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characteristic septic/swampy odor from Huangpu River source water could only be achieved under an ozone dose as high as 4.0 mg/L in an ozone-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O3- BAC) process, which would lead to the produc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arcinogenic bromate due to the high bromide conten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bromate and the septic/swampy odor by adding H2O2 prior to the O3-BAC process for the treatment of Huangpu River water. H2O2 addition could reduce the bromate concentration effectively at an H2O2/O3 (g/g) ratio of 0.5 or higher. At the same time, the septic/swampy odor removal was enhanced by the addition of H2O2, although optimization of the H2O2/O3 ratio was required for each ozone dose. At an ozone dose of 2.0 mg/L, the odor was removed completely at an H2O2/O3 ratio of 0.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2O2 application at a suitable dose could enhance the removal of the septic/swampy odor while suppressing the formation of bromate during ozonation of Huangpu River source water.  相似文献   
62.
速览     
《环境保护》2013,(6):4
  相似文献   
63.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水及沉积物中汞、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水及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中Hg、A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407~0 2287μg·L-1、0.6087~5.2667μg·L-1,平均值分别为0.1492μg·L-1、2.7442μg·L-1;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相比,83.3%的样点Hg浓度超标,As未出现超标现象.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79~0.4169mg·kg-1、4.84~9.01mg·kg-1,平均值分别为0.1488 mg·kg-1、6.59mg·kg-1;57.1%的样点Hg含量超过了上海市土壤背景值,As含量未超标.从空间分布来看,位于工业园区河流的采样点及河流入江口的采样点水体中Hg、As浓度较高.沉积物对Hg、As的浓缩系数分别位于209~2361、1113~11171之间.沉积物中Hg、As的含量均与有机碳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本研究区域沉积物中有机碳是Hg、As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Hg、As的分布特征,推断黄浦江上游饮用水源地Hg、As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水垃圾、上游来水、河流沉积物的二次污染、来往船只污染物的排放等.  相似文献   
64.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浦江上游保护区是上海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上海的饮水安全,分析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水质因子。研究水质的分布特点和近年(2000年-2004年)的发展变化趋势,本文使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对2000年-2004年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常设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黄浦江上游水质保护区的特征污染因子,再使用幂指数法、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等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该区域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得到了该区域的水质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5.
引入异标污染负荷的概念 ,以使被划分为执行不同排放标准地带的地区能进行各类污染源和各种污染物相对污染严重程度的比较。采用异标污染评价法对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排入水体的点污染源进行了评价 ,并与用等标污染评价法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异标污染评价的结果表明 ,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排入水体的主要的点污染源是居民生活污染源 ,主要的污染物是 CODCr。  相似文献   
66.
黄浦江上游汇水区禽畜业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定量了解黄浦江上游汇水区禽畜业污染对黄浦江水网地区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对汇水区的禽畜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各类禽畜的粪尿及其污染物的排泄系统,估算了禽畜粪尿总产生量及流失量。结果表明,汇水区禽畜粪尿流失量达91.3万t/a,由此产生的污染物COD_(Cr)为5.32万t/a,NH_3-N为0.58万t/a,分别是汇水区污染总负荷的38.3%和47.8%,成为黄浦江上游汇水区的主要污染源。对此,提出了防治禽畜业污染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7.
关于黄浦江水系表层沉积物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1999年东海监测中心在黄浦江及上海市的9条小河浜采集分析的141个表层底泥理化数据,并以上海市的轮渡线划分江段,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黄浦江水系的铜、锌、铅明显富积,表层底泥的重金属和油类污染较严重,贡献因子主要为重金属、油类,其次为难降解有机氯化合物。小河浜表层底泥的污染比黄浦江干流相对更严重。  相似文献   
68.
一部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 曾让亿万中华儿女为之激动。小小屏幕,展示了一幕幕秀美壮观的画面:冰川争奇的长江之源,江水咆哮的虎跳峡,高楼依山的城镇,峰奇流急的江南水乡……观看之余,无人不感叹:壮哉,长江!美哉,长江! 如今,假若你从重庆顺江而下,不仅能复见这些壮景,而且又多了一道景观:一条条黑色、褐色、黄色的污水浊流,从岸边扑进江中;一片片白色、灰色的泡沫,浩浩荡荡地顺水而下;无数个塑料盒、酒瓶和各种垃圾,糟糟蹋蹋拥裹起伏漂流。大量的漂浮物途经葛洲坝水利枢纽时,便聚集在坝前,影响了发电厂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9.
应用开发的黄浦江二维数学模型,研究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黄浦江水质的影响.根据对不同设计方案模拟结果分析,认为建设污水处理厂后黄浦江的水质与原来相比会从总体上改善.即使在暴雨、台风、枯水条件下,污水厂排放污水也不会上溯至黄浦江上游取水口.  相似文献   
70.
水质有机污染评价,一般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值法。谢清成等在岷江水质评价实践中,通过对 L 值法和 A 值法的修正,提出了用于计算有机污染综合指数的 M 值法。该法既考虑到污染物分指数的平均值,也考虑到污染物最大值的影响,能较客观地反映实际污染状况。本文运用 M 值法,对黄浦江水质有机污染进行综合评价,以考察黄浦江有机污染的水质级别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