条件。经该组合工艺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和色度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6%、86%、94%和95%,且出水无臭,颜色为淡黄色,BOD5/COD从0.16增至0.35左右,可生化性基本满足后续生物处理需要,且COD、总磷这2个指标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95.
研究了不同基质床组合和不同滞留时间下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对2个影响因素进行二维方差分析。选取砾石、炉渣和沸石作为级配基质,构建由表流型基质床和潜流型基质床组成的4种三级串联基质床组合,设定污水滞留时间为1、3和5h。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床组合的净污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由2个表流型基质床和1个潜流型基质床组成的系统对CODMn、NH4+-N和PO34--P的去除率最高。不同滞留时间的净污效果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污水在系统中滞留时间越长,去污效率越高。尽管不同基质床组合和滞留时间都对CODMn、NH4+-N和PO34--P去除率有着显著性影响,但基质床组合与滞留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去除率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696.
利用高速泳动床反应器作为预处理装置处理村镇微污染水体,出水进入组合人工湿地。结果表明,实验阶段高速泳动床在HRT为1.2 h时,尽管泳动床进水各污染物浓度较低,但反应器对COD、TN和TP仍具有较明显(P<0.05)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3%、14.6%和25.8%。高速泳动床反应器对氨氮去除效果尤为明显,去除率达到46.9%。此外,高速泳动床反应器内硝化作用较强,出水中硝态氮含量平均增加率为45.5%,弥补了后续人工湿地硝化作用不强、除氨氮效果不佳的缺点。  相似文献   
697.
为开发脱硫率高、成本低、可回收SO2的脱硫技术,以旋转填料床为吸收设备,磷酸钠溶液为吸收剂,系统开展了液气比L/G、转速N、气体中SO2浓度CSO2,in、吸收剂磷酸浓度CL和初始pH等工艺参数和溶液再生循环次数对脱硫率η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ηL/GNCL和初始pH的增加而增大,且它们的值越低时,η增加越明显;受GCSO2,in影响较小。在适宜操作条件下,脱硫率达99%以上,出口SO2浓度低于100 mg/m3。磷酸钠溶液可再生循环使用,脱硫率稳定在99%以上。表明超重力-磷酸钠法脱硫技术在小的液气比下即可达到高的脱硫率,吸收剂循环使用,可实现低成本并达标治理SO2废气,且适用范围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8.
曝气生态浮床-渗透性反应墙组合工艺水质净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EAFB-PRB组合工艺的动态水质净化特性。结果表明,在3种对比实验工况条件下,组合工艺在HRT为4.2 d时比较适宜,此时TN、TP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15%、90.48%和61.71%;组合工艺对COD、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浮床区,而PRB区是脱氮的主要单元,组合工艺弥补了单项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对污水水质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699.
并流旋转床气相压降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床气相压降是设计旋转床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通过分析并流旋转床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气相压降的理论模型。采用Eulerian多相流模型和k-ε模型对并流旋转床气相压降进行数值模拟,探索液体分布器结构对气相压降的影响。实验表明所建立的压降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孔型分布器有利于减小气相压降。  相似文献   
700.
夏凡  梅凯  陆曦  佘步存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2):2819-2822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结合工艺对有机腈类废水处理进行了小试研究,以考察有机物的降解规律。经过稳定运行2个月,在两级硝化液回流比R=200%,pH=7.5,HRT=3 d的情况下,进水COD、CN-、NH3-N、TN及BOD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 024、38、185、305和845 mg/L时,出水COD、CN-、NH3-N、TN及BOD5平均浓度为50、0.5、10、45和17 mg/L,去除率分别为98.2%、98.7%、94.2%、85.2%和98.0%,BOD/COD比值由0.29提高到0.34,达到了《江苏省化学工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939-2006)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