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3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425篇
安全科学   277篇
废物处理   153篇
环保管理   285篇
综合类   3169篇
基础理论   777篇
污染及防治   719篇
评价与监测   263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603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菌株Sphingomonas sp. FL降解溴氨酸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了1株澳氨酸降解菌.其可以溴氨酸为唯一碳源进行降解并使其脱色,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将其归为鞘氨醇单胞菌属.溴氨酸降解和菌株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7.0,摇床转速100 r/rain,(NH4)2SO4作为氮源,在此条件下,溴氨酸(100 mg/L)在14 h内的脱色率可达99%.低浓度NaCl(<2%)对脱色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NaCl(≥2%)对脱色产生抑制.以Haldane底物抑制模型表征溴氨酸初始浓度对脱色的影响.确定当初始浓度为1 393.5 mg/L时可取得最佳比降解速率1.4 h-1.菌株不能将溴氨酸完全矿化,至反应终点52.4%的有机碳得到去除.利用GC-MS和HPLC-MS分析代谢产物显示.溴氨酸降解的中间产物是邻苯二甲酸,终产物可能为2-氨基-3-羟基-5-溴苯磺酸或2-氨基-4-羟基-5-溴苯磺酸,邻苯二甲酸可经3,4-二羟基苯甲酸途径进一步降解而被菌体利用.  相似文献   
992.
对取自北极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的10个沉积物岩芯分别在4℃、25℃培养温度下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分析,结合首次北极科考海洋沉积物SRB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研究区SRB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4℃与25℃温度培养的SRB含量均为0~2.4 ×106个·g-1(湿样);4℃时SRB的检出率与平均含量分别为45.5%和2.06×104个·g-1(湿样),25℃培养条件下分别为73.7%和4.70×104个·g-1(湿样);柱状沉积物中SRB的检出率、含量范围、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表层沉积物中SRB的相关指标;岩芯中SRB含量分布与采样点的纬度、深度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如表层沉积物中SRB分布表现的那么明显;4℃培养时,各层位SRB含量的平均值范围为51~1.2×106个·g-1(湿样),25℃时为2.04×102~2.47×105个·g-1(湿样);在所研究的深度范围内,4℃时培养SRB的垂直变化较为明显,而25℃时SRB的垂直变化相对缓和;根据4℃、25℃2个不同培养温度时SRB的检出率、含量对比看,似乎25℃时更有利于某些SRB的繁衍.  相似文献   
993.
在摇瓶试验中通过投加4种对应不同蛋白酶的抑制剂,研究了白腐真菌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固定化发酵过程中所产的胞外蛋白酶对其MnP的产生以及稳定性的影响.在培养1d后投加 Pepstatin A 可使MnP峰值提高且提前1d出现,而投加PMSF、EDTA后MnP峰值出现时间不变但峰值皆下降;培养4d后投加 PMSF 和Pepstatin A可使MnP酶活提高且稳定性增强;培养过程中投加 HgCl2 均会抑制菌体生长,使 MnP酶活水平较低.在培养1d后直接补人初级蛋白酶浓缩液.MnP 峰值酶活稍有提高.且第3d补入初级蛋白酶浓缩液会使MnP提前1d出现.在离体条件下,EDTA 和 HgCl2均可抑制MnP酶活;初级蛋白酶和次级蛋白酶均会导致MnP不稳定,但投加 PMSF 和 Pepstatin A 后,MnP稳定性增强.以上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初级蛋白酶部分组分对MnP的产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初级蛋白酶和次级蛋白酶会导致离体MnP迅速失活,且证实其中2种组分--丝氨酸蛋白酶和天冬氨酸蛋白酶--可导致离体MnP不稳定.  相似文献   
994.
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结构与阻力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结构形式与过滤阻力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进口的和国产的过滤材料,制作了一批不同褶间距(2.5~8.2mm)、褶深(33~275 mm)和褶形状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并对其过滤阻力进行了测试,研究了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结构与阻力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进口过滤材料.当褶深为33 mm、52 mm和73 mm时,过滤阻力最低时相应的褶间距分别为2.7 mm、3.4 mm和4.0 mm;对于国产过滤材料,当褶深为33 mm、52 mm、73 mm、105 mm和245 mm时,过滤阻力最低时,相应的褶间距分别为2.5 mm,3.1 mm、3.7 mm、4.8 mm和5.4 mm.因此,不同的过滤材料.应该有不同的过滤器最佳结构参数.此外,V形过滤材料褶过滤器比矩形过滤材料褶过滤器的阻力低.  相似文献   
995.
控制BNR工艺厌氧释磷效果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实验室动态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BCFS(Biologiseh Chemisehe Fosfaat Stikstof Verwijdefing)运行实验为基础,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初始COD、碳源种类和厌氧释磷反应时间对厌氧释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COD越高.释磷速率和总释磷量越高.当碳源充足且反应时间足够长时.释磷速率不受初始COD和碳源种类影响,单位质量污泥(vSs)的VFAs利用率只要维持在0.04 g·h-1(3 h内)即可获得满意的释磷效果.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经过3 h厌氧反应的释磷量低于乙酸与丙酸2种碳源;与丙酸相比,在相同初始COD下乙酸最终诱发的释磷量虽然不及丙酸,但在3 h内诱发相同的释磷量乙酸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仅为丙酸的1/2.  相似文献   
996.
石油生物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脱硫技术由于具有条件温和、能耗低等优势受到人们关注。对生物脱硫新型微生物的筛选方向、生物脱硫技术中脱硫菌生长以及脱硫限制、传质限制等因素及其近期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促进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997.
The cometabolic roles of glucos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colorization of an azo dye, Reactive Black 5, by yeast isolates, Debaryomyces polymorphus and Candida tropical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ye degradation by the two yeasts wa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yeast growth process and glucose presence in the medium. Color removal of 200 mg dye/L was increased from 76.4% to 92.7% within 60 h to 100% within 18-24 h with the increase of glucose from 5 to 10 g/L, although the activity of manganese dependent peroxidase (MnP) decreased by 2-8 times in this case. Hydrogen peroxide of 233.3 μg/L was detected in 6 h in D. polymorphus culture. The cometabolic functions of glucose and hydrogen peroxide could be also confirmed by the further color removals of 95.8% or 78,9% in the second cycle of decolorization tests in which 7 g glucose/L or 250 μg H202/L was superadded respectively together with 200 mg dye/L.  相似文献   
998.
Sphaerotilus natans对Zn~(2+)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球衣菌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球衣菌对Zn2+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吸附时间,pH,菌龄等。结果表明:Zn2+浓度为1.0mg/L,菌体浓度为0.5g/L,菌龄32h,pH7.0,吸附时间30min时,吸附的效果最好,吸附率达到77.2%,吸附量为3.86mg/g。吸附作用是一个快速的过程,30min就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999.
羧化CTS微球对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交联羧甲基化壳聚糖微球,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研究了改性壳聚糖微球对共存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试验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有机物的浓度等因素对水中共存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物浓度相近的情况下,羧化改性壳聚糖微球对水中2,4-二硝基酚的去除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00.
白腐真菌降解染料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DGGE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两种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运行方式和染料废水浓度对敞开式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处理染料废水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趋势有一定影响。序批式反应器运行的起始阶段其生物膜上黄孢原毛平革菌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约1个月后逐渐侵染了热带假丝酵母、白地霉和哈茨木霉等杂菌;连续运行的白腐真菌生物反应器虽然在起始阶段存在哈茨木霉等杂菌的侵染,但约3个月后杂菌被逐渐淘汰,黄孢原毛平革菌在数量上重新占据优势,使其有利于发挥高效的降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